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仔细阅读这本还散着油墨芳香的《宋湘寓惠诗赋译注》,深为黄柏能老师为我市乡邦文化奉献一片丹心所敬佩。这本书把清朝嘉庆年间进士、曾任惠州丰湖书院院长的宋湘寓惠所写的《丰湖漫草》、《丰湖续草》的195首诗和2篇赋,作精细注释并用现代语言对句翻译,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宋湘寓惠诗赋进行译注,书中还有编著者对宋湘寓惠诗歌风格和特点的分析论文。它对于学术界以后对宋湘诗赋的深入研究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仕其同志在序言中评价道:“《宋湘寓惠诗赋译注》通俗易懂不失原文之意”,“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研究宋湘的一个空白,丰富了我市历史文化内涵。其挖掘、抢救、传承客家文化遗产的精神更为可贵,值得赞许!” 对宋湘寓惠诗歌风格和特点的分析公允而让人折服 宋湘是清代中叶,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杰出诗人、书法家,也是岭南客家政坛上的一位清官,嘉庆皇帝曾封宋湘为 “广东第一才子”。他在1801年春到1802年冬,应惠州知府伊秉绶聘请出任惠州丰湖书院院长。宋湘写的 “丰湖书院”、“人文古邹鲁 山水小蓬瀛”墨宝为我们至今津津乐道的好书法。他活了71个春秋,一生诗作的总集《红杏山房集》留传到现在,仍为诗界所重视。全集共900多首诗赋,而在寓惠的两年间就有195首诗和2篇赋,占总数的21.8%。对于宋湘在短暂的寓惠期间就井喷式地写出这么多高质量的诗赋,黄柏能详尽地作了全面分析,认为是宋湘刚在会试中考为二甲十一名进士而心境开朗、丁忧中寓惠任书院院长意气风发,对比之前他进北京应考、之后在云南、湖北任仕而言,是他相对清闲和写诗激情高涨的时期。 黄柏能在制作出《宋湘年谱纪事表》后,他的《宋湘寓惠诗歌风格和特点的浅析》论文中,剖析宋湘寓惠诗歌在内容上可分为酷爱自然与百姓心相连、田园躬耕享受劳作乐趣、世道维艰生活坎坷盼光明、憎匪爱民针砭世道时弊、待友真诚常怀感恩之心五个部分。细读宋湘这段时期的诗赋,不能不说黄柏能花了心血,分析得当。 黄柏能分析宋湘诗赋突出的风格是以白描见长,富于民歌色彩。为说明这一论点,黄老师大量引用宋湘诗来注解,最后揭示道:“诗人出生于梅州山村,贴近群众,自幼受到人民群众口头文学的熏陶,尤其客家民歌,宋湘从小就特别喜爱,成了他终生不渝的感情。”这就是宋湘诗风独特的原因所在。 对译为主,对、意翻译结合,对宋湘诗赋有普及作用 黄柏能是位高级教师,退休后花了4年功夫来研究和注译宋湘诗。有一个细节,就是我在读这本《宋湘寓惠诗赋译注》时,为了查宋湘原著,黄老师把他所看的《红杏山房集》给我查。而这个本子已被黄老师翻阅得破烂不堪,从里面的红线、眉批可以看出,这本书信息量很大。 黄老师一字一句的译注,不仅是翻译表面的意,而且对一些当今读者比较生疏的典故、诗句的深层次意思,都一丝不苟地找资料,作详尽的解释。如他在为《黄鱼门(钥)以诗介菊见饷戏答》中译注“陶潜篱下曾名酒,杜牧山前肯放杯?”解释:陶潜曾采菊东篱下,用菊花泡酒,悠然独酌。杜牧在齐山上簪菊对酒,哪肯轻易放下杯来?并解释“名:为它命名。”这已清楚了,黄老师接着在“释评”附上陶潜的《饮酒二十首》之八和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这就让读者通过读陶、杜诗句,更加明白了宋湘与黄钥的深情。这种释评做到详尽的方法,对于中学生和初看宋诗的读者能够起到引导作用。 对于黄柏能老师在“释评”后,还加一个“译文”部分,读者是各有各的看法的。尽管编著者以对译为主,对、意翻译结合,对宋湘诗赋有普及作用。但“诗无达诂”,直译是译不出诗的神韵来的,这就是一种美中不足。 (黄柏能是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