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惠城船民
作者:曾朝明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3-03-27 10:46:56

 

惠州是水陆交通枢纽,它位于东江、西枝江的汇合处,水上通航可说是得天独厚,十分方便。

1949年解放前夕,惠州有木帆船875艘,客货轮70艘。惠州解放后的1949年11月,建立“东江支前司令部交通运输处水运科”,有工作人员35人,其主要任务是调配船只支前运输。至1950年3月中旬,东江支前司令部工作结束。据统计,参与运输的机动船58艘,大小木帆船96艘,先后运送了军用物资3000吨,武装人员5万人,公粮10万担。1951年,东江有轮船96艘,民船(吨数较大)1370艘。船工、船民有1200人参加海员工会组织,当时海员工会办公地址在府城(今桥西)大廉巷,负责人陈全同志等。

 

第一所水上小学

1950年成立了惠州水上公安分局。该局主要负责水上治安保卫,维护社会秩序、出入船舶登记和户籍管理工作等。同时水上公安分局关心水上船民、渔民的切身利益,为他们办实事、好事,积极组织发动航运部门、船民协会等单位,筹办水上小学,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掀起捐款、捐物的热潮。于1951年在航运局大力支持下,捐出一艘较大的轮船作校舍,在东江客运码头(今新码头)创办“东江水上第一小学”。航运局还派出一名干部担任校长,水上有关单位派出四名职工和家属当教师,使水上船民、渔民子弟100多人,解决了入学问题。

 

水上的组织领导

1949年冬季成立水上村,办公地点在县城(桥东)东江沙,负责人何志强、邓来好(女)等。1950年成立水上办事处,办公地址在包公巷,办事处主任赵洪儒,以后是宋金鸿,李好(女)。1954年办事处负责人汪良,工作人员曾伟程、梁桃。管理范围:包括轮船、木帆船、竹木排、小艇、渔民等1000多人。后来轮船成立组织,木帆船成立船民协会,小艇成立联合社,竹木排划归木材公司管理。而水上渔民1955年成立渔业互助组,1956年成立渔业社,分为江南、江东、江西、江北、江平渔业队共75户329人。1958年公社化后,改为水上大队,划属惠环公社领导,大队书记张秋,大队长黎德修,副大队长曾留明。1961年体制下放,1963年又改称水上办事处,归属水东(桥东)公社领导,并派出公社副书记罗进福兼水上办事处书记,还有张秋、黎德修、张水清等六名干部。当时该办事处管理范围:南坛、紫西岭、蚬壳岗,东平、东江沙等总人口2000多人,下属有:船队(及修理)130多人,有机船、驳船13艘;搬运队、捞沙队、放运队80多人;江南、江北、江东、江平4个打鱼队,江西打蚬队共200多人,每年打鱼280~300担,打蚬1000多担;办小农场一个有30多人,种水稻40多亩,蚬灰厂一个;副业场一个,10多人,养猪和三鸟,养牛80多头,养母鹅300多只,每年产鹅苗3500只供应市场,每年积肥1万多担,支援农业生产。

从中央到地方,对水上渔民、船民都非常关怀和重视,其政治地位显著提高。渔民曾锦于1952年参加华南分局召开的水上人民代表大会,1963年被选为惠州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镇人民委员会委员,1964年担任水上办事处书记。江平队渔民张宝石于1970年当选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生活福利方面,按照水上社会主义改造精神,渔民实行陆上定居,于1959年惠州特大洪水后,重建家园,在府城(桥西)横江沥建起新房解决40多户200多渔民居住问题。以后国家还逐年拨款,1967又在县城(桥东)黄家圹建房屋23间,解决80多人的住房问题,提前完成定居任务,受到上级的表扬。从1968年至70年代,办好合作医疗,按人头(包括大人小孩)每人每月交5角钱,实行看病不要钱,有136户800多人享受此福利待遇。

 

水运社发展情况

1953年5月,惠阳县惠州镇由60艘1吨级小艇艇主(俗称牛牯艇)组合成立“惠州镇小艇统一联合会”。1957年7月,“惠州镇小艇联合会”,改为“惠州镇小艇运输社”。1965年易名为“惠州市水上运输社”。20世纪70年代,惠州市交通局委派副局长林汉平兼任水上运输社主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成秋莲(女)等。据他们介绍及有关资料表明,该社从小到大,逐步发展,不断扩大,初具规模。1958年,船舶运力200吨位,有职工145人。1966年有木帆船17艘共300吨位。1971年“惠水1、2号”拖轮开始从事长航运输,由惠阳航运局统一调派,上航河源、老隆载运粮食,化肥为主;下航广州运载竹木,柴炭为主;最远航线达江门,运载重油、玻璃沙,平均月产值9000元。同年250平方船排落成,惠水7、8、10、14、17、18号水泥船先后下水投入运输。1972年建造“惠水捞沙船”一艘,日捞沙400立方米,以供应建筑部门需要。1973年水运社木帆船全部安装为小马力机船,当年拥有16艘机动船,马力360匹,载货量404吨,全年完成运货量91469吨,砂石装卸量69550吨,财务收入为369440元。1973年全员303人,平均工资47.5元,其中装卸工216人,平均工资67元;维修人员31人,平均工资44.66元;管理人员23人,平均工资69.20元;外来工30人,平均工资127.50元;退休人员3人,平均工资32.90元。

1973年水运社还有1艘由7~8人组成的“三八妇女船”,船长曾金容。由于她们同心合力,团结奋斗,成绩显著,在1974年4月被命名为“女子先锋船”,后来以叶转好为代表,光荣上北京,出席全国第一届工业学大庆代表大会。

 

根据林汉平、罗进福、曾锦、刘浩、谭惠民、周石军同志提供情况整理成文,在此对他们表示谢意。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