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惠东五品
作者:蔡磊(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5-10-14 21:28:08

 

醉美6月,端午相约。

“惠州市民协2015惠东采风”是惠州市民协自成立以来,人数最多、规模盛大的集体采风活动。在来自写作、演艺、摄影、书画、农民画、工艺等类别的60多位术有专攻的老师参与下,采风活动于端午佳节期间正式拉开序幕。

平日里难得照面的新朋老友,相聚一处便格外开心。大家不及登车落坐,便已彼此问候,交谈甚欢。大巴一出惠州市区便驶上广汕高速,一路向东飞驰,奔向我们采风团此行目的地,惠东。

眼中满目清风,心已扑向大海。

旅程中“搞笑专家”叶勇明副秘书长在大家期待的掌声中悦然登场。网名“醉玫瑰”的李运花友情站台,客串助阵。他俩一问一答,一捧一逗抛砖引玉式临场发挥,如同笑点不断的“二人转”博得掌声不断。压轴的内容是每期采风活动的“保留节目”,邹主席为采风团友们开设的民间文艺知识“大讲堂”。在此次讲授中,他以渊博的文史知识,深厚的艺术修养,旁征博引,纵贯古今,就本次“采风”这一重要的民间文化活动,从其源流、内涵、意义等方面为大家做了一次全面深刻的解读,引来全车“粉丝”一致叹服,行程气氛由此变得更加轻松活跃。

眺望窗外,沿途山川壮美,田野丰饶,只见高铁临空急驶,白鹭路旁伴飞。果真是欢笑一车,佳景一路。

 

赤岸品欢

来了,赤岸!

驶过具有“蚝乡”美誉的铁涌镇,大巴继续向东行进。隔着海湾只见群峦起伏,好似数条绿色巨龙在护佑着苍生大地。山中,几架巨型乳白色风车是刚刚安装完毕的风力发电机组。在翡翠般的怀抱里,它们更像一群展开双翅的凤凰,在蓝天白云之间邀游嬉戏。佳境醉客,美景悦人;我心里猛然一醒,可见到龙凤呈祥的福地了!

喜感还不止这些远景。在大巴行驶的道路两旁,绿浪翻波的田间稻秧正当贯浆注汁的季节,骄阳下,正结出渐渐饱满的谷穗。在田埂草坡空隙间,几只悠闲的白鹭和三三两两吃着嫩草的黄牛打破了画框中绿的单一色调,在天空的蓝与大地的绿之间,又点缀了少许鲜活的色彩,让欣赏这幅美景的我,得到了超乎想象的满足。一连串的惊喜并未就此打住,在村道弯延车速慢行的前方,此刻,碧绿如洗的田野中,显现出一排传统砖瓦房和小洋楼“混搭”的民居群落。让我们感到新鲜意外的是在它之上,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着20多个红彤彤的巨形气球,喜庆气氛洋洋洒洒,这自然也是一番别样的眼福。它便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赤岸到了!

据说,赤岸村的得名颇有一番诗意。因其濒临考洲洋东面海角,该处先民在捕捞过后于回家途中,常常目睹辽阔的海岸赤红如锦,大家以为此是吉兆,故以“赤岸”称之。

赤岸村地处红海湾中考洲洋海湾北岸,洋内平均水深073米,温差小,水质优良即浮游生物丰富,是传统养殖鲜蚝的理想海域。当地村民已有200多年的养蚝历史,故村民又被称为“蚝民”。 过去,捞蚬仔、取蚝仔及养鸭仔此类浅海捕捞及滩涂养殖,零打碎敲,只是作为该村的传统副业。而今,考洋洲这一天然养蚝条件甚佳的“风水宝地”,被他们读懂了“生意经”。近年来,普遍推广了较为先进的吊养养殖技术,考洲洋内的蚝田面积已过万亩,成为勤劳的赤岸人“靠海吃海”的发家路。如今,这部致富经又有了升级版。从鲜蚝养殖、鲜蚝深加工、鲜蚝美食到鲜蚝经销,整条“村级”产业链已初步形成。珠三角盛名一时的“铁涌蚝”便以赤岸所产鲜蚝为最优品质,蚝农的品牌推广意识也在渐渐增强。铁涌蚝曾荣获“惠州市名优农产品”称号,故“铁涌蚝,赤岸鲜”已成为赤岸人招客的广告词。

