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宜秋湖畔
作者:徐新路(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3-06-08 10:49:12

 

官山的桔子熟了,那种橙橙的色泽,像极了北方的秋,连翠生生的叶瓣也带着清香和质朴,被哗啦哗啦捡进纸箱里,“啪”的一声盖上“宜秋湖”的商标,于是,一箱箱饱含山野韵味和情感份量的“官山大桔”就此出炉。

倘使你在都市的一角遇到了标识着宜秋湖的桔子,仅仅为了这个名字,请你也要小心待它——掂掂淳淳的熟润,拂去从乡间小路到喧嚷车马颠簸而来的风尘,虔诚感受大自然的孕育和时日雕琢,然后,润入胃腹的,就是它独特的酸甜香沁。请原谅我这样热切的要求你,美丽的宜秋湖,我曾牵曳过她的裙裾,亲吻过她的芳泽。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一个田园梦想——那里,森林广茂,花野幽香,泉流淙淙,鸡犬相闻,屋舍井然……现在,也许你能明白我私自对宜秋湖的情感吧,独成品牌的官山大桔,不过是为我们揭开了宜秋湖畔美丽的一角。此时此刻,我愿意带你沿着一枚桔子来时的路径,去探寻一片为森林覆盖又满溢人文色彩的土地……

 

 

宜秋湖是博罗县公庄镇官山村最早发祥的一片湖泊。据传,明朝末年从兴宁迁入定居的吴氏,就建屋于此,官山从而开源。满山苍翠中的宜秋湖静谧如处子,尤其是当数千亩山林呈现出秋日色彩的丰富林相交替时,林色映在这片水面上,缤纷炫美,被人取了这么一个颇富诗意的名字——宜秋,宜秋之湖也。

沿着宜秋湖展开的,是由天子嶂、雷公顶、黄坑嶂三座主峰拱卫而成的槐角形宽阔山谷。它以宜秋湖、茶林、下洞、大村四个村小组顺沿成十几平方公里的自然村落,周边为32000多亩的山林覆被,泉溪涌溢,果木繁珍,近500户人家疏落谐和的氤氲烟火让这里恍若桃源深处,使人想起《遗失的地平线》中的蓝月山谷。

在这个我们视力所及的特定区域,穿越而来的北回归线为塑造丰富的地貌生态创造了条件。受温润的季风气候驱使,由海陆热力差引起的气压风带,跨过大亚湾,挟带着珠三角都市群释放升腾的热气,穿越惠州一百多公里的陆地,几经和陆路风带交锋,扩散的热压外延与来自河源和龙门广褒湿地的低压气流交汇,在海拔600多米的官山最高峰九龙嶂前降解迂缓,于是,远远看去,九龙嶂峰顶常常处于云雾缭绕之中。而在黄坑嶂、雷公顶、天子嶂等诸多山岭拥簇下的宜秋湖畔,水量丰富,森林植被环附,动植物品种多样,平均温度比山外低4—5,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生态群落,并进而为衍生地域色彩强烈的人文景观提供了舞台。

巧合的是,沿亚婆髻逶迤而来,方圆上百公里,独独这里保持了少有的原生常绿阔叶林带和生物的多样性,不完全统计,亚热带植物有900多种,动物有240多种,还有一些未被探索的林地和物种。这样难得的原生态保存,与官山地处僻远和某些历史成因不无关系。早期的交通不便,直到九十年代以前,能够进出这片土地的也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从公庄蜿蜒而来的乡间崎岖山路,一直到1987年才铺了水泥路。另一条是从龙门过境,翻越九龙嶂山岭,几乎是秘道。纵使是这样,在这片土地之内生活的人们,活动范围也有限。直到解放前,老虎、野牛、山鹿等大型野生动物还很活跃,在秋风坑还发生过老虎吃人的事件,使村民少于向更幽密的深林涉足;也与当年政府在上坪开设麻疯病院不无关系。关于官山麻疯病院,鲜有记载。据说,曾有国外一总统的女儿送到这里就医,可见其影响不小。

