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博罗县城往西北行,经虾塱、三徐、池头,穿越广惠高速,再经斤子岭、牛屎凹、茶子园、六根松、石头园、仙人井,约摸 传说中,此地在晋朝时曾有三座庵,分别叫上庵、下庵和小庵仔。除了下庵住的是尼姑外,上庵和小庵仔住的却是和尚。据上庵林场的李所长介绍,这里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珍贵树种等100余种;有国家级、省级保护动物蟒蛇、穿山甲、猫头鹰等50多种。 长得黝黑的植物学家雷松龄,早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这位来自博罗横河畲族的老人,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饱含深情,如数家珍。他抚摸着一棵降香黄檀告诉笔者,这就是俗语中说的“黄花梨”,其木质坚硬。硬到什么程度呢?硬到刀砍不进。由于它纹理漂亮,是制作家具的上乘材料,可又因为它的生长极其缓慢,成才需要几百上千年,因此,在人类的围剿中,它已经濒临灭绝。就是上庵现在硕果仅存的这一棵,也因为担心被盗伐,挂了牌却不得不取了下来。 树林中有些树干的茎部如翅膀状向四周延伸,形成一块一块三角板状的根。老雷告诉我,这就是热带雨林中特有的“板状根”。能够形成“板状根”的树,都是野生的。热带雨林中的一些巨树较大的板根可达十多米高,延伸十多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甚为壮观。人类种植的树,是不会长出这样的“板状根”的。 是啊,在林木葱茏的密不透风的热带雨林里,要争取到一点阳光和空气,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更何况逐渐长大的树木,还有着一个如何支撑自己庞大躯体的问题。所以,板根作为高大乔木的一种附加的支撑结构,由侧根外向辐射生出,并以最为负重的一侧最为发达,就成为树木在恶劣的环境之中,保护自己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在土壤浅薄的地方,板根尤其多而密。 如果说,跟大自然作斗争求生存,“板状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的话,那么,作为硕果仅存的黄花梨,又有什么更有效的生存手段呢?在山体与别墅的争拗中,山体尚且处于下风,黄花梨又该到哪里去寻找自己的“板状根”呢?同样的道理,当山体、河流、树木都被人类践踏得惨不忍睹的时候,人类自己的“板状根”又该到哪里寻觅呢? 硕果仅存黄花梨,未雨绸缪板状根。黄花梨的今天,不会就是我们的明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