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万绿丛中一杆旗
作者:苗理洁(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7-07-13 22:59:45

 

这是绿的世界—惠东高潭中洞村。南海的风,巽寮湾的云,顺从着日月星辰的引领,携带充沛的水汽,频频眷顾这方土地。这方土地肥沃啊,千百年来,人们在这里生息劳作,已经把它滋润得秀色生烟。这方土地静谧多姿啊,山林密密匝匝的,似泼洒了浓郁的油彩,铺天盖地。山环绿,水绕绿,山环水绕聚成绿的大宝盆。风,吹过山谷,吹过丛林,吹过长满水草野花的小溪。小溪的倒影是绿的,叶脉的呼吸是绿的,天是绿的,地是绿的,所有的一切都与绿缠绵在一起。历史就在这绿的天地里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

1922年秋,霹雳一声响,万绿丛中,扬起一杆鲜红的旗。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初期,斧头镰刀交织着的图案,代表着工人和农民,标志着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旗帜。共产党人、“农民运动大王”彭湃与他的战友走进高潭,走进中洞,宣传革命的道理。他告诉民众,清朝倒台,改朝换代,虽建立民国,然而并没有改变中国底层贫苦民众的命运。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仍然压在人民的头上。尤其广大农民群众深受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没有土地,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交了租就没有自己的口粮,还有腐败政府沉重的苛捐杂税,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有压迫就有反抗,广大农民群众必须团结起来,推翻剥削阶级,建立一个人人自由平等、个个当家做主的新社会。

中洞村百庆楼旁边那棵峋嶙斑驳的古树已有数百年的树龄,它繁茂的枝桠在绿风中轻轻地摇曳,它沉默不语,却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

古树啊,你记得吗?彭湃的话字字珠玑,掷地有声,说出了广大农民的心里话,由此揭开惠东高潭农民运动的序幕,随之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展开得如火如荼。高潭28个乡联合成立惠阳县第三区(高潭)农民协会,压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喊出了积压心底的最强音:“宁为奋斗死,不为妥协生。”农民协会的成立,标志着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要推翻剥削阶级斗争的开始,也标志着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斗争从此进入一个非常的历史时期。

古树啊,你还记得吗?百庆楼前的草坪,曾是红旗招展、呐喊声声的会场。会场那副对联是多么震撼受苦人的心灵:革命锄开平等路,农民劈开自由天。求自由,求解放,求有饭吃,求有衣穿,这是所有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农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减租减息,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农民自卫军。

古树是记得的。彭湃与他的战友们,就数次奔波在五指嶂、参天嶂的崎岖山路上,这里有小道可通往他的家乡海陆丰地区。工商业兼地主家庭出身的彭湃,此时已把家里的数百亩良田全部分给贫苦的农民。他不是慈善家,他是接受了马列真理的共产党人,他要将全部身心献给共产主义事业,他要践行共产党宣言:打倒剥削阶级,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

古树是记得的。这个在海陆丰轰轰烈烈开展农民运动、又点燃高潭革命火种的共产党人,后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他实践了为共产主义献出一切的诺言。彭湃走过的五指嶂、参天嶂的条条小道,多少年来一直树木常青山花烂漫,高潭人传说这是他的英灵不舍,仍然魂牵梦萦战斗过的这方土地。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向工农群众举起了屠刀,一时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为保存革命实力,进入中洞。这里四周的群峰,浓郁的绿荫,成为革命者最好的隐身之处。同年,南昌起义部队千余人,也进入中洞,改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二师)。绿树丛中建起了红军医院、被服厂、兵工厂、印刷厂、电话所等革命的据点。高潭、中洞,积蓄的革命力量如火山熔岩般静待喷发。同年11月,中共东江特委领导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高潭召开,通过了“镇压反革命、铲除封建势力、没收分配土地、取消苛捐杂税、妇女解放、严禁盗窃和禁烟土、改善工人农民士兵生活”等八项决议案。绿色高潭、绿色中洞,见证了全国第一个区级苏埃政权的诞生,万绿丛中扬起的那杆红旗哗啦啦地作响。

革命历来不是请客吃饭般的温良恭俭让,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在中国已延续了数千年。中国革命史,留下高潭悲壮的篇章。代表着剥削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为摧垮红色政权,派兵进犯苏区,大肆屠杀革命群众,万余人的高潭,遇害群众就达2000余人,仅中洞村,惨遭杀害的就有700多人,更甚的有160多家被斩草除根成了绝户。

青山埋忠骨,溪水吟挽歌,血染红花花更艳,骨沃青山绿更浓。从1928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近10年时间,仿佛是一个孩子凄苦的童年,高潭与中洞的儿女在漫漫长夜中盼望天明,倔强成长。他们没有消沉,没有后退,而是前赴后继,继续扬起那杆鲜红的旗。这杆旗指引着血泊中幸存的革命者,指引着高潭的地下党组织,指引着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再次踏上征途。几多曲折辗转,几多碧血悲歌,终于迎来全国的解放。

高潭、中洞,是中国革命史燎原星火中一抹灿烂的光亮,永远彪炳史册,灿烂如霞。如今,这里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惠州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是广大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地方。

阳光下,当年农民协会和红二师师部旧址的百庆楼,仿佛还保留着大革命时期的余温,墙上挂着彭湃等革命者的照片与事迹介绍,令踏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们肃然起敬,感慨万千。隔着九十余年的时光之河,从这里飘然而出的,是更为厚重并具有原创意义的精神风范。透过先辈革命的艰辛,创业的气魄,引导一代代的后来人去遐想,去仰望。阳光下,青山是这样的秀美,泉水是这样的清澈。李子、蜂蜜、仙人茶,是这里大山馈赠给人们甜蜜的见面礼;稻谷、花生、芝麻、黄豆,番薯,是这方大地奉献予人们生生不息的食粮。山峰上、天地间,五指嶂、参天嶂,伴随着历史深处发出的呐喊,在绿树丛中声声回响。那漫山遍野的绿,胜似历史献给先辈的色彩,胜似时间对英雄的怀念。凝望那万绿丛中血染的红旗,在农民协会旧址、在红二师师部旧址前高高扬起,久久定格在天际……

 

(摄影:王东红)

 

 

摄影:王东红.jpg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