不管如何,这片土地的原生态得以幸运的保存下来。这里,山秀,林繁,水茂,民朴,村奇。山之秀,嶂若围帛,清秀隽淡,虽高却并不兀然陡险,常有子脉自青峰出,略施逶迤,便平添锦嶂曼妙之秀色,空生溪瀑鸣涧之回响;林之繁,枝桠纵横,叶影堆叠,花木欣欣,原生林和野生灌丛相衔有序、次生林和人工栽培的果木承续无间;水之茂,氤氲雾气常绕山谷,潺潺水乐凝人心神,水随山长,有洼必有溪瀑,有岭自有清泉;民之朴,勤于耕耘,事理整洁,处鸡犬相闻之境,往来甚殷,珍惜守护一方山水,不为外界几欲开发的利益所动,至今水未污,山未毁;村之奇,在于天子嶂上天子坟的传说,山神庙的神灵之验,800年亭亭的玉兰花树和充满幽秘的尼姑庵,双姓同祠,新老四角楼,还有官山从政者之众与官山之称名至实归,都引人无限暇思。

以宜秋湖为核心的官山村村落所占地域并不大,在槐角形宽阔的山谷东端如同一粒点睛的槐豆,为山溪涓汇的官山河半环而抱。一幢幢别墅式的民居,依地就形,融入果香林曳的绿色衬景中。清丽澄澈的河水,倒映着芒果、荔枝、龙眼、枇杷的影子,鲜美的山坑鱼让人垂涎,坑螺、石蛙、螃蟹等山珍美味,可让人举杯放歌,悠哉忘世,而随便在河边扯一把银芋荷,就能裹腹。沿着谷地伸展出去的郁郁果木,是村里种植的2000多亩桔林、500多亩香蕉和30多亩青梅的倩丽身影。盛大华服的香蕉部落,往往和绰绰碧翠的竹林一起,成为通往远山的阶梯。偶尔一处整饬盘转着的山地梯田,才露出一些人工斧凿的痕迹。可以想见,在这种环境下出产的官山大桔等水果,必然果靓肉甜,品质上乘。

官山村共11个姓氏,其中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刘陈两氏祠堂也建在宜秋湖边,是少有的两姓同祠。据说在吴氏之后,最值得记述的就是刘陈两氏,他们本是郎舅两人,从兴宁梅县迁徒而来,所谓“彭城延世泽,颖水振家声”正是他们族群的祖训。宗祠左边的老屋是刘氏祖居,如今只剩一户人家,多是迁走了。右侧是陈氏祖居,已无人居住。陈氏后代兴旺发达,在祖居的前后起了两座颇为气派的围屋,前面的被陈姓后人称为老楼角,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8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3000平米,围屋分别在东南西北角各建碉楼一座,用高约四丈有余的围墙将整座楼阁连接起来。古围墙为舂墙结构,异常坚固。四面围墙与碉楼布满了炮垒和枪眼。楼阁正中为陈氏宗祠,三进,六天井。后面的新楼角建筑模式相仿。客家人从北方辗转迁涉到南方,备受土匪抢掠欺凌之苦,围屋其实就是一座微缩了的围城。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人们已经不需要再把自己围在一间房子里。

在老楼角的一侧,沿着哗然作响的溪水,可以找到解放前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司令部遗址。而新楼角的后山,是正在兴建完善的官山森林公园,村民们通过修建登山石级、环山小道,在山顶修筑平台,搭起凉亭,让路灯把自己火热的生活愿望从山下沿着石级连接到了大山深处。在谷地的西端,是九龙嶂下一万多亩的秋风坑(当地说的“坑”,即峡谷之意),目前正在开发秋枫寨景区,包括平水沥、潮堵、月亮湾等山梁和河谷,是宜秋湖畔山林景观的精华。

村前就是传说已久的天子嶂,相传山顶有一座会出天子的坟地,当朝皇帝得知后,派瞻天师来毁。虽然宝地被毁,但这里毕竟是出天子的地方,所以附近的人沾了官气,容易做官,“官山”的名字也就这么来了。山下很早之前有个叫“杨回庵”的尼姑庵,还有颓倒的墙坯残留着,唯有庵前那棵800多年的玉兰树亭亭耸立,花期时节,艳丽与芬芳不减当年。在村人的记忆中,庵里有个硕大的铜钟,洪亮的声音似有佛性,极具穿透,在整个谷地内都听得清楚,南至柏塘,北至龙门,悠扬不绝。庵前还有过一口古井,古井前曾是附近几个集镇每年举办庙会的聚集中心地。很难想像,在这样一所僻隅之地,曾于过去的历史长河中富集了颇可观瞻的人文气息。

