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图说曾经:惠东抗战的红色印记
作者:周汉光(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20-10-24 10:46:18

 

19381011日,日军第21军主力由司令官古庄干郎率领,满载着3个师团4万兵力的舰船,在第五舰队的护卫下,在大亚湾海面集结。12日凌晨,4万日军分三路从大亚湾登陆,分别向惠阳县的澳头、东涌、虎头门、坪山、稔山、平海、淡水等地进犯。为掩护登陆后的日军向惠州、广州推进,日军出动飞机轰炸沿途城乡。惠东境内的平山、梁化、多祝、稔山、吉隆等多个圩镇遭受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大批民众死伤,房屋被毁。此后,日军还相继多次出兵侵占或出动飞机轰炸惠东境内的吉隆、平海、稔山、梁化、铁涌、平山、白花、多祝、新庵、高潭、宝口等地,屠杀百姓,制造惨案,抢掠财物,戕害民生,犯下累累罪行。

 

image001.jpg

19381012日日军从平海碧甲海岸登录

 

image003.jpg

19381012日日军及川支队在稔山盐灶背海岸登陆

 

image005.jpg

19381013日下午,日军在西枝江平山墟大桥渡船头准备渡河

 

为抵御日寇侵略,保家卫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惠东人民在稔山、吉隆、平海、铁涌、多祝、梁化、高潭等13个乡先后建立了民众自卫武装,在高潭、安墩、多祝等大片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在稔平半岛沿海地带和丘陵、沿江地带开辟游击区,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和军队,各界人士同仇敌忾,开展驱逐敌寇、保卫国土的斗争。

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军,1938122日,中共惠宝工委在惠阳县秋长周田村正式成立“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曾生,政委周伯明,全队共100多人。19395月,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称为“第四战区游击指挥所第三挺进纵队新编大队”(简称新编大队)。此后,新编大队在惠阳、宝安沿海地区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与敌人作战30余次,取得较大的胜利,初步开辟了惠宝沿海游击区。1940年初,新编大队共有官兵500多人。

 

image007.JPG

新编大队(曾生部队)战士使用过的铝水壶

 

image013.jpg

抗日游击队新编大队东移高潭大队部驻地旧址(大夫第)

 

19422月,根据中共知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的指示,成立了广东人民抗日的游击总队,部队整编为一个主力大队、四个地方大队,为坚持艰苦的斗争创造了条件。随着全国抗日战场的节节胜利,华南战场也逐步出现有利于敌后游击战争的形势。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道,东江人民抗日武装不仅控制了广九铁路地区和惠宝沿海地区,而且成为了华南敌后战场的中流砥柱。

 

image015.jpg

广东抗日游击队为反对日寇进攻惠东宝告各界人士书

 

19439月,为适应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指示,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番号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1943122日,东江纵队领导人发表宣言和就职通电,这时,东江纵队发展到3000多人。

 

image017.jpg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宣言(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二日)

 

1939年春, 原中共广东省委稔山雁湖秘密交通情报总站站长高维全在老家雁湖村,联络了高佩泉、高佩(史)良等老农会会员,以高家醒狮队的名义,秘密组织了30多人的抗日武装——青苗队,在广汕公路沿线开展对敌斗争,在铁马关伏击日军,打响了稔平半岛人民抗战的第一枪。不久,高健把自卫队改为雁湖游击队。随后又在村里组织了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儿童抗敌会等抗日群众组织,大张旗鼓地宣传抗日救国。高维全则重建地下交通网络,把雁湖和上级党组织及周边的党组织紧密联系起来,使稔平半岛的抗日救亡工作如火如茶地开展起来。1943年夏,稔平半岛组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护航大队,开展对日伪的军事斗争,先后取得澳头、暗街、霞涌、平海等陆地和海上系列战斗的胜利,至1944年初,护航大队解放了稔平半岛三分之二的乡村,解放区人口达6万人。1943年冬,邓秀芳与高维全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抗日游击队作战的需要,组织游击队员建立稔山至香港的交通运输线和情报联络线,为抗日游击队的给养运输和情报传递提供便利。