赤岸村“海上农家乐”近年随势而起应运而生,已成为该村除养蚝之外的一项重要实业。每年深秋时值采蚝旺季,在“秋风起,鲜蚝肥”的数月之间,深圳、东莞等邻近市县的食客慕名而至,“蚝乡”赤岸村通往铁涌镇的村道,常常发生道路拥堵,引来食客们 “蚝鲜也怕路塞车”的感叹。辛苦即能换来口福,自是不缺甘于苦中作乐的“食货”。“赤岸蚝” 洁白个大肉肥多汁,味鲜肉滑食过不忘。众食客大快朵颐之后,还不忘吃完了兜着走。鲜蚝涮火锅是当地引入的新颖吃法,食法简单易学,其“一锅熟”的烹煮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海洋牛奶”的丰富营养与无比美味,广受回头客们的追捧,赞声如潮,堪称“舌尖上的赤岸”。

“蚝文化”可是篇大文章,它不仅是一种能吃的美味海鲜,而且还是“蚝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依靠,而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由此延伸出许多具有本土特色的独特情感与美好愿望。“蚝”与“豪”、“好”谐音,在讲“意头”的广东人看来有吉利喜庆的意味。又因鲜蚝易晒制成干菜,成为节日或喜庆宴请的招牌菜之一。如:“好事连连”、“百年合好”,这等祝福必能赢得宾客的满堂喝彩。

我们亲眼所见不大的赤岸村街巷整洁,民风淳朴。今天,富起来的赤岸人从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裕,迈入向精神层面的丰富这一追求当中,这正是它的迷人所在。借重古老的节庆活动,我首次感受到了这座海滨村落独特而震撼的民俗魅力。

农历五月的酷暑不是“晒晒”这么简单,而是被骄阳“烤问”得无话可说。就在这最热的午时,良辰吉时到了,赤岸村与邻村两只龙舟队的赛前祭祀仪式在村头的小庙“水仙宫”中隆重举行。只见一队身着红色运动背心与一队身着蓝色背心各约二十人的龙舟队准点入场,小庙前的大榕树下顿时人声鼎沸。待祭拜礼成结束后,一个个阳光照人帅气十足的棒小伙子如同英格兰足总杯赛事的“明星”,获得了夹道欢迎的礼遇。 难怪四邻八乡的姑娘们,今天格外用心,一个个都打扮得如花似玉光彩照人,现在才有了答案。这些大男孩也心照不宣,每个人都高高举起手中的划桨,作为对喝彩欢呼人群的回应,真是帅得爆镜。这一举止立刻招来人声沸鼎,欢声不绝的现场高潮叠起。这一情景别处未曾见识过,今天可让我开了一回眼。赤岸的姑娘美如水,赤岸的少年壮如山;现在最热的不是头顶上的阳光,而是身旁无数90后、00后的炽热目光。

此时,宁静的海湾顿时彩旗招展,鼓乐喧天,爆竹震耳,人声雷动,仿佛成了节日里的游乐场。竞赛起点处,早已有人将准备好的香茅草、柚子叶、生菜扎成“采青”挂在龙头。二十多位精壮小伙也一字排开各就各位,等待开赛的号令。午时已过,潮水开始渐渐涨了起来,哨声便是发令的枪声,只听得“砰、砰”几响,两艘龙舟似蛟龙出海破浪而行,队员们如同一个人,奋力划桨,齐头并进。

此前,我本已在岸边找了一个角度,拿起《写生册》准备下笔画上一幅。然而当我见到爆竹鸣响、锣鼓喧天、龙舟竞发的震撼场面,便犯了傻发起呆来。团友中,见惯了“大场面”携带相机的各位老师有备而来,为了拍出好作品,大都背了两部相机。虽说身体有着重量达十几斤的长焦短距器材,但对靓丽画面“拿枪扛炮”的敬业楷模都会全神贯注格外敏感。原本是最忙碌的群体,此刻未见他们用镜头捕抓搜索,不知在哪挥汗如雨?

