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惠州城是1949年11月解放的,到现在整整63年!解放前,我家乡麻溪是游击区,从抗战中期起,就有游击队偶尔驻扎在我们村,同他们并太不陌生。但是在惠州解放初期,所接触到的一切,都是那样新鲜、亲切,好多事情都记忆犹新、印象深刻。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冬学班。 冬学班是我们习惯的叫法,它的全称叫什么我也说不清。只知道它是1950年1—2月放寒假期间,由青年、妇女工作队(青妇队)具体组织,专门为培训学生干部的短期学习班。学员主要来源于联合中学(由持平中学、惠阳县中、涂山中学等合并而成)、惠州中学、惠州师范及其他如淡水崇雅中学等,高年级、比较活跃的同学,经由青妇队口试后录取。还要政治审查,例如持平高秋三的杨某就审查不及格。人数不多,每个学校就几个人,在我印象中,我们原持平中学的学生有黄冠琳、叶蔚琳、周仲伟、容永泉和我等。办班的地址选在惠州师范(丰湖书院),记得报到那天,学员们都是背着背包或提着行李徒步走去的。学员分成若干小组,集体住宿,集体早操、上课、吃饭,让我们散慢惯了的中学生,过上了准军人的生活,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同学门都是“八九点钟的太阳”,都有一股积极向上的热情,那股快乐劲,实在难以形容。上课的内容,对当时我们来说都很新鲜,记得有社会发展史,学习革命英雄主义、树立革命人生观等。每次课后都进行深入的讨论,同学们争先发言,的确解决了我们的许多糊涂思想。惠州镇领导很重视我们的学习,梁钧、梁再等还给我们作报告,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育和鼓舞。在进行社会发展史教育时,让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初步树立起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信心。在学习英雄的活动中,大大地激起同学们对革命前辈的崇敬,认识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认识到共产党毛主席的伟大。我还记得在学习的后期,还请来了东江地委副书记王鲁明,给我们讲授了“如何树立革命人生观”,深入浅出十分生动,他讲授的内容,现在我还基本上记得。在学习期间,冬学班的领导结合了青年人的特点,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如唱歌、跳集体舞、讲故事、谈心等等,还组织到紫微山庄郊游,真达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高度。冬学班除教员外,还配备了好些辅导员,对学员进行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使学员们初步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明确了以后奋斗的目标,掀起了积极提请加入青年团的热潮。在我记忆中,举行过3次入团宣誓仪式,我就是第二批在领袖像前,宣誓入团的。冬学班所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不仅惠州解放后在学生中,发展了第一批青年团员,培养了一批各个学校的学生骨干。在解放初期蓬勃发展的学生运动中,特别是在土地改革宣传、抗美援朝运动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有些人还在以后的工作中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据我所知,原持平中学的几位同学,个个都很争气。黄冠琳当时是学联主席,1950年参军,长期坚持在公安战线上,退休前是广东省公安厅的一位处长;叶蔚琳是学生会的骨干,1950年参军,到过朝鲜前线,深入过边防哨所,是得过奖的作家,逝世前是海南省文联主席;周仲伟是学校团支部书记、学联的干部,1951年参加土改,长期坚守基层,上世纪邀请我去高州时,是高州县委书记;容永泉是学联副主席,1951年参加工作,上世纪80年代拜访他时,是广东省委党校的一位处长;我则是县一中(联合中学)学生会主席、学联干部,1950年参军,曾随连队参加过剿匪,后被保送考取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并在研究生班结业后在中南大学任教,曾编写过多本专著、教科书和主持或参加完成多项科研,有些项目获得过国家优秀图书二等奖、部级优秀图书一等奖及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退休前是该校的教授。其他学校的同学也是一样,走出校门后,在各条战线上,或叱咤风云,或默默奉献,将青春和一生的智慧,奉献给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一晃60多年了,实在留恋当时的火红岁月!冬学班的同学们,你们现在都在那里?很想念你们啊,衷心祝愿你们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