美丽的宜秋湖畔,林地资源广阔,传说悠久,人文历史丰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又在物质和精神疆域进行了不断的耕耘建设,在饱经时日的堆叠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成体系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既不乏现代文明,又保留了山野的原始宁静,展现了一幅异常生动和谐的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画卷。

 

 

再次探访宜秋湖,是在端午节前的一个上午。沿着秋风坑的一条清溪溯源而上,凉爽的气流自四围苍翠的山峰裹挟而下,从每个山洼处涌出的涓涓细流滋润着整个山谷,野鸟翩翩,鸣蝉阵阵,一转身时间,让人置身于九龙嶂下六月花繁叶茂的清凉世界。

九龙嶂是官山的最高峰,处在一个“鸡鸣四镇闻”的位置,山北为龙门县龙江,南为柏塘,西南横河,东为公庄。山下有三条峡谷,即秋风坑、朝肚坑和黄泥坑。一万多亩的山林峡谷,占了宜秋湖畔三分之一的面积。

随着官山河,穿过大片的果林,才能找到上山的路。上山,要先过茅神庙(茅神,就是当地的山神)。人们传说,上山若不拜庙就会触怒山神落下滚石。当年为了争山神庙的归属问题,一向和睦的茅田、上坪村民为之争斗到了动武的地步。山神的地位,在当地村民心中可见一斑。

溯溪寻源,踏过崎岖的山径,我来到秋风坑里端一处百年古民居遗址,关于这个叫张家屋的地方,九龙嶂下有个流传已久的张家屋智斗土匪的故事。

民国时期,九龙嶂山顶有个土匪窝。虽然占尽天时地利,但他们不事稼穑,不能够自供自足,山下的张家屋就成了他们方圆内经常掠抢的对象。张家屋在三百多米的山下,从山顶走路下来却要七八个小时。那时的张家屋一天能卖掉一头猪,想来也有几十户人家。土匪来抢,也并不能轻易成功,所以他们往往采用偷袭。一天,土匪又窜到村外,村里只剩下老弱和妇人。怎么办?老人们毫不迟疑,拿起枪,迅速动员起来,为了虚造声势,他们在石巷里打一枪跑着换一个地方,这样来回放枪,造成人多势众的假象。女人们一只脚穿布鞋,一只脚穿拖鞋,在地上不停踩踏,一个人发出两个人走路的声音。土匪们听到枪声此起彼伏,脚步声纷然杂乱,最后吓跑。然而,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张家屋还是没有经得住土匪的骚扰抢劫,最后人烟稀落,慢慢都搬走了。土匪失去抢劫对象,也没落流散。

站在一百多年后的张家屋旧址,从外围来看,这里和别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并没什么不同,大自然早已以它摧枯拉朽的力量,对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再次改造,试图把它拉回原来的样子。藤蔓交织,冠荫蔽日,厚厚的腐叶散发出古旧的气息。尽管如此,巨人手掌般膨大坚韧的树根还是没能把石墙抓碎,致密拥簇的灌丛也没能把老屋的墙基侵蚀,藤蔓和枯叶也没能掩盖住昔时潺潺的水道……稍立片刻,你就可以描绘出流水环绕着房居的清新朴致,院落、池塘、水道、梯田都能一一历数,它们以水印般的形象铺现展示在这里。

沿着往日土匪的登山路,细碎的枯叶洒在密林中由粗糙的石阶引申成的小径,这些糙石,引着人或穿密林,或过小溪,愈高愈险峻,水愈清澈,引得人不禁啜饮。在那个被称做土匪窝的地方,原先的遗迹,也早被次生林木覆满了,还能看到过去灌溉用的老水坝,排水渠,饮水道,稻田,石臼。“土匪窝”方圆近3000亩,中间有70多亩的湖面,有着上好的稻田、水坝,只要稍加耕耘,足可供几百人生活。

在这样清新蓬勃的山谷里,怎么会让人沉缅于怀旧的喟叹呢,我穿越了一次时空,很快从旧日的生活场景里走出来,也走出了山林,来到一处碧潭之上休息。阳光正让人慵懒的时候,走过来三个采棕叶的妇女,我加入她们的队伍,一起采摘山棕叶,分享节日的喜庆。后来聊得热络起来,她们给我历数山上能吃的野果,指给我看就在水潭上边的灌丛处,还有当年村人为躲避日本鬼子所搭建房屋的遗址。在她们的记忆中,还有着老虎吃人的恐惧,说村里人不敢单独到这大山里来。正说着,我们碰到了一窝大黄蜂,好在有惊无险。这些淳朴的乡亲和这些窄窄丛丛的棕叶,都让我想起北方的故乡,只是,老家的棕叶要更为宽大颀长些。

