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纪实文学】茶乡印象
作者:李华生(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7-11-29 21:42:13

 

鸟儿在头顶上,沿着岚烟飘渺的雪峰山脉,不知疲倦地展现着惊人的活力飞翔着。山脚下,锦绣般的资江与湖南的湘江、沅江和澧水一样,羞涩而静谧地向着洞庭湖归去。

没有枪声的惊恐掠走一只飞鸟;水底的鹅卵石上游弋着自由自在的鱼儿。诗情画意、万物和谐在山清水秀之间。

我们惠州市文化与经济促进会一行4人(执行会长李华生、常务副会长柳臻、常务理事刘文胜、柳蜜),依雪峰山脉、傍资江前行,直向中国黑茶第一镇——中国安化小淹镇进发。

这里有一个很是诗情画意的名字,当地人曰之为“晓园”。无论“小淹”也好,还是“晓园”也罢,到了这里,你总会与之结下终生不能忘怀的缘。

 

小淹镇的父母官们

依山傍水的小淹镇,给人一种“门对青山龙虎地,户纳秋水凤凰池”的绝妙感觉。

小淹镇政协主席李管林早早地在镇政府的院子里等候着我们,尔后迎着我们步入会议室。会议室布置得明亮而简约,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行醒目的黑体横幅——中国黑茶第一镇。

透着山里人灵气的办公室女职员,娴熟地操作着背投放影机,文静而不言语。并不是小淹人的李管林主席,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着这里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透过他们,我们感觉到了作为小淹人或在小淹工作的人,他们都有着一种掩饰不住的得意和自豪。

踏着黄昏的薄霭,镇委书记黄超群和副镇长文玉玲女士匆匆忙忙地赶回办公室,文静的镇长显得精明而干练。而书记黄超群的嘴里一个劲地向我们直说着“对不起”。

我的耳旁回响着黄超群满嘴的歉意,脑海里却禁不住回味着黄超群曾经的一篇民情日志,一股涩涩的滋味顿时涌上心头:

2013721         星期日          天气:晴

“今天一大早,我和两名机关干部到老安村开展‘三访三化’活动,我们走访的第一站是残疾人刘新页家,他看见我们老远就迎了出来,一把握住我的手。‘老刘,最近过得好不,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吗?’我们随着他进屋坐定,开始和老刘拉家常,‘感谢党和政府给我解决了低保,让我的生活有了保障,只是…’刘新页抬头望了望破烂的屋顶,欲言又止。这是一栋年代久远的木房子,主体结构已严重倾斜,门窗墙壁破旧不堪。我读懂了老刘想要表达却又羞于启齿的想法,当即与镇建设站及村委会联系,得知老刘的情况符合农村危房改造的条件,现场帮他确定了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在老刘感激的目光中,我们道别离开。

“接下来我们又走访了几户困难群众和村组干部,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得知群众非常关注长龙组水毁公路修复问题,我们和村支书一起去实地察看。公路险象环生,三分之二的路面悬在半空中,路基被水冲坏的区域长52米,宽1.5米,高度达8米,预计维修经费大概需要15万元左右。我当即与主管交通的干部联系,请他们尽快拿出方案,筹集资金,切实解决好这一民生问题。

我一直在思考:都说基层工作难做,其症结在于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我们的干部如果多点‘泥土味’,经常与群众讲土话、吃土菜,切实帮助排忧解难,他们没有理由不支持和拥护。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县委、县政府开展的‘三访三化’活动契机,建立“领导接访实效化、干部下访规范化、党员走访常态化”长效机制,用心跟群众接触,真心为群众办事……”

我仔细地端详着这位小镇书记,但见炯炯有神的目光下面是一张足显活力、年富力强的红彤彤的面庞;不感之年的书记,头顶之上竟是惨不忍睹的满头华发!面对着满脑子家国民生事的黄超群,我忽地有一种特别惭愧的感觉。

小镇书记似是读懂了我内心深处隐隐的心疼,苦笑过后便把小淹镇以及关于梅山的文化娓娓道来:

安化的县衙,早年在梅城。是梅山文化的发源地。她以原始狩猎神张五郎为基本宗教图腾,信奉“梅山教”;有独特的民族风情、生活习俗、处世方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分配猎物,见者有分;有独特的文化载体,没有文字,靠歌谣、山歌、峒事歌、族歌、节气歌、樵歌、秧歌、茶歌等,用以表达思想,喻理传情,叙事传经,具有强烈的浪漫情调,立足生活,意境奇特,音节匀称,腔调优美,同时给人美的享受。

