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新作《飞花点翠集》出版感言
作者:王国光(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5-09-16 22:47:49

 

我的专著《闲话惠州方言俗语》2014年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后,以其地方民俗风情和作品的思想、趣味、艺术性,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好评。今年8月,我的新作《飞花点翠集》由市民协邹雄彬先生策划,交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814日至18日惠州“南国书香节”期间,首批《飞花点翠集》在“阅客展馆”参展,颇受读者喜爱。

《飞花点翠集》,是一部诗歌、古文和书法、图照作品的合集。作品完成于2009年至2014年,有诗歌(含古体、新诗)201篇、文言体记文5篇,其它题材类书法作品26篇,按时间顺序编次。诗歌的内容,或寄情于秀丽的祖国山川湖海、家乡溪沥田园,抒表热爱赞美之情怀;或搜寻历史人文,发古之幽思(惠州古村落采风题材占全书三分之一);或赏咏花虫鸟兽,风花雪月,讽喻时弊陋风;或痛民生疾苦,哀民生之多艰;或欢斯民之喜庆,颂其纯朴的风尚;或与友交酬应和,抒表友情、瞻未来远景……

本书最大的文艺特色是采用本人诗文、书法及图照相配合的方法。大部分诗文作品配以书法和图照(累计书品共212件,图照193张)。我认为,诗歌和书法,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两大精粹部分。故编辑本书时采用上述方法,试图给读者增加文艺作品欣赏的形象感和趣味性,从而更好理解作品的内涵。这种编辑特色不多见,因为它涉及到作者多方面的文艺修养。

此外,本书继续采用自写序言的方法,未请名人、高官题字。因为我觉得,艺术和思想价值是靠作品来说话的,读者才是最公正和最权威的“法官”。

本书以“飞花点翠集”命名,是取自崇明派琵琶名家沈肇洲编印《瀛洲古调》“飞花点翠”的乐曲。这首乐曲描绘了霜寒时节风吹雪花映松柏,松柏青翠傲飞雪的清雅、高洁的意境。我觉得它与编辑自已的书集时产生的联想有神通之妙。

正如我在书集《后记》所说:

“本书编集成后,采用什么书名呢?这颇使我感到踌躇。以“诗文书法图照合集”命名吧,从内容上考虑,直接概要,应该可行,但似欠缺文学色彩,流于一般。我想取一个既能反映文艺家生活与创作、又能贴合于本书集有创意的书名。”

初秋的一日上午,我在惠州西湖见到陈公堤路边的一棵凤凰树,它在绿叶丛中长出几朵可爱的鲜红色小花,风摇之下,如一群小鸟振翅欲飞,这使我想得很多。

首先,想到了土地,再而想到树,想到花,想到文艺家及其创作。”

文学艺术来源于人类的的生活。能成为文艺家的,他必须在生活的实践中,有着较高的思想品格和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他必须细心观察和了解生活,积累大量的原始题材,最虚心、最耐心、最有用心地吸收他人(古今中外的艺术创造)的艺术成果,同时又坚持不懈地根据自已的生活体会进行自已的艺术创作。一步一个脚印,积少成多,自成一家。他才是艺术生活中一棵丰茂的大树。文艺家的创作需要灵感。灵感是人在文艺活动中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或瞬间产生的新奇独特的念头。它是点燃创作的火花,又像是艺术之花开的那一瞬风信。它于文艺家来说,是一种天赋,但更多的是以一定的文艺修养为背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素材,需要发挥的形式与手法。当人遇到某种特定的刺激和启发时,就很可能出现。它常常是求之不得却又不请自来,似有玄机奥妙而又扑朔迷离。它是非常宝贵的思维活动,需要善于捕捉,及时利用,否则它转瞬即逝,错过时机无法挽回。古今因得灵感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例子数不胜数。文艺家与民众生活的关系,就是大树与土地的关系。文艺家创作的作品,就是树上开的花朵。花开的那一瞬就是灵感。

由于本人学识水平及写作能力有限,无论是诗歌或书法作品,难免存在一定的疏忽,欢迎读者批评指出。倘若读者能从其中获得一点点的收益或启迪,则是本人编撰此书的最大愿望。

最后,本书出版,得到热心于民间文化的乡贤的慷慨解囊赞助,也得到出版单位编辑、设计等相关人员的热情支持,在此,要特别感谢他们!同时也感谢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邹永祥主席及会员们的帮助,以及网络特别是西子网风情、文化、文苑、摄影等版众网友,多年来在写网稿、阅读、及提供相关图照等方面的交流和关爱支持!