告别她们,向峡谷更深处漫步。拔开树木婆婆娑娑的枝桠,就拔开了一个新的未知世界。离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远,却没有让我感到更孤单。溪水漫过了山径,风儿沁凉入骨,不知名的鸟雀扑愣愣飞到身边来,在这样的自然场景里,你的思想早已跨过世俗的种种拘囿和限定,具有了一棵树般的天然和舒展。索性在溪边一块石头上坐下来,将脚浸在溪水里,任时间在斑驳的影印中转换,一下子像回到年少时的青葱时光,人的心境也变得如水般纯净澄澈。

水,是宜秋湖畔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是官山村委后面一个月都抽不干的鼎湖山泉,还是滋润着天子嶂野茶林的山溪,都让这片土地上的生灵得润甘泽。九龙嶂下幽深隐密的溪涧最具情态,涓泉成溪,溪水在山洼峡谷里跳跃冲涮,在一块块岩石上,顽皮地秀出千般姿态,或者是银屏漫洒,或者是箭失般标注,或者回旋逗弄着,抛洒出一团白茫茫的水汽,那落差大的,更是飞金散玉,把山林弄得水雾弥漫。你随意在哪处滩石边插上一杆竹管,就有一眼细亮的泉流抛出来。经过了石的打磨,野花的上色,溪水流着流着就成了潭,碧碧,浅浅,清清,静静,最后又不安份的从潭里涌溢出来,一路急急地往山脚去,一直奔到村庄的屋舍地头。

丰茂的水源为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最大可能的生命支持。毛毛虫不慌不忙的在老树的树干上蠕动,背着灰绒绒的长长的毛,并不为自己的丑陋难为情,而每年的六月,这里的溪边却成了最美丽的蝴蝶谷。清秀婉丽的画眉指挥起百鸟的合唱,五颜六色的山鸡成了兽们的邮递员,石蛙,坑螺、鲇鱼、螃蟹,让每一条水脉都不会显得寂寞,罕有的金钱龟更平添了神秘气氛。仅在几十年前,这里还有着大型的野生动物,老虎,野牛,山鹿,野猪,黄麂子,野山羊,都屡见不鲜。

随着不同季节的转换,各种野花娜姿换颜,嫣然登场,杜鹃花灿然的开出花树来,荷花雀儿在灌丛中抿然惊艳,饱满的微甘菊在小路边嫣然微笑。季节催熟了山里各种好吃的果子,银龟子,猕猴桃,山樱桃,野龙眼,莲麻子,野蘑菇,野石榴,都是大自然的慷慨赐予。阳光艰涩地透过密密的林木枝桠,引逗着幽居在灌木丛中的各种动物,有时也给溪瀑镀上一点虹彩。一个棕榈树的老根,成了天然的伫水器。几段伸展在山溪里的苍虬树根,仿若惊蟒。蚂蚁们在地面上忙忙碌碌地伫运食粮,山稔子的嫩株在学习怎样结出果来,稍有点光,灌木的绿叶就亮得闪眼。就连地面上的各种枯木,也不甘寂寞,它们把自己打造成各种富有喜剧性的姿态。厚厚的落叶铺成软软的地毯,它们会随着时日消解再生,不阻碍谁生长。小径旁密密护持着铁芒萁、凤尾蕨,山溪旁蓬蓬伸展着刺桫椤,林木疏怠之处,立刻被乌蕨、剑麻、铁树占据。兽类的足迹印在蕨草上,鸟儿们在树干上找到了栖身之所……

山里生长最多的是柯树、秋枫树、香樟树,有常见的桫椤、格木、野茶树、银杏树、伯乐树、伞花木、木麻黄,有青涩的橄榄树,木质坚硬的槌树,会淌出蜜糖来的胡楸树,将果子堆簇在树干上的无花果树,还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杂木。树木们以各种形状交杂的生长在一起,有双株、三株,数株并生的,有的是同种树木盘根错节的直缠到云霄去。它们的生命力是那样强大,山崖上的一点石缝都可以长出盛大的冠盖。从山谷到山脊,树种杂间,树冠堆叠,一枝挨着一枝,一叶压着一叶,一岗望着一岗,让人置身于绿色的波浪中。山林的叶脉时刻都在交替变幻和生长,秋黄的叶子和春润的新芽,无时不在进行着生命的轮回。