1944年,高维全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对行走于大亚湾上以吕铁琛为首的海帮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将其引上抗日的道路,以扩大稔平半岛的抗日力量。吕铁琛于同年秋率其海帮参加了东江纵队,被改编为稔山自卫大队。19452月东纵第七支队成立,稔山自卫大队改为吕铁琛大队,不久,与曾城大队合编为东江纵队第七支队第四大队。

为拓展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3年夏秋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做出了由沿海和山区两个方向向东发展的战略部署。为了实施向东发展的战略部署,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惠阳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派练铁、蔡端、曾城等带领民运队到稔平半岛,秘密开展工作,建立党组织,发展抗日自卫武装,在铁涌、东和、西乡、吉隆、稔山、暗街等地建立了党的组织,并先后建立13个乡的抗日自卫队、突击队、联防队、常备队等民众抗日自卫武装。

 

image019.jpg

多祝抗日自卫大队部旧址

 

19438月间,为进一步实施开辟和控制稔平半岛的战略部署,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决定以刘培的独立中队为基础,组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护航大队,由刘培任大队长,曾源任政治委员,叶基任副大队长,下辖4个中队、一个独立小队。第一中队由叶基兼任中队长,韩藻光任指导员;第二中队由赖祥任中队长,林英任指导员;独立小队,由袁贤任小队长,刘贤任指导员;海队第一中队,由吴海任中队长,在大鹏湾西部海域活动;海队第二中队由邓金任中队长,在大亚湾东部海域活动。是年,护航大队派出武装进驻巽寮牛背印据点,建立军事情报网络,为抗日游击队在稔平半岛站稳脚跟打好基础。护航大队建立后,主要在稔平半岛展开对日、伪、顽的军事斗争,先后取得澳头、暗街、霞涌、平海等陆地战斗和一系列海上战斗的胜利,给日伪军和顽军及土匪以沉重的打击。至1944年初,护航大队解放控制了整个稔平半岛三分之二的乡村,解放区人口达6万人。19449月,东江纵队司令部决定以独立第四大队为基础,包括农工民主党掌握的抗日武装和稔平半岛的民众抗日武装,组成“大亚湾人民抗日自卫总队”,为进一步开辟、巩固稔平半岛抗日游击根据地而斗争。

 

image021.jpg

护航大队进驻巽寮牛背印据点旧址

 

19441月,日军为实现打通大陆交通线的目标,准备向惠东一带进攻。430日,中共前东特委决定在惠东白花黄田仔村成立突击队,活动于淡水河以西的由蓝造领导,活动于淡水河以东的则由邓秀芳领导。惠东突击队由邓秀芳、高固、高史良等12人组成,高固任突击队长,邓秀芳兼任政委,高史良任副队长。黄道明、李华为委员。惠东突击队成立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统战工作,大力发展抗日武装。高固负责开辟东江沿岸一带,高史良负责开辟平山棠阁、梁化等地区。突击队所到之处,因有地方党组织和群众支持,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 。突击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组建地方武装部队,打击日伪军,并提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枪不离人,人不离乡”的号召。卢振彪在白花区坦湖村组建常备大队,黄秉在白花区大山口村组建饶震欧常备中队。护航大队在平海组建曾城大队,巫炳在棠阁组建自卫中队,罗哲民在大洋、高围、谭公、增光组建自卫大队,吕铁琛在稔山组建自卫大队,邓金在多祝组建自卫大队,突击队在惠东境内共组建了13支正规武装队伍。

 

image023.jpg

惠东突击队在梁化黄竹浪建立的交通联络站旧址

 

1944年冬,中共广东省临委为适应抗日战争新形势斗争的需要,把原惠阳县划分为路东(广九铁路以东)和惠东(淡水河以东,东江河以南)两个县级区域。11月,中共惠东县委成立,曾源任县委书记,方定任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邓秀芳任宣传部长,黄闻任民运部长,练铁任政权部长,高健任武装部长。1945 2 月,东江纵队在白花西山月排下村何氏宗祠成立第七支队,支队长高健(后叶基)、政委黄宇(后曾源、邓秀芳)。支队下设参谋处、政治处、副官、交通站、情报站、税站、民运队等机构。东江纵队第七支队建立后,主要活动在惠东稔平半岛一带,曾在巽寮、稔山、白花、平山、多祝等地与侵华日军作战,开展以打击日伪军为主要目标的系列军事行动,

