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建军节,寻找粤赣湘边纵队足迹
作者:朱如丹(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9-08-01 21:46:10

 

惠东县安墩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诞生地。1949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发表宣言,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正式成立,并对东江各地的部队进行改编。同年21日,在惠东县安墩圩打醮埔召开了庆祝粤赣湘边纵队成立大会。粤东重镇惠州镇,在19491015日被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解放。

惠东安墩,位于惠东县东北部山区,南与惠东白盆珠镇相邻,北接河源紫金县蓝塘镇,周边有海拔一千二百多米的鸟禽嶂和绵亘的莲花山脉,山高林密,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安墩镇黄沙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所在地。

黄沙小学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黄沙小学是一座普通的客家小型围屋,始建于1939年,坐北朝南,背靠山岭,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原为上三下三土坯砖瓦桁桷结构,共有教室5间,教师宿舍2间。2017年,当地政府对这个旧址进行了重修。

黄沙小学地处乌禽嶂腹地,四周高山连绵不断,是一个很隐蔽的地方。

据《粤赣湘边纵队史》记载,19481215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决定:正式成立中共粤赣湘边区委员会,粤赣湘边区党委除管辖江南、九连、江北、江、五岭地委外,珠江三角洲的地方党委也划归粤赣湘边区党委领导。中共粤赣湘边区党委于194812月下旬至19491月中旬在安墩镇黄沙村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期间,中央军委发来电报,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并任命林平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松坚为副司令员,梁威林任副政治委员,严尚民任参谋长,左洪涛为政治部主任。1949220日,经请示中共中央批准,增补梁威林为副政治委员,严尚民(奎荣)为参谋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全中国的和平、民主,东江纵队奉命北撤山东。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全国性的内战。国民党广东军事当局乘机对东江纵队复员人员和人民群众实行了残酷的镇压。

194611月,中共广东区委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全面恢复广东地区的武装斗争。这时,留在粤赣湘边区的武装队伍和复员人员,立即公开打出斗争旗帜,开展打击敌人的武装斗争。

1947年春,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各地党组织建立或恢复之后,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反抗“三征”,破仓分粮,打击和摧毁国民党乡村反动政权和地方反动武装。游击战争的烈火燃遍粤赣湘边全境,武装队伍也迅速发展壮大。到1947年冬,作战部队由恢复武装斗争时的470人,发展到11790多人,并组织了地方民兵队伍和农民协会,建立了一个个游击基地。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扑灭粤赣湘边区的人民武装力量,从194712月开始,调集兵力对粤赣湘边区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清剿”,企图消灭迅速发展起来的人民武装队伍。粤赣湘边区各武装部队,在遭受困难和挫折的情况下,英勇顽强地坚持斗争,经受了反“清剿”斗争的严峻考验。

194812月,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决定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1949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正式在安墩镇宣告成立,并对东江各地的部队进行改编。它标志着粤赣湘边区人民武装力量跨进了正规化部队的行列。

 

DSC06111黄沙小学.JPG

黄沙小学

 

黄沙村的郭屋祠堂,也是一个革命旧址,这里是江南地区行政督导处所在地。

郭屋祠堂始建于清顺治年间,依山而建,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是典型的三进祠宅合一客家围屋。为上七下七两头横屋包斗坊砖瓦桁桷结构。围屋坐北朝南,背靠山岭,共有天井5个、房30间。

19497月,东江行政委员会在龙川老隆成立,主任谭天度,副主任叶锋。下设第一行政区(即江南地区)督导处,主任刘宣,办公地点就设在郭屋祠堂,管辖江南地区各县。江南地区行政督导处成立后,积极开展训练干部、财经、支前等工作。支前工作是当时的中心任务,江南地区督导处领导全区人民热烈响应粤赣湘边纵队政治部提出的“动员所有人力、物力,一切为了支援前线,一切为了迎接并配合南下大军,加速解放广东、全华南”的号召,竭尽全力投入支前迎军工作,为解放广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当年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的猛虎队、白虎队、扫北队都曾在郭屋祠堂驻扎。粤赣湘边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尹林平、副政委梁威林、政治部主任左洪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令员蓝造、政治委员王鲁明、副政治委员祁烽,以及江南地区行政督导处主任刘宣等曾在这里战斗和居住过。

 

DSC05988郭屋祠堂1.JPG

郭屋祠堂

 

DSC06073郭屋祠堂2.JPG

郭屋祠堂

 

DSC06082郭屋祠堂3.JPG

郭屋祠堂

 

在安墩镇,有一座祠堂,是“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这座祠堂是安墩巫氏宗祠——忠义堂。

鹞岭忠义堂建于清同治初年,是一座占地面积达2713平方米客家围屋建筑,为院落式布局,砖木石结构,硬山顶,仅一大门出入,四角处分别置三层楼高的角楼。据说建这座围屋,就用了10年时间,这座围屋共有38个房间,当时居住有10多户人家。

19482月,中共江南地委成立。3月初,江南地委书记王鲁明及蓝造、祁烽、刘宣、黄华、刘志远、蓝训材等地委领导人到安墩,集中江南地区各部队在安墩鹞子岭忠义堂整编,成立“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忠义堂成为江南支队司令部所在地和后方整训基地。从19487月起,江南支队发动沙鱼涌、山子下、红花岭、铁马关、多祝等战斗,消灭了广东国民党军的1/4兵力,彻底粉碎了宋子文的“清剿”行动,把江南地区逐步建设成为“解放广东的战略后方基地”。

19491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下令,将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改编为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194921日,在安墩镇鹞子岭召开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成立庆祝大会,大会由纵队司令兼政委尹林平主持,任命蓝造为支队司令,王鲁明为政治委员,曾建为参谋长。司令部设在鹞岭忠义堂。

19492月,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主力部队1200余人在蓝造率领下,从安墩出发,挺进紫金、五华边区,开辟新解放区。首先发动了春季攻势,先后解放了紫金、五华、陆丰边境的大片地区,接着,东江第一支队接着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夏季攻势,10101213日,分别解放惠阳多祝、平山、淡水;15日,解放粤东重镇惠州镇;11日,解放海丰;17日,解放汕尾、东莞、宝安;21日,解放九龙海关;11月下旬,解放陆丰碣石镇、龟龄岛。195016日,配合两广纵队,解放大亚湾三门岛。同年2月部队整编完毕,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番号随之取消,从而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DSC06430忠义堂1.JPG

忠义堂

 

DSC06466忠义堂2.JPG

忠义堂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