我挤在欢呼的人群中,但见龙舟过后,在一条条从眼前经过的船中,我忽然看到一只较为大型的机帆船由远及近朝龙舟驶去,与考洲洋内的近百艘大小船舶一道,追随龙舟。这条船之所以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是因为它与其它船只不同,该船的前甲板有二十多个“长枪短炮”对准着前方。待我仔细一看,原来都是“采风团”的民协摄影家们。叫得出姓名的就有勇明、运花、继全、小明、陈文、慧坚等几位老师,其中一位“发烧友”是位眼熟的长者,仔细一瞧他手中拿着的“老伙计”相机,嘿。这不是邹主席吗?那部虽非顶级摄影器材但跟随他已有数个年头,许多被媒体刊用的惠州民间民俗图片佳作均出自这部“贴身宝贝”,它早已成了邹主席采风活动的标配之一。此时相机的“咔嚓”声、海潮的浪花声、人们的欢笑声汇聚成和谐的欢声,定格成一幅双龙出海,千帆相随的盛世图景。

欢腾的考洋洲上舳舻相继,艇舸相连,浩浩荡荡,绵延千米的场景,实际上已形成了将龙舟裹在中心,并以其为核心的“船队”。在机器的轰呜与人潮的欢声中你追我赶,奋力向前。朝着设有“锦青”的终点冲刺。如此蔚为大观可称平生仅见。

眼前这幅现世的《海上龙舟竞渡图》,让我不由想起宋代名画《金龙池夺标图》与之相似的画面,图中描绘在皇家园林的湖面帝王观赏龙舟竞赛,众臣乘舟相随的景色。今天普通百姓也能过上这样安宁祥和的生活,不能不让人感叹国运兴盛。

荔林披彩、青竹摇翠,我有幸随团造访赤岸村,身心融入这醉人的丰年景象。胸海中已深深镌刻出一幅气势恢宏,磅礴激荡的《赛龙夺锦》。

 

溪美品趣

静了,溪美!

此行的第二站是溪美村,在我看来它可是大名鼎鼎啊。去年民协在此开展采风活动时,发现了珍贵的清代壁画《惠州西湖图》。当时我因故没能赶上,今年此行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想一睹该壁画的“庐山真容”。可惜此行时间太赶,我将有限的时间留给了写生对象--难得一见的古宅旧巷,一桩心事皆因一时贪念而未能如愿。喜欢的好东西多,遗憾自然也多,这也说明我与溪美有缘,漂亮的西湖图这次虽然躲过了我,下次再来,我可不会放过它!

村头的榕树公园是溪美的一大特色。以往,把村中最古老的榕树当做“风水树”或“伯公树”来祭拜,是客家人的民间传统习俗之一。每逄初一或十五老阿婆大都不约而同,来到贴有 “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听起来有些“萌萌哒”的楹联前,摆放果品烧香敬神,为家人祈福,请“伯公树”保佑一房老少平安。据说年节时令所备祭品为规格最高的“三畜”,期间人潮相拥,爆竹烟雾四散,显得比平日更热闹些。

传统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溪美村人在以柴草为燃材料的过去,依然能恪守底线,保留住家门口的老树林,就今天的人们看来,不能不算是一个“小奇迹”,寻其根源答案就在当地。相距此处不远的平海镇佛元村有块立于清朝同治元年的护林碑,碑文为“平海司颁布护林告示”,文中规劝道:“尔僻壤不乏樵之区,何忍于关碍风水之处任意砍伐。以致伤梓”以及对盗伐者“绝不姑息”的正告。此后,一代又一代村民自觉遵守“大清祖制”,爱护林木的官规民风由此形成。

