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扎根生活,服务人民,传承惠州民间文化
作者:邹永祥(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5-01-04 23:38:23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20141220惠州市民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各位代表:

我受市民协主席团委托,谨代表第三届理事会,作市民协20096月至201412月的第三届工作报告,请审议。

 

一、本届工作回顾

五年多来,惠州市民协在市文联领导下,按照“把导向、重联络、强服务、抓落实”十二字工作要求,坚持民间文化工作以传承、弘扬、繁荣民间文化为目的,以“服务人民、服务惠州民间、服务会员”为中心,以打造品牌、搭建平台为重点,不断探索社团建设的改革,传承本地优秀文化,推动民间文化的整理与创作,抢救民间文化遗产,拓宽文化惠民渠道,为惠州民间文化的普及与发展,为建设文明和谐惠州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惠州特色文化品牌在民协的推动下日益彰显。

惠州历史悠久,民间文化富集丰厚。市民协立足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民间文化内涵,大力实施民间文化品牌战略,使惠州的特色文化品牌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两届“艺博会”让惠州风土人情与民间艺术特色全面“刷新”。20132014年惠州书香节期间,我们自筹资金,与市文联、惠州市零下五度食品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两届“惠州市民间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艺博会”)。艺博会以“挖掘民间艺术瑰宝,展现民间艺人风采,交流民间艺术成果,培育民间艺术市场,扶持民间艺术人才,繁荣民间艺术创作”为宗旨,采用展览、表演、讲座、现场制作等方式,以民间的工艺、音乐、舞蹈、武术、摄影、书画、影视、灯谜、民俗用品等文化艺术门类共5100多件作(藏)品,吸引了17万多人次参观,获得各方好评。艺博会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惠州民间的崭新窗口,也为展现立体的惠州文化搭建起多姿多彩的舞台。《惠州日报》为此评论:大力发展和培育惠州优秀民间文化,有利于提高惠州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历史文化内涵,也是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的有效举措。

二是不遗余力地推荐惠州民间特色文化品牌。我们与市文联联合向中国民协、省文联、省民协等单位申报国、省级民间文化誉称,成功认定小金口街道为“中国麒麟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麒麟文化之乡”、“广东省龙形拳传承基地”,梁化镇为“广东省龙形拳之乡”,河南岸街道为“广东省李家拳之乡”;“阿叫”、“萝卜”、“刀切”、“梅菜酥”等4种地方小吃获评“广东传统特色小吃”。此外,我们还向社会推介传统美食之乡横沥,名茶之乡柏塘镇;推介鸡等32种地方传统美食,宝溪口有机茶等5种名茶;调研、编写、拍摄“汝湖渔歌”、“东江桥糯米酒”等民间文化遗产,申报“广东十大名茶之乡”、“广东十大名茶”等。这一系列工作,提升了惠州特色文化的影响力,为惠州的民间文化建设和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使惠州的古村落重现生机,声名远播。

随着古村落的日渐破败,抢救与保护古村落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要事,因此我们持续5年多调研和申报了一批“广东省古村落”。

村落的调查内容比较繁复,涉及地理、历史、经济、建筑、民俗、人物、文化等相关背景和知识,除文字外,还要附平面图、照片、视频。我们经过上百次的考察和26次专题调研会,在45个重点古村落中筛选出28,动员当地申报“广东省古村落”。虽然民协在组织工作中遇到人力物力等诸多困难,但在各级领导支持下,我们怀着赤诚之心努力发动、组织相关镇村共同调研,相继完成28个“广东省古村落”的申报工作,认定22个(另有6个待审批),其中惠东稔山范和村和博罗龙华旭日村还获评“中国古村落”,分获“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和“广东省十大特色古村落”。

为了使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惠州古村落,我们运用多种方式宣传古村落。在民协网站发布并协助惠州日报登载古村落资料共400多篇;与市文联、东江时报联合举办“惠州古村落风情”作品赛,应征作品508,评出获奖作品66件;在“惠州市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专设“惠州古村落风情馆”,展出古村落作品230多幅;先后7次组织200多位会员到古村落调研,推动会员创作了500多件古村落题材的作品;5位民协会员作为顾问,协助拍摄国内首部以古村落为题材的大型3D人文纪录片《古韵惠州》;在市博物馆举办为期45天的“惠州古村落巡礼展”,以207幅摄影、美术、书法、工艺作品,再现惠州古村落的不朽魅力。