 

image025.jpg

东江纵队第七支队成立旧址(白花镇西山村委会排下村何氏宗祠)

 

194557日,海(丰)陆(丰)惠(阳)紫(金)五(华)边区代表会议在高潭公梅马氏宗祠举行,宣告海陆惠紫五边区抗日民主联合政府成立。会议由东江纵队第六支队第五大队政委韩藻光主持,各县人民代表、游击队部分指战员、高潭党组织负责人黄振、民兵代表、抗日开明人士共400多人参加大会。19455月中旬,第七支队和第六支队协同作战,先后在海丰县赤石、热水洞击退顽军陆如钧部的进攻,并乘胜收复赤石圩,歼敌两个排,拔掉顽军在惠(阳)海(丰)边的据点,打通惠、海之间的联系。7月,第七支队第一大队在大队长赖祥的指挥下,在新庵(今白盆珠镇)七斗种桥伏击日军运输车队,击汽车两辆,缴获弹药一批。经过一系列战斗,第七支队有力地打击了盘踞在稔平半岛的日伪顽军。在此基础上,中共惠东县委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建立民主政权,创建拥有45万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在向东发展的战略行动中,在地方党组织的密切配合下,第七支队与第六支队协同作战,取得一系列战斗的胜利,部队迅速发展壮大,建立了惠东和海陆丰根据地,并与在韩江活动的抗日游击队取得了联系。

 

image027.jpg

五县边区抗日民主联合政府旧址(高潭马氏宗祠)

 

19455月,惠东行政督导处在白花苏茅垅正式成立,练铁为主任,陈志期为副主任。下设:行政科,科长陈志期(兼);军事科,科长古梅修,直接掌握区短枪队和警卫中队;文教科,科长陶陶然;民运科,科长潘清;粮税征收处,主任罗晋琛;督导专员邓明。全区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人口30多万。划分为5个行政区,23个乡。惠东行政督导处是惠东最早的县级政权,它以“十大政纲”为施政纲领,开展武装抗日、减租减息、生产自救、战时教育、锄奸反特、维护社会治安、禁烟禁赌、统一战线等工作,为巩固以稔平稔平半岛为中心的惠东抗日根据地起到保障作用。

 

image029.jpg

白花镇苏茅垅四角楼(惠东行政督导处旧址)

 

稔平半岛是大亚湾的战略要地。19458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时,稔山、平海、暗街(港口)和大亚湾的三门岛等地均驻有日军和伪军。这些日伪军据守在稔平半岛拒绝向东江纵队投降。东江纵队第七支队决定以支队的主力解放白花,然后向稔山挺进。命令第四大队首先拔除稔山以南暗街、平海的敌人据点,然后配合支队主力夹击日伪的重要据点稔山。东江纵队第七支队解放白花、白云等地后,以部分兵力在抗日自卫队和民兵配合下,包围平山之敌,主力则沿稔平公路向南推进。支队领导人曾源、邓秀芳、赖祥等经过认真研究,决定集中兵力攻击稔山之敌。在稔山,驻有日军1个中队和伪军200余人。第七支队采取政治宣传和军事进攻相结合的策略,98日,第一大队由西北小门寨、石井,第四大队由南面长排同时发动对稔山守敌的攻击。东江纵队第七支队用炸药炸开稔山圩的两道闸门,部队冲进圩内,与敌展开巷战,歼灭顽抗之敌,解放稔山。至此,除吉隆平政外,稔平半岛全境解放。

 

image031.jpg

东江纵队七支队惠东区行政督导处告日军官兵书(1945.8.15

 

image033.jpg

东纵七支队解放稔山作战指挥部旧址(稔山雁湖村)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