小淹镇与梅城镇的距离,其实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由此对小淹镇的茶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

安化黑茶兴盛于明清,它当过“官茶”; 也曾躺过“马王堆古墓”;名噪着西北游牧民族;它开创了中国最早的“丝绸之路”……

黄书记宛若演讲般的叙述,令我们的思绪进入了对小淹镇的无限遐想和谜一样的憧憬。我们此行小淹,正是奔着小淹的黑茶来的。

 

文化小淹故事多

一阵采茶少女的歌声伴着依然浓浓的晨雾掠过窗口,飘然而至。

李管林主席轻叩着房门,唤我们起床。他的身边立着一位骨骼清瘦的老者,李主席给我们介绍道:“这位是益阳市书法家协会的蒋稳岩老主席,是专门来陪同作家的……”

采茶时节,天空飘洒着蒙蒙细雨,茶乡的暮春依然带着浸润的寒意,从广东而来的我们着实有些始料未及,只得在短袖T恤上匆匆忙忙的套上西装。

一行人登上车渡,在资江的怀抱里体验着小淹人近于原始的渡江情趣。

黄超群书记引领着我们过江,到石门潭的北岸去拜谒两江总督陶澍。见我们陶醉在资江的美景不能自拔,便伸出手来指点道:“左边矗立在江畔悬崖之上的塔叫‘文澜塔’,右边江面上的礁石叫‘乌龟崖’,上面有皇帝老儿御赐的‘印心石’三个大字……”

渡船驶至江中心时,黄书记大手横扫南北道:“你们下次来小淹,这里将是一桥飞架南北了!”

因为崇敬,船靠罢渡口,我们便弃车步行。伫立在文澜塔前,听老书法家蒋稳岩给我们讲关于文澜塔的故事。

蒋老先生说:文澜塔是一八三六年建成的。塔高二十一米,八角七层,四至七层塔角铜铃三十二个,风吹铃响,似仙女奏乐……

关于‘文澜塔’,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传说陶澍告老还乡,故意租用几条大船装满石头,沿京杭、逆长江、过洞庭。政敌不甘寂寞,上奏朝庭,说陶澍为官不清,贪污贿赂。几船金银,不计其数。道光龙颜大怒,令其查办。结果无功而返。

道光问陶澍:“爱卿携石返,安化岂无石?”

陶澍答曰:“年年水旱,父老岂有食?况为官一生,若空空而归,故里岂不有损龙颜?不若携石造塔,以当金银,使之不忘陛下之恩。”

道光大为感动,遂之减税三年。另赐与载石之舟载同样多的金银绸缎,以恩典小淹百姓。并欣然执笔,御书“印心石屋”赐予陶澍。

于是,小淹人从此将“印心石”三个皇恩浩荡的大字,摩刻在资江两岸的悬崖峭壁上。

在文澜塔的不远处,静卧着陶澍公。

我们虔诚地从两旁苍松翠柏和石马石兽中拾级而上,肃立在陶公的墓前,感受着帝王将相曾经的风采,聆听着小镇书记导游般的解说:

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安化县小淹人。嘉庆七年(1802)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少保。是道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学者,政绩卓著,著述颇丰。曾影响、发现并举荐了林则徐、左宗棠、胡林翼等晚清名臣。道光十九年六月卒于两江总督任所,翌年归葬故里小淹……

拜罢陶公,但见陶公的妻妾冢上满是新土。我们不解地望着黄超群,立在旁边的李管林主席似是读懂了我们满目的疑惑,解答道:

20111月,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四名犯罪嫌疑人丧心病狂地潜入陶澍陵园,盗挖了陶澍正室夫人黄德芬的墓,盗走了墓内大量的玉币……”

我们的心头掠过一丝悲凉:一杯黄土掩风流,谁知生前生后事!

从陶公陵园出来,我们的心境都很郁闷。一群农家妇女迎面向我们走来,村姑们有的背着茶篓,有的抱着小孩。一见黄超群,便吱吱喳喳开来:“书记,您都到俺家门口了,也不喝口茶?”

