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从农民到作家
作者:黄广琳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2-06-22 09:35:57

 

第五届“新世纪之声”中华颂歌全国征文大赛终于揭晓了,由我县作家张根创作的反映模范支书黄俊红先进事迹的报告文学《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获得了本届征文银奖。?

当他手捧着大赛组委会寄来的喜报和晋京参加表彰大会的邀请函的时候;当他坐上了北上的列车风驰电掣般经长江过黄河穿越华东平原,最终踏上首都北京大地的时候;当他驻足在自孩提时起一直在心中向往的天安门城楼下的金水桥边的时候;当他在八达岭登上万里长城好汉坡烽火台的时候;当他在人民大会堂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金色晶莹的奖杯的时候,他激动的心情如大海澎湃如万马奔腾,久久未能平静……?

那一时那一刻,让他由衷地感受到春天是那么的美丽,阳光是那么的温暖。他感慨万千,纵有千言万语也觉得无从说起。?

 

一次又一次的退稿以及别人的冷嘲热讽,改变不了他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

在这之前,他曾经是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作者,当过十年民办教师,耕过田,种过地,放过牧,当过生产队的记工员,经受过说不尽道不完的酸甜苦辣。?

农村的生活是艰苦的。白天他在田里干着繁重的粗活,晚上则把自己关在房内进行写作。那时候张根家里穷得连电风扇也买不起。因为喜欢文学,他常常省下零用钱从圩集上买回稿纸,就那样写写撕撕,撕撕写写地从事业余创作。每一次投稿,他都充满了太久的期望与等待,梦想有朝一日他的作品能变成铅字。然而,每一次投稿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每逢圩日,他必定要到邮局去问投递员有无他的信件,当投递员告诉他没有信件时,他的心里就如灌了铅般沉重。等到有信件了,拆开一看,往往是“原稿奉还”。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退稿,张根没有气馁,他决心在文学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哪怕前方有无数的困难与挫折,他都要经受。?

一天,他从街上迈着沮丧的脚步回到村里,他听见几位村人在议论他,一个说,我们村里的大作家回来了,另一个说,想当作家?也不照照镜子……更令他难堪的是,有一次,张根接到惠阳地区写作学会(那时尚未撤区设市)开会通知时,他的伯母跟别人说,真好笑!他也能去惠州开会?生产队长都没得去哩!面对村人的冷嘲热讽,张根心里非常平静,他说,写作不管是成是败,都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

1985年初,为加强与周边地区作者的联系和交流,张根与东莞作者袁柱荣倡导创立了东江文友社。文友社早期社员有龙溪作者翁松寿、石湾作者董伟英、杨村作者叶键铭及石龙作者陈剑文等12人。张根任副社长兼社刊《东江文友》责任编辑,自己掏钱买来蜡纸、钢笔、纸张刻印社刊,并自费邮寄给各地文友互相交流。

?

在漫长的文学道路上,他有失败的苦楚,同时也拥有成功的欢乐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他决定参加一些地区的函授学习。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妻子说了,妻子百般支持,把家里饲养的猪崽卖了给他交学费。期间他先后参加了河北文学院举办的写作函授和广西《柳絮》创作函授学习。1985年,他在参加河北文学院举办的写作函授班中被评为优秀学员,第一次获得了荣誉证书。?

为了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与创作积累,他常买回一些杂志书刊回家看。白天放牧时,村民们聚在一块打牌娱乐,而他则坐在一旁静静地看书。有一次,因看书入迷,他家的牛偷吃了人家的稻苗,结果遭到了一顿臭骂。到了晚上,那间简陋的房间便是他的创作天地。农村的夏夜蚊虫特多,常常咬得他疼痒不已,为防蚊咬他便在大热天里穿起了长筒水鞋,等一篇稿子写好时,鞋筒中已浸满了汗水。到了冬天,家人围在炉火旁烤火,他仍埋头在房里写作,手指头冻红了,他只用口气呵呵又继续写下去,直到深夜。打自198512月他的第一篇散文《红色的梦》在河北《长城文艺》杂志发表后,他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天他收到编辑部寄来的《长城文艺》,看见自己的习作变成了铅字时,竟激动得流下了两行热泪。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在漫长曲折坎坷的文学道路上跌跌撞撞地走着。当中有成功的欢乐,也有失败的苦楚。就这样,张根凭着一股顽强的钻劲和信心,自甘寂寞地在文学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现在,算来已有三十余载了。这期间,他在各地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篇,达80多万字。先后有散文、小说、戏剧小品、广播剧在省市作品评比中获奖。?

 一份耕耘,蕴含着一份收获?

他热爱文学,就如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面对这枚晶莹剔透的水晶奖杯,他深深地知道,它倾注了他多年来辛勤耕耘的心血与汗水,同时也倾注了各级领导、文学前辈多年来对他的扶持与栽培、关心与期待!?

鲜花有太阳就能开放。他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日子,198977日,因县文化馆副馆长李志亮的极力推荐,县文化局局长叶治中将他从农村破格调入县文化馆工作,任《罗浮山文艺》主编。以后,他相继被派送到省城参加省群艺馆及省艺术研究所举办的编导培训学习。1993年,他在肇庆鼎湖作家山庄参加了省文学院举办的广东省第五期作家班学习。在作家班的日子里,省著名作家韦丘、欧阳翎、黄培亮、杨羽仪、诗人洪三泰、西彤等老师的谆谆教诲,为他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使他创作的作品日臻成熟。?

他在文学创作中感受春天的美丽和阳光的温暖?

从农民到作家,张根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漫长岁月,走过了一段异常坎坷的人生之路。是文学改变了他的命运,是文学赋予他新的生命历程。他在文学创作中感悟人生真谛,他在文学创作中体现自我人生价值。?

诚然,文学创作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没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及刻苦钻研的精神,那将会是知难而退或半途而废。所幸,他坚持下来了,直到今天。?

作品源于生活。张根诚恳地对我们说,《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能在全国数万篇参赛作品中获得银奖,我想首先应该感谢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庆华同志,感谢县委机关刊物《罗浮》全体编辑人员对我的支持和信任。是他们给了我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200411月初,刘庆华副部长指派张根和编辑部的几位同事前往公庄镇采访模范支书黄俊红的先进事迹,张根被黄俊红身患癌症还带领群众抗旱,拄着拐杖去巡渠,最后累倒在岗位上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他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黄俊红这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的事迹写出来,于是才有了这篇获奖作品的诞生。而他的另一篇获省三等奖作品《茶山村官》,则是在时任县广播电视局长毛锦钦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他知道,尽管在文学的道路上坎坷曲折,然而这里仍然有春天的明媚和阳光的灿烂。?不是么?每当他看着那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等国家领导人和他们合影的照片时,他都会从心底里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和阳光的温暖。?

2011年,张根五喜临门:报告文学《一位东纵女战士的峥嵘岁月》在国家级报刊《中国报告文学》发表:报告文学《护送陈毅赴延安》获中共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举办的全国离退休干部“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征文一等奖;继县政协第五届、八届政协委员后,再次当选县第九届政协委员;岁末,报告文学《护送陈毅赴延安》获惠州市第二届“六如轩”文学奖;岁末被吸收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注:张根是惠州市民协会员)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