现如今,榕树公园的每株粗根老枝依旧葱绿茂盛,有如经历过百年沧桑的智慧老人,先人造福荫及后人,每位经过树下的人,都享受到了这股畅爽的清凉。故前人种下的是生命也是色彩,它更是生生不息的生活信念。古老的榕树不仅让人享受阴凉,给人提供庇护,还是该村文化广场所在地,对唱山歌的大舞台。

“大海中间起座庙,摇船挂桨去烧香;唔系求财求富贵,只求?俩命爱长”。这便是惠东山歌自然生动,醇朴感人的特色。当地人把会唱山歌与会吃饭相比喻,说明这种民间交流方式与习俗如生活必需品一般平常而不可或缺。据市民协林丽华副主席《惠东客家》一文载:“惠东客家人大部分居住地属山区”、“还有粤东沿海水系的吉隆河,白云河等”。作为五音不全的门外汉,我自娱地作出后面的推断。溪美因地近海滨之故,“山歌”的演唱吸收了“渔歌”如“南音”或“咸水谣”的调调,虽仍保存了岭南客家聚居群落对唱的形式进行日常交流与娱乐,但归于“民谣”更为贴切,其珍贵程度应称得上“宝石级”吧。

市民协粤春副主席是位惠州著名的“山歌妹子”,清亮的嗓子一经开口,便像磁石一般,让白发苍苍的老阿婆也喜出望外。如今,会唱山歌的漂亮妹子可不多见,眼下算是遇到了知音。老阿婆们乐得轮番上阵,那阵势,就像KTV里尽情潇洒的一群90后。瞧,榕树枝头的鸟巢中,两只小白鹭也被甜美的歌声唤醒,从枝叶浓密的缝隙间探出头来,好似也不甘被遗漏,也要一展它呦呦稚嫩的歌喉一般。

乡村时光在此镂刻出静怡之美,亦为大爱大美。这就是名符其实的溪美,我心中的童谣!

 

杨屋品幽

 醉了,杨屋!

午后疲劳加之路途的颠簸,让团友们都有些犯困。可未过多时,邻座的一声:“哇,好美啊!”又使大家齐涮涮地朝窗外望去。

眼帘之间,是诗意一般的情景。600多亩莲蓬种植面积,让人幻觉仿佛置身于辽阔的“草原”。又似江南六月天,移入岭南荷田田。远远地飞来,迎接我们的是这片绿洲的“主人”,一群精灵般的白鹭。淳朴好客的“主人”毫不吝啬地把人类最喜爱的翡翠绿奉献出来。曾记得在那部书读到,惠东大岭镇有个村子名叫“鹤田”,此处若非“鹤田”也可称为“鹤乡”了吧。我想,若是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先生穿越到此,不定《桃花源记》的姐妹篇《荷花源记》就此诞生了呢。陶潜《归去来兮》中那千古名句也顺理成章地吟为“采莲荷田间,悠然见西山”了,

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这应是杨屋村予以我的感怀!

“杨屋一绝”得名于素有“藕断丝不连”之誉,少丝无渣,甜而多汁,肉质爽脆的本地特产莲藕。其品质特色在于莲藕淀粉含量高,而于湘莲、赣莲、楚莲等名品莲藕相比较,杨屋村出产则是一年四季都能收藕。秘密就在于此处三面环山,缺少耕地,但气候湿润,水土肥沃,加上推广藕田与稻田套种模式,因此盛产响当当的品牌“西冲莲藕”。头脑活络的“莲农”竟想出了莲藕成熟后暂时不收,直接在上面翻耕后插种水稻,待水稻秋收后,再从田间地头深处采挖在地下“冬眠”了一季的极品“新藕”。这办法听起来都让人拍案叫绝,用力劳作与用心劳动就是有差别,要不坊间怎会流传“高手在民间”这句话呢?