(三)构筑“五个平台”,促进会员创作,真心实意为会员服务。

作为社团,要想充分挖掘会员的潜能、调动会员积极性,就要使会员有机会展示才华;要弘扬民间文化,就要努力倡导会员积极调研和创作,并构筑与社会接轨的桥梁和阵地。因此,我们着力打造展现会员才艺、协会与社会互知互动的五个平台。

一是网络平台。2012623日开通“惠州民间文化网”,至20141218日,挂网作品4200多篇(件),访问人次突破91.50万。网站集学术性、可读性、文艺性、资料性为一体,多方位介绍惠州民间文化,反映协会与会员的活动及成果,成为惠州宣传民间文化的主要视窗。此外,我们还开设“民协QQ群”,方便230多名会员在Q群互相学习,快捷传达信息,提高了协会工作效能,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

网络平台促进了惠州民间文化与社会更多的交流,如:外地网友热心投稿,在第二届民间艺术博览会网站征谜活动中,全国各地应征灯谜1700多条;新浪网和本地部分知名网站、社团,也通过民协网站与本会寻求合作等。

二是展览平台20132月在丰湖书院设立惠州民间工艺美术馆,成功举办“惠州市首届民间工艺美术展”和“我们的中国梦--惠州民协迎春艺术作品展”,先后展出会员作品300多件,至20147月撤馆时,观展7万多人次,深受市民欢迎。

我们还积极组织会员先后创作了1100多件作品,参加第一、二届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和中国(广州)民间工艺博览会、第十届中国(深圳)文博会、全国农民画展、广东省麒麟文化节暨麒麟舞大赛、广东省剪纸艺术作品展、中国客家文化节等等, 作品获奖50多项,民协也两次获得省文联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通过参展,不仅提升了惠州民间艺术作品的知名度,还对提高惠州民间艺术创作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推动我市民间艺术品走进市场积累了经验。

三是演出平台20121028日成立“惠州市民间文艺家艺术团”,面向基层、企业、农村送欢乐,创作、表演具有本土特色的客家山歌、渔歌、剪纸等民间艺术节目,先后演出19场,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

四是出书平台。我们多方筹资,编辑出版105.40万字的《逐梦民间---惠州民协会员作品选》,还有计划地组织、指导、资助会员编书,先后出版《围屋的故事》、《散落的珍珠》、《市井剪影》、《惠州话旧》、《博罗客家山歌》、《惠东客家山歌》、《宋湘寓惠诗译注》、《黄埠镇志》等书;编写《惠州古村落风情》、《惠州古今楹联》、《水北纪事》、《小金口改革开放30年》等书;协同社会各界编写并已出版《惠州地情研究》、《惠州方言》、《印象惠州》、《惠州客家》等地情书;其中《围屋的故事》等书获省级以上文艺、社科奖7项。

五是影视平台。筹建中的“惠州民协影视工作室”,已先后拍摄8个古村落专题片和4个非遗项目专题片。此外还制作了《惠州民俗掠影》、《谜话惠州民间工艺》、《记住乡愁 逐梦民间》等多部视频片。

(四)服务群众,贴近生活,推动民间文化普及发展。

民间文化源自民间,扎根民间才能勃发社团的旺盛生命力。为使会员更广泛地贴近生活,民间文化更深入地走进大众,我们多次组织会员深入基层,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推动民间文化的传承与普及。

举办艺润万家、艺传万家等活动。2010年,在全省首创“艺润万家——民间文化进民间”活动,发挥会员专长多样化的优势,以展览、表演等形式,到学校、农村、社区、企业展示和推介惠州民间文化,先后举办“百名书法家艺润万家送春联”、“剪纸与香包的对话”等活动28场,

为了使面临失传危机的民间艺术重振生机、薪火相承,20133月起,我们推行“艺传万家”活动,向大众义务传授泥塑、编织、刺绣、钩花、剪纸、景泰蓝画、彩绘、烙画等工艺知识与技艺,先后培训30817人次。

深入民间采风,发掘惠州民间文化资源。2011年以来,我们面向民间,深入基层,先后组织21652人次的采风、110多次的专题调研,开展惠州的地方美食、民间对联、古村落、红故事、民间故事、龙形拳、李家拳、麒麟舞、白字戏、农民画、名茶、风俗等内容的调研。在采风中发掘了明代大儒陈白沙的诗碑、最早的惠州西湖彩色壁画全图等重要文物。

通过采风,深化了会员和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推动会员聚焦惠州民间的创作,激发会员创作了3000多件作品,其中200多件作品获省级以上作品奖。采风还夯实了民协和群众的关系,扩大了民协的社会认知度。民协人为弘扬民间文化竭尽所能,赢得了民间的尊重,采风团每到一地,接待方均挂出欢迎条幅,甚至以大鼓、炮仗这些隆重的民间礼仪相迎。