自然之神从不会让你觉得枯燥无趣,高大的原生态林木,又为繁多的藤蔓类攀附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舞台。往往一棵老树旁会多到三五种粗大的藤蔓,它们和树一起垂直的生长上去,直到和这些大树的枝桠交杂在一起,在高空中布莫名的网。然后,藤蔓从树枝上茂盛的垂落下来,形成森林的庄严气象。我们不得不说,有些藤蔓的姿态是曼妙的,如踩着细小步子的少女,虽然看起来有些羞赧,但毫不做作和迟疑的,要把自己送到高枝去。于是,其他的各种藤蔓也绝不羞祚的攀龙附凤,借着别人的高枝炫耀自己。在这里,过江龙显得尤为奇异,它几乎立下了宏愿,要在任一条流水上架一座天桥。现在它雄傲地跨在水谷的两岸了,粗大的藤干却还留着弯折攀附的痕迹,最早被它搭桥借倚过的枝干早已枯腐死去了,它却以此成就了自己的传奇。

这里的生态如此繁富,展示了大自然极大的包容和共生性,并将它们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你瞧,鸭脚木没头没脑的繁茂起来,它们那饱含蜜汁的躯干成为野蜜蜂劳作的佳绝场所,蜂儿们嗡鸣着,搬运着每个季节的肥腴盛产。香樟树散发出清凉香气,使娇嫩的花花草草不受蚊虫困扰。秋枫树极富想像与炫目的着装,是季相转换的时尚风象标。山中繁茂的植物也使这里成为药草基地,鸡骨草能治风湿骨痛,乌毛蕨清热解毒,过江龙泡酒可以治腰酸胃痛,不用说野灵芝、土沉香的珍贵,就连具有毒性的断肠草如果使用得当也是好药。山上的断肠草很多,当地人都很纳闷,为什么野猪吃了没事,人吃了却断肠。我私下里想,大概是因为人有太多感情吧,当年神农就是误尝断肠草致死,而《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却因为中了情花毒而被断肠草救了命。这种学名叫做钩吻的植物,具有以毒攻毒之效。是不是很多事情都是如此,面目冷峻之后都还有温情的一面?

这些树木,藤蔓,溪瀑,花草,动物,有着如此亲密的唇齿关系,连山石也带着丰富的色彩表情,它们展露着赭红色、苍褐色、苔青色的面孔,展示着大山内里的力量。有的凌着,有的在流水的冲漫下,斑驳而典致。藉由树冠雕琢演泽的青峰,从这一切中超越出来,挺拔到蔚蓝明净的天空下,在海拔600之上,升腾着淡淡优雅的云气。

每年的49月份,清婉的雨水在这片宽大的林带上蹦跳着,弹奏着恢宏的森林交响曲。当天空的积雨云成为遥远印迹,在静的夜色中,山泉淙淙,星空明耀,青峰安详,上天在这里布下不肯轻易示人的宝藏。清晨,朝露洒在叶脉上,闪着微亮的光泽,宽大的滴水观音的叶子,漫生漫长的苔藓,数百年的白玉兰树飘落的芳香叶片,映衬着古老庵堂前那些漫不经心散去的经诵,点缀着来自自然或因生活奔逐而生发的精神信仰。时光在这里散发开去,联系起最初最古朴的生活,这个世纪和那个世纪的人们,所有意象和这雨中的花朵一样,明亮清晰起来,也一样洗濯了自身的污垢,向着更高的天空展望和生长。山林肩挨着肩,引唱起另一片森林在高寒纬度的雄浑曲子。这一刻和那一刻,这一片山林和那一片山林,这一片土地和那一片土地,这一群人和那一群人,忽然就在某一刻获得了相通,抛却了纷争异见,在大自然的魔力下瞬间融溶和适,获得了冷暖皆知,大体同悲的通感,温暖和明亮在暗夜之后占据了它应有的荣誉。