杨屋村种藕时间不过20年,功臣是广西藉外来媳妇邓锡慧。在她的带动下,如今全村60多户家庭中就有50多户参与莲藕种植或经营销售,从副业变成主业,象赤岸村的“赤岸蚝”一样,已是远近闻名的“西冲莲藕”特色村。成为与梁化梅菜、铁涌鲜蚝、多祝腊味齐名的惠东名优土特产,以及惠州人引以为荣的“家乡味道”之一。

杨屋的老旧民居,是此次采风的看点之一。沿海一带古村落因较少遭受战乱及人为破坏,其整体格局基本得到了保留,与皇思扬、溪美等知名古村落形成了一个具有清末特色的典型岭南海滨古村落群,其中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的范和村便是它们的典型代表。

说它“开门见山”一点也不为过。杨屋村三面环山,村中位置居于品字当中,能得此福地,应是先人舆地之功。讲风水在某些方面或某些科学领域亦有一定道理,“老祖宗”留下来的,还真有不少宝贝呢。

粤东古村落群是古代宗族社会家庭结构居住式样的民俗文化现象,而其所具有的客家与渔家(过去称之为家)的独特面貌,如古宅建筑外墙檐口部分即由三排“数枚”如以掀起的浪花或张合的贝壳塑就精致图案,门窗等木质构件装饰考究,均以或雕或刻等精湛工艺形式为之,衬托出主人的不俗与品味。独具传统及民俗特色,极具文化调研和旅游开发价值。

听说杨屋村老宅建于清光绪年间,至今约有150年的岁月印记。可见当时该村的居住条件堪称富裕,以150年后的当下标准来衡量,亦属安逸舒适的小康生活水准。而据称惠州籍的香港商界名流杨勋先生的祖居地也在该村,使杨屋越发神秘和有故事了。

古村落是历史遗存的浓缩,是民间传统建筑的活化石。步行村中巷道,仿佛我的前世今生也一瞬交替。故下意识地放慢了以往步履匆匆的脚步,生怕打扰它过去的主人。

围屋里友善的小狗狗是它现在的“户主”之一,一路相随,像是采风队伍中的“接待员”。

 

西涌品阔

醒了,西冲!

终于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

一湾如弦,涛声连天的西冲美景囊括了沙滩、山岗、岩崖、巨礁、绿树,乃至阳光、清风等构成浪漫情调的所有要素。无缘前来是老天的错,来了还不开心便是自己的错了。我们对生命有多少期盼,到此就会有多少欢悦。

我想自由放松、戏浪弄潮是沙滩上众游客的共同期待,大家就像一群刚出笼的鸟儿,无论老幼都急待下海试水。欢声、笑语、歌声、喊声不绝于耳,而涛声奏响阵阵“舞曲”,让人尽情陶醉于“我”与天地的心悦之舞当中。 我踏着柔软的细沙,任凭清凉的潮水漫过脚踝,直至沁入内心的欢欣让人忘怀自我。此刻,亦真亦幻,只听得背后传来一阵甜美的童声:“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临来前,我本想拥抱大海,与它来个“亲密接触”,心与身皆得畅游。然而,满眼的山海镶嵌,海天交融;惊涛拍岸,巨浪涛天;直面沧海让我感到,海上所有的风浪都在朝向我迎面扑来,而我恍如变成了一块岸边的岩石,卧在那里,感受着拍打的激荡,这是生命的韵律在心海泛波,弦歌悠扬。浪花似雪幻梦如诗的画卷为我催眠。面对这令人窒息的壮美,我内心的钟摆处于绝对的静止之中,只有大海与我的呼吸似潮水般涌来……

任凭四周采摘紫菜的游人多么开心,我与同好国光老师在海岸的岩石上听涛拍心“岿然不动”。慧坚老师觉得有趣,将美景与痴醉者一并揽入她那会说话的镜头里。

生命需要思考的滋养,而我亦不免患上“到此一游”的通病,涂抹几句,得此《采风有感·西冲听涛》,也算对自己有所交待:

岸筑丈岩客止步,崖壁草木扶劲风;

海天之遥空无我,浪涛拍醒痴梦人。

 

白沙品静

睡了,红树!