黄超群微笑地摊了摊手:“俺要陪客人哩。”

很简单的对话,很温馨的场面……

车停在了一处残垣断壁旁。但见破败的大理石门框上残留着‘总督府’三个遒劲的大字。旁边立有2013年政府相关部门镌刻的一块石碑,碑文云:“此大门是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御赐祭祀陶澍父亲陶必铨的乡贤祠大门原物。石门楣及门楣上雕刻的仍然清晰可辨的龙纹、龙爪、龙鳞已经历了200多年风雨的洗礼,上方镶嵌的青石上刻有‘祀乡贤陶公祠’,青石色黛而斑驳。两扇古朴厚重的朱漆大门尽显沧桑。”

我们走进紧邻着的安化三中,这里是陶澍公和家人曾经生活过的总督府。如今,一位年轻的校长早早地恭侯在那里,他叫李安定,是这里的新主人。

李安定个头不高,言谈举止堪称为人师表。他对我们说:安化三中始创于1956年,前身为陶澍实验高级中学,建址于清代两江总督,晚清第一人才陶澎的官邸。如今,这里的教学楼的建筑中,依然镶嵌着陶澍当年题字的大理石门楣。

绕过安化三中改扩建施工工地,李校长把我们带到一间工地仓库内,指着一堆沾满泥土的东西对黄超群说:“书记,这是前几天在施工中挖出来的石碑石刻,包括刻有‘总督府’字样的石碑和3根石柱。这些都十分的珍贵,我不敢亵渎,连碎块都给您收起来了……”

我心里的温暖融化了掠过的一丝悲哀。毕竟小淹人是尊师重祖、对历史有着责任感的!毕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史的悲剧已然发生,而枕雪峰,傍资水,钟灵毓秀,宁静致远的安化三中,已成为莘莘学子陶冶情操,立志求学的理想圣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这里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没有人怀疑,在陶公情操的熏陶下,又一代宛如陶公学生的林则徐、左宗棠、胡林翼等国之栋梁将呼之欲出。

黄超群书记手捧着古色古香的石碑石刻残片沉吟片刻,似是央求地对我说:“我想复制重建总督府。作家路子广阔,你能不能找几个商家,成全我的心愿……”

面对着这位有历史责任感的小镇书记,我的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那是浓浓敬重后的些许惭愧。

 

承上启下白沙溪

悠悠资江的山崖水畔,有一条并不起眼的小溪,叫白沙溪。

白沙溪清澈的溪水平常而渺小,却孕育出了中国黑茶产业的一代骄子:湖南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王双如接待了我们。

我们步入白沙溪茶文化博物馆,解说员小姐深情并茂地给我们讲起了白沙溪的故事——

“在血与火的抗战岁月中,白沙溪人抱着以实业报国,传承国粹造福乡民的理想,创造了中国黑茶史上的第一片黑砖,成就了白沙溪的辉煌历史……”

我们一行人随着解说员的导引,在一尊老人坐式的铜像前聆听着关于老人的故事:

彭先泽(19021951),字孟津,今湖南省安化县小淹沙湾人。1919年(民国八年)7月,考入日本九州帝国大学。1920年,其父彭国钧在安化小淹成立“湖南茶叶讲习所”,这是中国最早的茶叶学校。1927年,任湖南省建设厅农业技正、江苏淮阴农校教务主任。1928年,在安化创办“湖南茶事试验场”,为我国最早的茶叶科研机构之一。1931年,任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次年兼任江苏省松江水稻试验场场长;1935年,著《稻作学》一书,论述详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列入大学丛书。并著译有《气象学》《水稻之育种与遗传》《今日之作物育种问题》《辽吉黑三省之稻作》等书。19373月,彭先泽辞去浙江大学教授之职,回到湖南,发展家乡茶业,襄理湖南省茶叶管理处工作,还先后兼任修业农校茶科主任、湖南省农业改进所茶作系主任、安化茶场场长、克强学院教授。1938年修业高农因抗战迁址于此,开设茶业科,成为民国时除复旦大学外唯一一所开有茶叶专业的学校。茶科在彭先泽主持下,迅速发展,成为修农当家专业,今天的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之所以能在国际享有盛誉,与这段开山历史密不可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上交通断绝,国内交通梗阻,茶叶滞销,安化茶叶生产日益萎缩,彭先泽仍致力于安化砖茶研制。19395月,彭先泽于安化江南坪试压黑茶砖成功,打破晋、陕茶商“非泾水不能压砖”之垄断局面,结束安化黑茶由茶商运往陕西压制茶砖的历史,为日后发展安化茶业创造了有利条件。19401月,经省教育厅批准,修业向政府贷款10万元,集资4万元,设立湖南修业茶厂,彭先泽为厂长,他继续添置设备,研制茶叶加工,并赴兰州考察内销市场及运输路线,将研制黑茶砖样品送蒙、藏代表及苏驻兰州商家代表品评,被认为色、香、味俱佳,适合市场要求。于是安化各地砖茶厂相继建立。