从森林到村庄,从潺潺溪谷到田舍禾风,大自然的原始之美与人类生活气息无不交融。人类在自然中的生活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比窝居的松鼠和筑巢的鸟雀们有何不同,我们足迹所及也无不是朝夕相近的生活意象。在这美丽的宜秋湖畔,世俗的灯火更具有人性的暖意,天子嶂上缓缓的青烟诉说着富贵荣华的愿望,四角楼雄固的楼墙发酵着坚实沉静的思想,成熟的果子离开枝叶掉到地面上来,动物们没有忧惧的四处奔跑……在这样一幅大自然的版图上,人类生活的印迹同鸟兽们一样,不过采植,或者寻找。人们的愿望,也和这些植物一样,张着亮晶晶的叶片,沉入树林深处的温暖和明亮。

 

 

宜秋湖畔繁富多样的自然环境和植被生态,也光华了这里的人脉土地。从吴家开源繁衍生息的官山人,虽僻居一隅,却以勇敢质朴的气质,不断耕耘,拓展,追求,从宗族祠堂到四角楼,从古老石板路到乡间别墅,从夕日无人问津的僻野荒居到今日风采斐然的丰时美景,乃至从这片田野山居走向各类社会生活舞台纷然鲜活的人物,无不是一种昭示,是生命孜孜不倦行走的成果。

宜秋湖畔的美还在于这片山水孕育的人性美,我把它归结为官山人淳朴的自然意识和有担当的革命精神。自然资源再卓越,那不过是上天赐矛的礼物。再美的土地,若只是归于那些没有思想和灵魂的人掌管,只是受了物欲的驱使,最终都难免颓败沦落。人不过是大自然中较为高级的一部分,他的高级唯在思想与文明。人类本身的生活印迹,也只是自然形态的一种演变和表达。如若只知占有,不能赋予美化自然的力量,没有真正文明意义上的进步,我们的存在又和自然中的其他动物有何区分?

村民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努力显而易见,周边原生林保存完好,官山村的路面上看不到牛屎、鸡粪和其他生活垃圾,村里修建了二十几个回收站,分布在田间地头和村民较为集中居住的路段,统一回收、处理废弃生活垃圾。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实行检查和值班制度,定期到田间地头和村道检查卫生情况。为切实保护好环境资源,官山村委从2007年起,凡是到租期的山,村集体收回来后都不再外包,被开垦过的山地密密麻麻地种上了生态林。自此形成村规:水源林、杂树林、原生林严禁砍伐,不能随便到河里捕鱼和上山猎取。村民种植的水稻、蔬菜也从来不喷洒农药,保护环境,成为村民共识。

既使是在珠江三角洲这块丰饶的土地上,在大部分地区,由于受人为干扰和长期破坏,原生林已退化为次生林或灌丛。官山的原生林能够保存至今,不得不说得益于村民们强烈的环保意识。不止一次有老板找到村委,看中官山的地理优势,想来投资建厂,都被委婉拒绝。官山人清醒的看到,经济发展了,更要保护好青山绿水,这是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也是子子孙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官山的青山绿水不能毁在自己的手上。

一个普通的村庄能够形成这样的凝聚力量,来源于官山人有担当的革命精神。早在抗日时期,官山人就曾体现过他们同仇敌忾保卫家园、建设家园的决心。1945年,江北大地笼罩在一片白色的恐怖当中,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到了边远的山区。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各地纷纷成立自己的抗日常备队,官山也不例外。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就曾在官山设司令部,著名的抗日将领曾生,当年就是在这个司令部中运筹帷幄,指挥抗日部队和官山人民与日寇展开英勇斗争。官山村民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抗战英雄,如黄升平、张义娘等。在黄坑嶂北麓的白石坑,官山村人黄升平率游击队员奉命前来狙击日军,以掩护大部队转移,激战中,大部分人牺牲了。黄升平被困在山洞里,敌人用烟火往山洞熏,抓住后被砍下头颅示众。而张义娘在多次战斗中给前方战士送饭送水,照顾伤病员,成为当地有口皆碑的“红嫂”。

敢于舍我其谁、有担当的革命精神是一种急公好义,是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这样的革命精神在官山薪火相传,这里有个官山创业发展的故事让人感动至深。

改革开放初期,官山发展的速度迟缓,村集体经济收入很低,村民生活依旧艰苦,这使看不到实惠、看不到改变的村民焦急和怀疑。2006年底,公庄镇委书陈裕聪请刘来兴出山,要求他回到官山竞选村支部书记。