黄昏时分,天色将晚,朦胧飘渺的夜幕渐次降临,在青绿重彩的山海间绕行数次之后,我们来到了此行最后一站。白沙村的红树林在惠州可是声名远播,我曾在电视节目与报刊图片中多次观看到它的蔚为壮观。从阅读《我们的惠东》图册中,也看到了这样的描述:在盐洲海岸滩涂上,白沙村这片如草甸般繁茂葱郁的红树林曾有恩于当地先民,并被尊为村民们的“保护神”。话说1943年的某一日,该死的日本仔进犯白沙,400多位村民及时躲避这片深如迷宫般的密林当中。日军得知村民藏于该处后,动用机枪向林中扫射多时,竟无一人受伤。善良的当地人将其视为神灵保佑,抗战故事得以代代相传。

《水城故事》是惠州著名作家苗理洁所写的散文集,这位被民协会员们亲切地称为“苗姐”的师长,在书中所载《再见红树林》一文中,即对红树林有着另一番并非诗意的解读。它叙述了这位女作家在16岁的豆蔻年华里,与10多位同龄人一道,被时代的巨浪裹挟着过早地推向社会,抛入荒冷的海滨乡村。“我记得在两年的时间里,我和同学们大约有七八次来回,从山村步行到镇里经过黄鱼涌,见到红树林”、“红树林看见我们这些女孩子疲惫的身躯和忧愁的脸”。这类描写所占文中篇幅不算少数,足见它在苗姐心中烙下的印痕之深。

然而,时光不会停留,时代亦不曾止步。“30多年后,我和许多当年下乡的同学们参观南海石化项目,再回大亚湾,终于又见到了红树林”、“红树林看见我们两鬓丝丝的白发和沧桑的脸。”

蹉跎岁月,往事如烟;沧海桑田,情何以堪?相思如梦,红树有情!

“鹭鸟天堂”的白沙村红树林,像铺在蓝色大海上的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享有惠州鹭鸟数量第一的美称。它不仅是观光资源,更是生态资源。观鸟最为壮观的情景是早晨日出之时,随着一阵清晰的鸣叫,数千只洁白矫健的身姿腾空而越,向金色的太阳飞去,开始了它们整日的觅食之旅。红树林中只有“留守儿童”及行动不便的老弱。黄昏前夕,归巢的群鹭则是另一番的壮观。翩翩下降又渐渐起舞的姿态,恍如精彩的空中芭蕾……

可眼前的白沙村似有“人工造景”喧宾夺主之嫌。紧挨红树林岸边建起了五层高的“观鹭塔”,与岸边“大雄宝殿”式的仿古建筑遥相呼应,这使我深感意外和惊讶,感觉不太符合“以鹭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性地开发利用原则。

白鹭对栖息地周边的生态环境要求较高,在认为其安全受到影响的情况下,“鹭宝宝”的出生率将会受到明显的影响,“鹭宝宝”所见眼前的“怪物”已替代了昔日景色,那段美好的光阴是否成为“鹭妈妈”对孩子们讲的“童话”了?希望此地可爱的白鹭继续栖息安居,每晚均得安眠好梦,不至于有太多的人为干扰。

登上返程大巴,尚未坐稳就感到窗外一片银辉。凝神望去,但见一轮圆融的清月静静地挂在星际之间。窄窄的海湾哪能装得下月亮的盛情,对岸的黄埠镇灯火璀璨,被月光勾勒成浅唱轻吟,携入了梦境!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