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10年做丝网花经验免费教市民
作者:朱如丹、陈春惠    来源:    日期:2015-11-05 15:03:59

 

图片1.png 

张琼添在教学员做丝网花。

 

 

图片2.png 

丝网花。

 

 

 

“大家拿出5号筒,做好5个花瓣。”111日下午,在市文化馆二楼的一间课室,这里正在举行免费丝网花培训班。教市民做丝网花的是张琼添,每周日下午3时,她都会在这里教市民学做丝网花。

 

手把手教学员,传授小窍门

当天下午,张琼添提前带着做丝网花的材料来到课室,课室里已有学员在等候了。

“有些学员很积极,很早就到了。有些学员已经学了两期,还想学。”张琼添一边摆放材料,一边等候学员到来。很快,课室里就坐满了20多名学员。张琼添把材料分发到每名学员手上,然后让学员根据她的指示来做花瓣:先用5号筒做花瓣,然后用6号或7号筒做叶子。

圆柱形塑料筒是做丝网花的重要道具。塑料筒共有8个,1号筒最小,5号筒用来做花瓣形状,67号筒做叶子形状,8号筒是最大的。用铁丝捆绑在不同型号的塑料筒上,制作好花瓣、叶子的形状后,要轻轻地将丝网套上去,不能太用力,否则丝网会变得很薄,容易扯烂。这个动作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需要非常细致和用心。

“用7号筒扎出来的铁丝比较大,做叶子时,要稍微拉长一点点,再蒙上丝网套,这样比较像叶子。”张琼添一边示范,一边告诉学员一些小窍门。“花瓣上的铁丝要稍微捏一捏,这样比较像花瓣。”“玫瑰花的花苞要捏得稍微圆一点,这样才与真花的模样相似。”张琼添一边在课室里走动,一边手把手地教学员做花朵。有学员拿着做好的花来询问张琼添,说觉得不够美。张琼添在花瓣上捏了几下,一朵活灵活现的花朵就出现在大家面前。这让学员惊叹不已,“还是张老师厉害。”张琼添告诉大家,做丝网花不要太着急,可以慢慢地来修整花瓣,做多了,就会越做越好。

 

市面上的鲜花,她基本都能做出来

1981年出生的张琼添,从2005年开始跟花打交道。那时候,她看见开花店的朋友摆弄纸花,觉得做出来的纸花很漂亮,于是很感兴趣地拜师学艺。跟朋友学习制作了近30种花后,张琼添觉得还不过瘾,于是便专程跑到深圳学做花,在那里,她接触到丝网花,还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门手艺术。她可以一连几个小时不动,专注地做花。“心里想着:‘马上就开花了,看到做出来的花,会很有成就感。”张琼添表示,她父亲是做竹艺的工匠,从小她就喜欢看父亲做竹制品。有时自己也会动手去做一些简单的竹制品。她对手工很痴迷。刚开始做丝网花时,有时一朵花做不好,她就反复地做,仔细研究哪个地方没处理好,并不断改进。

张琼添经常拿鲜花来研究,看花的结构、花蕊、花瓣的颜色和形状等等,然后做成丝网花或纸花。如今,张琼添已会制作至少100种不同种类的花。“在市面上看到的鲜花,我基本上都能做出丝网花。”张琼添告诉记者,在众多花中,她认为最难做的是菊花。菊花花瓣多且大小不一,一朵花至少要做120片花瓣,做一朵花至少要花大半天时间。前段时间,有人向她订做了一盆牡丹花,共有10朵牡丹,花束高1.6米,花苞要做三层,做出来有小皮球那么大,花费了她不少力气。张琼添说:“越大的花束越难做得逼真。扎好花以后,还要一点点地摆弄,做出造型。要做出好花可是慢工出细活。”

前几天,张琼添去参加同学会,她花了两天时间做了45朵百合花,她将做好的百合花带到同学会上,每个同学送一朵,大家都非常高兴,比收到贵重的礼物都要高兴。张琼添觉得,手工艺品更能体现心思和心意。

 

免费培训班已开了三期

今年,张琼添在市文化馆开起了免费丝网花培训班,每期12节课,持续3个月。开班期间,每周日下午上课。另外,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还开过一个暑假班,每周一、三、五上课,每次课程时长2个小时。如今,这个班已经开到了第三期了 (包括暑假班),从920日持续至1216日。张琼添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人对做丝网花这门手艺感兴趣。她表示,培训班第一期只有不到20人,第二期报名有60多人,到了第三期,报名的人就有将近70人,因为场地限制,录取了25人开班。现在,班里学生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60岁。虽然参加培训班的都是女性,但她在参加展览、表演时,还有很多男性感兴趣,也来学做花。

“丝网花可以装点家庭。做丝网花不仅可以丰富生活、多个业余爱好和精神寄托,还能传承手艺。”市民卓女士说,学做丝网花,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一次因为女儿的作业问题,她很心烦,于是就拿出丝网花做了起来,而且很快就沉迷在其中,一直做到凌晨2时多。

现在,张琼添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了事业。每年,她都要拿着自己最喜欢的丝网花去参加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民间艺术博览会,让更多市民近距离接触了解丝网花。“希望有平台能将这些花更好地推广出去,让更多人对这门手艺感兴趣。”

 

 

 

(原载2015114日《惠州日报》)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