19401948年间,各茶厂共收购黑茶30余万担,其中压制砖茶700余万斤。这对于促进安化本地茶叶生产,调剂边茶供销,以及开发战时后方资源,均有较大贡献。

1947年,安化茶叶公司成立,彭先泽任总经理。他又进一步于安化白沙溪及湖北咸宁分设茶厂,产制黑茶砖及鄂南洞砖(又名青茶砖)。是时,彭潜心研究茶苗育种、茶树栽培、茶叶采制、茶农之组织及国际茶叶市场之出路等。

彭先泽为中国黑茶进行系统理论总结的第一人,被誉为“中国黑茶理论之父”。

195010月,建址于安化江南坪的湖南省砖茶厂,迁址小淹白沙溪,厂占地6万平方米……

“白沙溪”创造了我国紧压茶史上的数个第一。继1939年彭先泽在白沙溪研发出第一块紧压型黑砖后,又在1953年,研发出湖南第一块茯砖茶,结束了湖南作为茯砖茶原料产地却不产茯砖的历史。至此,国家正式把全国边销茶加工基地由陕西转至湖南。1958年,白沙溪茶厂结合现代与传统工艺研发出第一块花砖茶。1952年、1983年和1997年,白沙溪为保护“安化千两茶”传统制作工艺,先后三次恢复生产‘千两茶’。”

王双如不无得意地告诉我们:天恒茶业曾收藏过一支1953年制作的“千两茶”,并且在2009年茶博会上以680万元的价格出售,创下了茶叶销售价格最高纪录,轰动了整个收藏界。  

说起这些,王双如感到自豪而亲切。他的父母曾经在茶厂工作,等到他长大了,他又“子承父业”地进入茶厂。就像一种使命的承袭,王双如存留着父母青春的梦想。

“父母亲工作的那个时候,茶厂是国家指定的边销茶生产企业。当时是计划经济,茶叶生产出来后就运输出去,一般是运往西北,那里的少数民族离不了黑茶。相反,我们当地是很少有人能喝到的,连见都难见到的。在那段岁月里,‘白沙溪’对于安化县的农民而言,就是一个捧着铁饭碗的国企。”王双如如是说。

其实,安化黑茶也曾一度消失,那是在1950-1980年间,足足30年!

到了王双如这一代,中国开始了市场化,白沙溪在全国的市场也随之都跑开了。2010年,“白沙溪”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成为世博会上十大名茶;之后,“白沙溪”又成为了广州亚运会的专用礼品纪念茶;不久,“绿色中国2011环保成就奖”评选在香港揭晓,白沙溪黑茶被评为“联合国杰出绿色健康食品”……

谈起安化黑茶里的千两茶制作,王双如坦陈道:“那可是个辛苦活,完全得靠人工。工序中的绞、压、跺、滚、锤都得下死劲,一个千两茶需要七八名壮男一起才能做成。曾经的“白沙溪”茶厂,年轻的壮实的就在茶厂工作,老的小的就做做临时工,做点轻松活,拣茶叶梗,90多岁的人都有,有时四五千人一起,那场面很壮观啊!”