刘来兴,1954年出生在官山村一户普通人家,从小目睹了乡亲们如何面朝黄土背朝天,与山斗,与地斗,使出浑身解数,仍被贫困煎熬。上中学时,为了不向父母伸手要钱。每逢星期天,他都跟着乡亲们上山砍柴,然后将两天砍到的柴一捆捆背出山外,直至赚够下周的伙食费为止。艰辛的生活经历使他下决心改变现状。后来,他回到官山小学,做了一名乡村教师。1978年,随着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刘来兴回家承包了10多亩耕地和50多亩山地,很快成为种养大户。此后,他的经营和领导才能愈加凸显:担任公庄镇造纸厂厂长,在他上任的第二年,厂年产值从3000万元提高到5000多万元。那时,厂里给他配有专车,每月工资近3000元。在这种情况下,要辞去厂长职务举家重回官山村,他心里很矛盾,也怕别人认为自己别有所图。

几次商谈无果,一个新年,陈裕聪书记和刘来兴又坐到一起。这一次,他不和刘来兴谈回去官山竞选村支部书记的事,只谈他们小时候的经历和乡亲们的状况。这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只要谈到官山的古今事,就有很多相同的话题。离开官山好多年了,自己生活越来越好了,对乡里乡亲的惦记却都越来越沉重。话匣子一打开就再也收不住,那么好的一个地方,那么好的乡亲,现在的生活还是那么困难。那一刻,刘来兴感到自己身上的血液,又和官山的水一样奔流起来。两个男人喝了酒,流了眼泪……

回到官山的刘来兴,聚合村里老党员和德高望重的前辈之力,广纳民意,一心向公。刘来兴问大家,也问自己,官山自身优势在哪里?最后,他豁然开朗:官山的优势就在保护完好的32000亩林地,就在水土肥沃的2740亩耕地,就在尚未形成规模的特色农业柑桔种植,就在它是一个至今仍灼热人心的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

这个村官为村民做了大量工作:实施“官山柑桔基地”发展战略,增强官山自身的造血功能,加强官山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游泳池,将自来水接到了各家各户,进行官山森林公园建设,实施让村民告别泥砖房工程。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注重教育,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还组建以村委干部为骨干力量的官山治安巡逻队。现在,官山呈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

外出乡贤热心捐资支持家乡建设也成了一种风气。10多年来村里的“三通”、安装路灯、建设学校等工程前后投入了近600万元,其中大部分资金是外出乡贤捐助的。他们对家乡相系甚殷,他们不仅带回了财富,爱心,也带回了更多开拓性的精神财富。

就这样,在几任村委书记的带领下,官山村仅柑桔年收入就超过400万元,山林种植收入超过30万元。1985年村里就利用天然的水资源办起矿泉水厂,目前正在投资兴建的鼎湖山泉矿泉水厂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官山人的生活越来越好,村里的房子大多都新修建成了别墅式的农家住宅,又筹建起文化广场、村委会大楼和医疗站。春牛、狮子也舞了起来,官山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这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广东省和惠州市生态示范村、惠州市精神文明村,2007年就成为博罗县最大的柑桔基地。官山人才辈出,外出乡贤中现任科级以上干部就有50多人……

 

 

我三次去到官山,都是匆匆,对当地的情形缺乏最详实真切的了解。凭空的谓叹于心总是惴惴,能够藉以发声的,应该是最迫切真实的感受。很难苛求,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安下心,静待一壶山泉在木柴明亮的光焰上吟唱。朋友中,有山哥者,亦是博罗人,给我讲小时候的事,说过去人们有空会聚在一起唱山歌,讲故事,舞狮子,能感受到人和人之间的关怀,不像现在同一个村的很多都漠无联系。当沉浸在对过去事物的美好忆念和想像时,能明显感到他整个人都焕发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光彩。在过去自给自足看似缓慢落后的生活中,其实保留了人类最朴实的生活要义,那里有着本真的生命激情,对神灵自然的尊重,直面灵魂的自我关照。一位给我修电视的魏师傅曾愤愤地说:“一个人本已开车撞了别人,无仇无故,然后又拿刀去捅,这是多么可怕的罪行,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容忍。”我们是不是早已失去了原本应该坚持的道德底线,是不是在物欲的奔逐中早已失去了回归的家园?