要知全书真貌,还请读者寻读原著。

 

附录:《飞花点翠集》若干作品的点读

 

1、忆旧时春月夜

燕子归巢细语呢,云裳带月雨成丝。

远传溪水哗哗响,鲤上浅滩产卵时。

 

这首七绝描绘了作者儿时所见农村春夜美丽图景:院内檐下,归巢的燕子在巢窝里呢喃细语;院外,春雨细密如丝飘下,天边的新月带着一片轻纱般的云彩;院外溪沥水涨了,为数不少的鲤鱼正窜上浅草滩上产卵,它们产卵时尾巴拍击所发出的哗哗响声,似在告诉人们,春意浓哟!

 

2、忆童年乡村之夜

两张木茶台,几块青石板。

数个老翁在吹水,不知天上人间。

几条小狗仔,几点萤火飞。

一群农娃扮捉贼,人畜真假难分。

 

这首古风(歌行体)描绘了作者儿时所见农村夏夜生活真实、有趣图景:那时农村还没有电灯、电扇、电视之类的,所以大人们在院前的青石板坐着纳凉,并围绕木茶台,无拘束地,边喝茶,边天南地北地聊天。村道上家狗不时活动。上空飞着萤火虫儿。小娃们呢,在旁边进行着官差捉盗贼的游戏。这些小娃们,时伏、时蹲、时爬,黑影幢幢,那分得出是人是狗呢!

 

3、登白鹤峰有感

大江东去浪排排,一片孤篷飘惠来。

海远山雄接暮霭,亭清树静卧栏台。

西村鸡尽翟林喜,荔浦罗浮访竹梅。

弃地黄钟民野重,江流不断诉君才。

 

这首七律是作者游惠州历史名胜地怀念苏东坡的。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谪贬惠州期间,寓居白鹤峰(今惠城区桥东东坡亭处)。苏在惠近三年,为当地人办了不少好事,写下大量诗文,深受当地人敬爱。人们“杀尽西村鸡”,送上家酿美酒招待他,留下很多的史话趣闻。而苏东坡在惠的影响,晚清惠州进士江逢辰诗赞:“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本诗末二句“弃地黄钟民野重,江流不断诉君才。”就表达了惠州人民对苏东坡这位历史名人的敬爱和怀念。

 

4、过往某地见新城有感

环城山水地,毁筑众楼层。

日照金辉碧,月幽暗影重。

商家成本贵,薪族毕其生。

别墅几人住,平民谑鬼城。

 

这首五律嘲讽某地城市开发建设只图商业利益,不注意地方自然生态保护的行为。

 

5、平海古城怀旧

明开清踞固如钟,十字街横戍户从。

昼日旅商云锦聚,夕星渔火鼓歌重。

海风隐冷剑刀响,炊雾犹汤军话声。

六百春秋弹指过,盛平不忘警酋戎。

 

这首七律是到惠东古村落采风所作。诗写平海古城历史、民风习俗,表达“盛平不忘警酋戎”,要居安思危,以史为鉴。

 

6、秋末游南昆山大观园,口占一绝

竹青两沥岸,林翠四周山。

地暖桃花始,风和胜似春。

 

这首五绝是到龙门南昆山大观园采风后所作,真实再现该地秋末胜似春的如画风光。

 

7、瞻洛阳琵琶峰白居易墓

清池曲径上琵峰,墓冢诗廊伴柏松。

举目西连伊水秀,凝神南起自然风。

秦中新府歌长恨,讽政喻时重社生。

少傅谪为司马位,古来奸佞妒贤能。

 

这首七律是到河南洛阳瞻唐代诗人白居易墓后所作,诗中描绘该处幽静秀美风光,并高度概括赞颂白居易这位唐代大诗人的文才美德。

 

8、早起有所思

一朝别,隔三秋,月又临窗,桥下溪水波悠悠。

秋风起,天底凉,思君不见,墙上葡萄藤蔓长。

 

这首古风(歌行体)简练、明快、隽永、意浓,表思友真挚感情。

 

9、感事诗一首

习总执权起宏图,神州一片鼓掌呼。

苍蝇老虎齐齐打,政治清明是正途。

 

这首古风(近七绝体)有感时事而作,表对政治清明的赞扬。

 

10菱湖饮序

尝闻耆硕邦翁善泡农家酒。今适邸微醉,知不余欺。时值荷花出水,清香与翰墨相共;月浸于湖,辉映壁上丹青。爽风徐至,主殷客随。或饮,或歌;或谈海天阔,或论古今奇。琴铮悦耳,逸兴驰飞。歌曰:怪人,怪杰,怪得湖中月;嗜酒,嗜烟,嗜为世上仙。快哉美矣!天行有道,顺乎自然。遂以为序,敬呈邦主君共与一笑。时友德新、志成、利平君在座焉。

庚寅(2010)秋月国光撰

 

这篇序(文言体)记述作者和诸友拜访陈安邦先生并一同兴饮的景美欢快之情景,寓赞于描述之中,构思新颖,语言简练、流畅,有诗韵般美。陈安邦先生出身书香世家,现为惠州著名文艺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