如今,占地4000平方米、古色古香的“白沙溪” 新厂房业已竣工落成,一个加工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年销售收入8亿元,年利润总额1.5亿元以上,利税总额1亿多元,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每年3亿元,的新白沙溪将指日可待。

从白沙溪出来,我们的身后仿佛还飘荡着上个世纪与《打铜锣》、《补锅》齐名,抒发安化芙蓉山公社社员情感的花鼓戏《烘房飘香》剧中女主角林里香的一段唱词:

满山茶叶翠,/遍岭扬歌声。/一串茶歌一串笑,/声声都道好收成。/喜丰收,心激奋,/烘房内外忙不停。/芙蓉山出名茶,/香飘万里远闻名。/里香我初出茅庐肩重任,/又兴奋又耽心。/为了烘好芙蓉茶,/必须要虚心学习,团结群众,/任务才能早完成……

 

儒商的文化情怀

益阳市书协蒋稳岩老主席和副总经理刘畅和等公司高层,在云天阁早早地在公司大门前迎候着我们。

刘畅和副总告诉我们:这里其实只是云天阁的黑茶生产基地,公司总部在县城东坪镇,董事长李云多在总部办公。刘总还告诉我们:董事长所以委托他接待我们,并不是李云摆多大的谱,因为意外,董事长摔伤了右腿,正支着拐杖在东坪养伤。

云天阁的接待室里,你感觉不到那是一家生产企业。满目的书画作品和艺术珍藏,俨然让你置身在一个文化沙龙之中。

蒋稳岩主席给我们津津乐道地介绍着一幅幅文化珍品。我们弄不明白他为什么对云天阁那么的了如指掌,说起话来简直就是如数家珍。

刘副总忙补充介绍道:蒋主席退下来后,董事长硬是把他拽了过来,出任公司的办公室主任。

我的心里忽地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好个李云,你可是贼到家了!

我们的话题自然转到了云天阁企业和董事长李云的身上。

聊起李云,有一个特别的身份令人肃然起敬——益阳市人大代表。这意味他有着参政议政、与政府一道决策益阳的身份和能力。通过罩在他头上一系列的光环,你不难感觉到他首先是一个文人:安化县文联副主席、中国民俗摄影学会会员、安化黑茶收藏协会会长、安化县广告协会会长。而支撑着他把事业做大做强做得有意思的,则是在高级工程师素质的基础上,他还有着湖南省非公有制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茶叶流通学会会员、湖南省茶业协会理事、安化县茶业协会副会长、安化县总商会副主席等诸多头衔。难怪李云的事业风风火火、游刃有余了。

在安化,甚至湖南商界,李云都算得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房地产开发、建筑、市政工程、装饰等多个领域,凭一己之气魄,领企业之强盛。

2011年,李云做出决定:选址中国黑茶发源地苞芷园,创建安化县云天阁茶业有限公司,倾后半生之情专注黑茶……

刘副总的手机响起了一阵悦耳的彩铃声。接罢电话,他向我们转述了李云的意思:中午在东坪小聚,不见不散。

见到李云时,是在一座名叫云天桥的廊桥上。这是在茶马古道上多见的风雨廊桥。

这是一个十分滑稽而又感人的场面:拄着拐杖的李云,满面笑容中带着些许的歉意,他早早地在廊桥前迎接着我们。白晰的皮肤、超标的体态、以及满面的笑容可掬,你怎么也感觉不到他的睿智和精明。

一阵寒暄过后,我们依次入席。李云端出一大壶酒来道:这是我们云天阁酿制的安化黑茶酒,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中医说骨骼有过创伤的人不宜饮酒。李云对我笑了笑:没有酒,我无话可说。

酒过三巡,李云的谈兴渐渐浓烈起来,话题自然是安化黑茶和他的云天阁。

“谈起黑茶,你不能不先谈安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李云呷了一口酒,兴致盎然地介绍起来:

安化境内崇山峻岭,山脉延绵,群峰叠翠,地形复杂,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57座,最高峰为九龙池海拔1622米,最低善溪口海拔57米,海拔比差大。山区云雾缭绕,沟谷纵横,溪流网布,干流3千米以上的溪流296条,其中10千米以上的有64条,流水甘洌,清澈见底。安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期短,年均气温16.2°C,年降雨量1682毫米,年相对温度81%且无霜期长,夏短秋来早,春长冬天短。

全县土壤肥沃,以板页岩风化发育的土地面积最高,占71%,砂岩占20%石灰岩6%,花岗岩占2%,还有少量的溪河冲积物。令人惊奇的是,在柘溪库区还发现六亿年前岩中岩的“冰碛岩”为世界罕见。

当说到“冰碛岩”时,李云的那种自豪与得意溢于言表。他端起酒杯和我碰了碰,然后咂咂嘴道:“大哥,六亿年前哟。”