(五)加强组织建设,营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民协大家庭,提高社会知名度。

协会注重优化人才结构,不拘一格广纳贤能。2010年以来,吸收了工艺、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书法、摄影、影视、民俗、编辑、出版、文物鉴藏等方面的人才306人入会;推荐6位会员加入中国民协、14位会员加入省民协。会员专业才艺丰富、老中青互补、分布面广的优势,使民协倍添生机活力。

协会全心全意服务为会员服务。不断加强主席团和理事会建设,确立理事能上能下的机制,使理事能真正“理事”;制作民协会徽、会章、会服、电子版会员通讯录,增强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坚持按照章程管理,培育组织观念、集体观念和优良作风,请退37名不执行本会决议的会员,免去2位不称职的理事;坚决推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常态化交流、学习的Q群,完善会员信息资料,逐步疏通会员交流渠道;慰问因病住院会员,发动会员为重病会员捐款;推动并协助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成立县区民协;积极筹集资金,经费全部用于民间文化事业,管理公开、公正、节约,做到花小钱办大事、办好事。

惠州民协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绩,是社会各界支持与全体会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许多会员以保护、传承惠州民间文化为己任,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尤其是林丽华、毛国忠、庄敏、陈权枢、刘汉新、张燕华、叶勇明等大批优秀会员,为协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会员做出了最佳表率。

民协为社会真诚的付出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次受到省民协、市文联的赞扬,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122014年,各级纸媒、网媒、电视电台报道民协及会员活动250多次,《惠州日报》、惠州电视台多次长篇介绍民协会员和民协活动;不少民间文化爱好者纷纷要求入会。

5年来,惠州民协举办的各项活动,不仅繁荣了社会文化,还挖掘、催生了一批优秀人才;通过协会的整合、引导,协会文艺专长多样化的优势逐渐凸显,全方位、多角度地弘扬惠州民间文化的活动方式已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民协“源自于民、服务于民”的办会理念,也赢得了社会赞誉,并促使大众增强了对惠州民间文化的认同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足:有些会员缺乏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有些会员的组织观念、集体观念不强;有些会员不善于运用信息化知识与技能,不能顺应时代和协会的基本要求;挖掘、记录、整理、研究惠州民间文化的工作力度仍需加强;惠州民间文化作品的创作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等。

 

二、今后五年工作设想

今后5年,我们继续贯彻中共十八大“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强化“知我惠州民间、服务惠州民间”的意识,推进民间文化的调研、整理、创作、展览、表演与交流活动,加强组织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社团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务实、进取、德艺双馨的和谐社团。

(一)全面、深入地普查、整理、研究惠州民间文化。努力弄清惠州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风俗的基本情况,努力掌握惠州民间文化的源流、分布、传承、规律、特点、作用及影响。

(二)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继续调查和推荐历史、文化价值高的古村申报“广东省古村落”,系统总结、研究惠州古村落的保护利用状况;继续开展民间艺术之乡和传承基地的命名工作;发掘、扶持、推广濒临消亡的有价值的民间文化项目。

(三)办好一年一届的“惠州民间艺术博览会”。集合本会各门类人才,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突出惠州民间特色,注重艺术水准和品位,培育民间文化市场。

(四)建立“惠州民间文化传承基地”;继续开展“艺润万家”、“艺传万家”活动,普及、推广民间文化。

(五)办好“惠州民间文艺家艺术团”,加强地方特色节目的创作与表演;成立“惠州民协影视工作室”,摄制一批惠州文化专题视频片;编写一批惠州民间文化书籍。

(六)开展惠州民间采风活动,推动会员了解惠州、热爱惠州,创作惠州民间文化作品。鼓励和推荐会员的原创作品参加各级重要的展演与比赛。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对“惠州民间文化网”全面改版升级;建立手机网站和微信平台;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推行会员必入Q群制;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服务、联络和管理。

(八)加强组织建设。树立责任感,增强组织观念、集体观念与合作精神;广泛吸纳热心于惠州民间文化的人才入会;积极推荐优秀会员加入中国民协和省民协;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惠州民协会员活动守则》;对主席团、理事会实行述责制和届内能上能下制度,随时选任优秀会员进入理事会;开展会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积极宣传德艺双馨的会员,扶持优秀会员的创作与展演。

 

各位代表,各位会员,习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成为引领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这是国家、人民和时代对文艺家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勇于担当,努力学习和践行,自觉、自律,以无愧于“惠州民间文艺家”称号的实际行动,为繁荣惠州民间文化再立新功!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