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离惠州市中心城区只有 当旅游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象头山己经成为驴友们最响往的地方。每逢节假日,或驱车,或步行,有成群结队,也有独身孤行,笑声满道,游人如鲫,或溯溪观瀑,或登高望远,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景观。我不是驴友,但我喜欢行走,是一种呼唤也好,或是一种诱惑也罢,我们终于亲近了象头山。当我们登上四级电站的时候,蓦然回首,象头山早己把我们怀抱。当3000多公顷南亚热带季风常绿的阔叶林,在你的脚下铺开的时候,那是一种怎样的礼遇,那是一种怎样的壮观。那绿,绿得诱人,那淡黄,黄得养眼,它们不张扬,却各有个性,它们不作秀,却显各自风采。极目之下,没有一丝折缝。这时候,你对自然便会有一种重新的审视和更深的理解。 当我们掀起她的盖头,在她的呵护下慢慢行走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当我们行走在当年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当生物基因库,日渐为人们理解的时候,我们和自然又靠近了一步,和自然的和谐又前进了一步。生物基因库,这是生命之谜,一个海龟能活几百年,一株桫椤能活几千年,这是为什么?这扇生命之门,人类迟早是要打开的,自然保护区是一本书,也是一把锁匙。这个基因库就在我们身边,这本书惠州人有条件,有理由,要爱护它、读懂它。 象头山位于广东莲花山系边缘,在喜马拉雅运动影响下,地面抬升,由于强烈的侵蚀与剥蚀,大面积的花岗岩石裸露地表,大自然旷日持久的精雕细刻,把一组栩栩如生的雕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禾尚石、仙桃石、蘑菇石、象头石,望乡石,纯属绝版。它们象是一个个忠心耿耿的卫士,在各自的山头,共同的守护着这一块永远神秘的瑰宝。千万年的造山运动,让自然保护区有五座 象头山是离惠州市最近的一群高山,绵延于市区的北面。在城区远望,如若屏障,万年不倦地守护着西湖。象头山最美的景观,是在雨过天晴之后,“象岭嵯峨,云态特异”,是惠州西湖最古老的八景之一,名曰:象岭飞云。 当我们登上一级电站济公田水库的大坝时,向南眺望,东江大地莽莽苍苍,象头山就象一位慈祥的老人,有诉说,有祝福;当自然保护区那无际的常绿阔叶林深情起舞,象一群未出阁的少女,有欢笑,有祈盼;当那些修炼万年、沉默万年的石头,也有着一种诉说的欲望时。这时,我们的心头有些许沉重,或说是一些省悟。人和自然息息相关,唐山大地震、长江大水灾、印度洋大海啸、“碧利斯”强热带风暴,这些镌刻着灾难的名字,是大自然的愤怒使然。人类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是大自然的报复。然而,更多的是大自然的给予、恩赐。直至现在,对于大自然的灾难,人们也只能是预测、预防,不能完全避免;只能抗争,还不能从容驾驭。自然保护区的出现,这是人类和大自然最亲密的握手。和谐社会必然从和谐自然开始,否则,人类的一切努力都将是短暂的、徒劳的。 象头山太美了,象头山告诉我们的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