我陪着李云干完一杯,然后向李云打探关于茶马古道的故事。李云如同展开云天阁的画轴,茶白古道随即跃然而出。

茶马交易制度由唐朝兴起。到了北宋时期,战事多,战马紧缺。但要想在西北地区买马,银子不行,唯有茶叶可以换马。朝廷还专门派军队,到安化收茶,再押运西北,换成战马。这种实施茶马政策的军队,被称为“茶商军”。安化黑茶是“茶马交易”中“茶”的主要种类之一,当时称为“官茶”。

安化山区茶农加工的黑毛茶在茶马古道上运输到达资水沿岸有茶行加工黑茶的集镇;晋陕甘等茶商在安化茶行、茶庄加工黑茶,又通过“船舱马背”运往晋陕、西北。这样,资水沿岸的江南、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东坪等集镇就成了“茶马古道”的起点,称为茶马古镇,亦被史学家称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

李云站起身来,又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如此豪迈的缘由很简单,那就是此时此刻,我们正坐在当年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云天廊桥上。

坐在我身边的蒋稳岩主席也端起一杯安化黑茶酒,走过来对我说:“作家,我老蒋班门弄斧,也给奉献一则毛泽东主席和安化黑茶的故事。”

话说19177月,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毛泽东,为了解社会,“改造中国与世界”,在暑期邀了师兄肖子升外出“游学”。两人分文没带,历时一个多月,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

毛泽东和肖子升到了安化县城。一到县城梅城街上,店铺、茶馆林立,茶商云集。他俩进入一家“来去茶馆”,毛泽东有感而发,出口成章:“有茶有酒,香飘满楼。”他俩各来一杯茶,闻其香,品上一口,味美香醇,连称“好!”“妙!”“黑茶之乡,名不虚传!”茶馆老板听了,高兴不已,得知他们是来自省府学堂的学生非常钦佩,并索他们书写对联一副: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茶馆老板看了这副一挥而就的对联,非常满意,不仅免了茶钱,还送给他们两块银元。他俩用这两块银元在县城梅城街上摆上桌案为过往百姓书写对联,赚了不少钱。

毛泽东回校后,得到了“一师”师生的赞赏,读过毛泽东游学笔记的同学,称赞他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此时此刻酒酣微熏的李云,从骨子里吐露出文化型商人的一句真心话:

“做房地产产业,你做完了这个项目,就要寻找下一个项目,而且还要综合评估这项目赚不赚钱,能赚多少钱,这种生意做得越久,心越厌倦。而做黑茶的心境就完全不一样,它是值得我一辈子去经营的事业……”

 

铸就黑茶博览园

董事长贺建中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有过短暂的错愕,尔后随即归于平静: 那是北方人的硕大身躯和南方人的睿智脸面所组合的一幅绝妙画面!

湖南建玲安化黑茶有限公司,是一家花园式的新型企业,与安化名人、清代名臣两江总督陶澍故居隔江相望。“建玲”安化黑茶博览园,企业取夫妻名字各一字,寓夫妻同心同德、荣辱与共之意。它创建于20076月,投资5000万元,占地约2700平方米。其高起点、高标准建成的安化黑茶博览园,分民俗风情园、茶园观光、安化黑茶传统工艺制作和古典茶楼、博览室、黑茶研究所、古道商铺、安化茶文化八个功能区,主要制作“建玲牌”传统的高档安化千两茶、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和高档商务茶。从企业建筑设计追求上可以感受到,其造型美观、古典古朴、古香古色、独具匠心的风格上看,企业的未来是从融入安化源远流长的安化黑茶历史文化着手,打造并开发成为“安化黑茶博览园”。

贺建中本着“挖掘安化茶特色,弘扬安化茶文化”的宗旨,以求精、求新和集旅游、观赏、博览、休闲、品茶、购茶为一体的营销理念,很刻意地打造安化黑茶博览园,他要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既是安化黑茶优质品牌的生产基地,又是具有研究、观赏价值的安化茶文化、茶历史的博览园。当游客、茶商踏上令人遐想的中国南方的最后马帮——茶马古道而进入“建玲安化黑茶博览园”游览、观赏、品茶、购茶时,安化茶文化、茶历史的画卷就会重新展! 

