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县的苏丰村是一个不大的小村,四面环绕着青山座座,中间有条终年不断蜿蜒流淌的小溪,美在这里呈现,英雄在这里辈出! 过去的苏丰村叫苏茅垅,几百号人的村子里能人辈出,人杰地灵,英雄层出不穷。 从清朝的举人罗梅卿、罗曙亭、罗金粦,到秀才罗楚江;从太平天国的将领罗添,到同盟会员罗春霖,还有那罗铁峰、胡润凊、胡康、罗景洪、罗特、罗湖、罗镜全、古志竞以及现在还健在的罗顺生、罗克诚、罗抠、练英、罗曲、罗志敏、罗荣、罗全、罗雄等五十六名红军将士,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全国劳动模范罗桐辉。更加特别注目的就是那位人们熟知的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罗仲霍:他家贫,一九零六年毕业于槟榔岛(今马来西亚)师范学堂,受聘于吉隆坡尊孔学堂、荷属火水山中华学堂教书,曾任该校校长和槟榔屿报馆主笔,写下了大量的爱国动人诗篇,已知至少有四十八首,“扬帆大振平生志,破碎山河眼底收”、“为怀家国频挥泪,不了恩仇未称心”、“多少英雄随水逝,看来七尺等微尘”、“未许豪奴共肝胆,苦无善价卖头颅”……《爱国诗華》《辛亥革命诗词选》《中华英烈诗萃》等书都收录了他浩气长存的诗篇。在结识了孙中山之后的日子里,他在南洋诸多岛屿宣传革命,由南洋赴香港参加了同盟会,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爆发时他随黄兴进攻两广总督署时不幸负伤被捕。刑场上,他慷慨激昂、大义凛然,那视死如归的精神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英雄气概鼓励后人。烈士的遗诗更让后人重温那高昂激情的革命岁月,激励着人们为祖国兴旺发达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 英烈已故,事迹永存,但是英烈的故居却一天天地败落。那是一个三进院落,看上去非常美观,在楼角山的映衬下着实美丽,可是,当你进了大门后,进入每个小门都要小心翼翼,特别是放着英雄塑像的那间房,我只能小心翼翼的侧身进出,因为,屋子上方随时都有掉下砖木的可能。在这间房里,我看到了英雄的照片和事迹介绍,但身处危房中,不敢逗留太久。 对面是狮子山,上面坐落着废弃了的仲霍小学,当我们进去观看时,一片混乱,杂草、垃圾气味难闻,只有一个教室比较干净,里面挂了一些宣传资料。从狮子山的仲霍小学望向对面的楼角山,啊!映入眼帘的罗仲霍故居宽大高耸,特别是门前的高坎,仍然使人感受到庄严肃穆的英雄气息 。楼角山上,茶花绽放,香飘四方,充满了村里的角角落落,也弥漫在烈士故居,只可惜,它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