我之对宜秋湖畔的独具情钟,是因为在这片匆匆忙忙为物欲奔走的国土上,我们每个人的故乡都在陷落。不管是韩寒在上海亭林镇的老家,还是笔者身在河北农村的故土,故乡,故乡已然满面尘污。不用特例,无序开发的浪潮践踏之处,太多地方的田园都已不再牧歌,那里的饮水污染,河流干枯,山成荒岭,而且不管这个地方蕴藏了怎样的宝藏,与生活那里的人们无关,留给他们的只是破蔽与荒芜,只剩下一个个与癌症、重金属超标相关的地方。故乡早已沦陷,而我不能发声,连做穷途之哭的阮籍都感到恸之无力。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个村庄的悲怆叙事,软弱悲催。在事关生存的危境里,那些农民,被满富时代喜剧的请上楼,或者不得不两手空空只身面对挖掘机的暴力。原本小家碧玉般舒放自然的村庄,沦落为这个国家最逼仄最不得伸张与救济的边缘地带。这样一种权钱合谋,竭泽而渔,早已不再只是你我故乡的遭遇。

而幸于宜秋湖畔的官山村,是一个如此具有普适意义的乡村样本,它早应该是沉静下来的充满力量和生机的新中国的新农村的样本!这片山林和土地的美好,在于它自洁的本能和象征——九龙嶂下的水富有魔力,把脏衣服丢在那里第二天捞上来就会变得很干净,这些大片大片的山林,虽然不断地生长和老去,它们却有着吐故纳新的能力,永远保持着最初的清新和净洁。人们完全可以以此观映自我,用之吸附排滤都市喧嚣的热气,以自洁的情感和守望,重新排度我们的世俗生活。

宜秋湖畔的这个村落不大,却自成一种气候。我曾经探访过徽州的古村落,那里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使宗族的力量不可忽视,他们依据子弟的天资,或是全族鼎力资助求仕途,走官宦之路,或是集资送弟子远行商贾。而成气候的官商子弟,则互相扶持,终成大气。于是,山野乡夫中,碑坊匾额,绝不鲜见。那是一种宗族主导下的官商发展模式,而考察官山的过程中,我看到更多的,则是一种和那片山野一样沉静而蓬勃的生机,先天自然,后天努力。官山人的气质和它相对独立的自然原野一样无所标榜,只是在葆有自我的本真上,散发着祥和瑞气。古老的山野村居在新的世道环境中得到滋润,在不断的行走中被注以现代精神,如同源远流长的水脉,离源赴海,本质上的纯净拔天见日。

我们往往不能认识和尊重事物本身固有的价值。这块颇富原生态,又颇具历史人文的山野,难能可贵的保持在本我之中。那个把抓到的金钱龟换了酒钱的农民,并不知道另一个审美体系和价值体系的评判标准。事物还是那事物,原本本真平淡的一种存在,在与外物的碰撞中,忽然被标榜,被待价而沽。在这种遗失和错位之后,事物原来的价值往往被戗害,面目全非。

曾经在官山小有流行的问候语“啊哟”,是独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衍生现象。人们载锄载薪归来,在山道上碰到,微侧了头,喊一声“啊哟……”,这双音节的一声招呼,必须带着情感,先吐声,再送声,吐声圆润,语味悠长,乡邻乡亲间所有的问候关切俱已言表,绝不像“喂”、“嗨”这样可以面无表情的说出来。然而,这样淳朴自然的一声问候,到了村外的市集上,立刻遭到哄笑,后来,那些以大街上的居民自居的人们,会指着官山人的背影说:“瞧,‘啊哟’来了!”

现在,这样一声乡邻间的喊唤已经沉寂下去。听到讲述,我心中忽然开始有些失痛。世上,有多少自然美好的事物,未能为我们小心呵护挚爱啊……

可是,应该高兴,官山的四季愈加明艳,大自然的自洁和欣欣向荣精神,终于在一方土地上结果开花。宜秋湖畔,我洞见了自然原始的秘密,这块具有自我洁净和生长能力的山野给人源源不竭的力量和昭示,让人类社会能够从大自然中汲取到纯净的事物本源,使物质的进化,有助于精神灵魂的提升。在自然的昭示孕育下,人性觉醒,心灵的空间获得最大生长的可能性,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得到映照和回应。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