安化黑茶传统上分为“芽尖、毫尖、天尖、贡尖、乡尖、生尖、捆尖”七种。清道光年问(1825年前后)天尖、贡尖曾列为贡品。清末以后,芽尖、毫尖高档礼品黑茶散茶不再生产,但天尖、贡尖、生尖三种茶仍为黑茶中的上品作为传统产品加工制作。至1972年天尖、贡尖、生尖改名为“湘尖一号、二号、三号”,1983年恢复原来的名字。

贺建中说:我所要倾情打造的黑茶就是天尖、贡尖、生尖和安化千两茶。串串驼铃,茫茫戈壁,让世人在品味茶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历史的回味和对古人的怀想和赞赏。

踩制一支安化千两茶,犹如一场优美的古典舞蹈,是技与艺结合的经典,大汉们如吼般呐喊,粗犷而不失韵调,自然而不失节律,有如一支动听感人的民歌:

压起来咧——把扛抬呀!/重些压呀——慢些滚呀!/大扛压得好呀,脚板稳住动呀。/小扛绞得匀呀.粗茶压成粉呀。/细茶压成饼呀,香茶销西口,/好茶治百痛呀,/黄肿包吃了能消肿呀。/要止泻病喊得应呀,又止渴来又提神呀。/无名肿毒冒得生呀,喝它几碗赛雷公呀。噢哩喂哎喂哩伙呀,压了一轮又一轮呀……

我们的耳畔回荡着工人们制作千两茶时的劳动号子,衷心地为贺建忠伉俪祝福:愿“建玲”在打造安化黑茶高、精、尖的实践中,路子越走越宽广!那时,“茶马古道”的辉煌定然再现!

 

茶乡明天更美好

芙蓉山,1474米的云雾山。

它其实并不在小淹镇区域,并且远离小淹镇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地处仙溪镇辖区。我们登上芙蓉山,一是想寻觅采茶姑娘的芳影,二是探访黄超群书记的茶文化踪迹,因为他曾在这深山老林里做过好多年的镇长。

黄书记执意不来,倒不是他把这里的乡亲早已忘怀,而是太多的热情他无法拂逆;因为天雨,茶山上看不见采茶姑娘的身影。倒是安化水四保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菁菁陪同我们走进芙蓉山并且触摸着她的茶园。

吴菁菁带着我结识了山中的一位老人家潘先生。76岁的潘老兴高采烈地把我带到他的外祖父的故居前,给我讲述陶澍与安化黑茶的故事。当然,老人家还是念念不忘他们的老镇长黄超群……

原本“自衡岳九千仞而来,推开一朵芙蓉,仿佛花中藏世界,望洞庭八百里之外,踏破几重云雾,依稀海上现蓬莱”的芙蓉山,因为雨的缘故,我们置身在云遮雾锁中,看不见小淹镇的丝毫轮廓。依稀中,我的耳畔又回想起这位小镇书记那因为信心满满而动情的话语。

“小淹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将黑茶产业发展与小淹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黑茶产业为中心制定城镇各项事业发展规划。2004年以来,在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下,小淹镇黑茶产业产值从2004年的几十万元发展到今年的2亿元;上缴税收从几万元增加到3800万元。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黑茶产值20亿元,税收过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近万人,拥有黑茶上市企业23家。

目前,世界仅有的33A级质量认证黑茶企业湖南建玲实业、安化云天阁茶业和白沙溪茶厂齐聚小淹镇。再加上我们提出“以茶立镇”的思路,结合“绿色崛起”发展理念,以黑茶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带动相关产业和镇域经济发展,把目光瞄准在打造“中国黑茶第一镇”的目标上……”

我回过头来,看了看立在玉兰树下的吴菁菁,仿佛小淹镇的未来就像已然含苞的玉兰和拥有集茶叶基地建设、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美女董事长一样,其追求和憧憬是何等的美好!

吴菁菁对着万千气象的芙蓉山谷,忘情地唱起了《踩茶歌》:

妹在房中品茶香,/哥在作坊踩茶忙;/茶香飘出好几里,/衣裤汗湿总成双。/一天踩茶冒喝茶,/口冒干烟到妹家;/双手接过一大碗,/茶在碗中开莲花。

歌声飘出去好远好远,从芙蓉山顶沿着芙蓉峡谷,从山中瀑布飞泻到水河,再归去资江岸边的小淹镇。黄超群书记一定能听到!

我们期待着,在重访小淹的那一天,美丽的莲花一定会在盛满小淹人深情厚意的安化黑茶中绽放!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