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暖流有如春风化雨,一丝一毫的收获都能让人领悟到人生的可贵。而它以文化传播的载体,文艺演出的形式表达时,即更能融人心菲。
2016年11月初,惠州市民协艺术团与惠东大岭镇春光村初次“结缘”所演绎的一场“好戏”,着实令我感受到民协与民间这两者的水乳之情。
农历十月初六这一天,就民间风俗而言是个宜造庙、祭祀、祈福、会友的好日子。而位于西枝江中游之畔,一座已有三百年岁月沉淀的古村落,被近百棵一二百年的古荔树,十多株几十米高的逾百年的古榕树重重绿荫所裹挟着的乡村,里里外外顿时热闹起来,大车小车“嘟嘟”的喇叭声也响个不停,从路口开始堵,直塞了村里的半条巷。村头的几个“停车场”外,也都摆满了轿车和摩托。这边,村民们各家都在忙于接待前来探访的亲朋好友;那边,村委会正组织人手,安排麒麟舞狮,检查演出场地和舞台设备调试情况……
民风纯朴、崇文重教的大岭镇春光村张灯结彩,人头攒动。晴朗无垠的天际中彩球高悬,一派喜庆祥和之瑞流淌其间。
寒意微微的深秋夜色中,衣着单薄,准备就绪的舞蹈《滴滴风情》演员凌静娜、邵琪、胡枫静候一旁。而在艺术团团长手中,是一张洋红纸打印出的《惠东春光村演出节目单》。这是一份以惠州市民协艺术团“强阵容”为骨干,为该村“量身定制”演出的“套餐”。从第1个节目舞蹈《琴台古韵》开场到第15个魔术《经典瞬间》结束。一个半小时的节目表演中,不仅有凌樵亮等三重唱《少林、少林》;张文勇《鸿雁》;还有年仅12周岁的新会员张润泽巴乌独奏《侗乡之夜》;期间还穿插了惠州市民间文艺大师、惠州市剪纸非遗传承人苏定明老师的“绝活”——“对人剪影”;一张薄薄的节目单,原来就是一份民协人满满的情谊。
春光村古戏台是与九龙峰谭公祖庙戏台、范和村城隍庙戏台、水仙爷戏台和妈前戏台并称的惠东五大戏台之一。
古戏台位于该村的东北部,从上到下近百米的坡地,延伸至古戏台前,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梯形剧场”。眼前的这座戏台似乎有些“特殊”。它高距地面约有2米,应该是一般戏台的二倍吧?而戏台的“特殊”还不止于此。它的前半部分为临时搭建,戏台正面宽约仅6米。即便如此,它依然比一般戏台的宽度有较明显的“缩水”。这些困难综合起来,加之夜晚灯光、音响设备器材较多较大,夸张一点说,它几乎占据了戏台两侧的所有空间。这是热情的村民们在村委的组织下,为保障一台综艺晚会的演出而特意赶造的。
古戏台修缮后首次开戏,台上是紧锣密鼓,台下是熙熙攘攘。这般热闹祥和景象,就算过年也不过如此吧。民协艺术团的“老戏骨”们,可是一个个地卯足了劲。
演出开幕准时开始,叶勇明、林云环两位“金牌司仪”深谙该村先祖迁自福建而来,乡情祖音始终念兹在兹。故在主持节目过程中以普通话、客家话甚至闽南话交叠互换,对村史、村貌的赞美结合节目的特色推介,妙语连珠,笑声不止,使演出气氛非常活跃。节目中互动连连,它调动起了全场几千名观众的气氛,恍然间变成了台上台下都是戏。真可谓高潮叠起,群情投入。
邱荣昌的客家名唱《冇下闲》火燎煸情;梁锦锋的平海渔歌《一只龙虾藏礁洲》热情嘹亮;擅长管乐的李继福,献上葫芦丝独奏《人们向往的地方》;夏伟的反串《新贵妃醉洒》让全场“惊艳”,在台下一直处于“自拍”镜头的包围当中;邓伟浩的魔术《精彩瞬间》,赚足人气,赚足眼球。
古村落的古戏台上,何曾有过这样的热闹?这般精彩?山歌、渔歌、情歌、劲歌,轮番登场,悉数亮相。“惠州市民间文艺大师”侯粤春以演唱客家山歌风格独具,声色婉转高亢、抒情优美而享誉惠州民间歌坛,她此次的真情奉献,即是最拿手的《客家谣》:“月光光流淌客家谣,远方阿哥回来了。望一眼屋旁的大榕树,乡情啊根深叶茂-----” 山歌的“粉丝迷”要数妇女和中老年观众们,他们听得如痴如醉,掌声也拍得最响最久。
听听村民们的褒奖吧!
反串演员夏伟这位“贵妃”刚走下舞台,就被数十部手机团团“包围”起来,甚至还有观众主动拿出面巾纸为“她”擦汗。
“一世也未曾看过这样的大戏。”一位老阿婆说;“好睇,观音睇过都会笑!”另位老阿婆讲;“阿婆看不清了,她中意同大家一起笑,一起开开心心。”老阿婆的孙女陪在老人家身边道。“我同阿嫂一家来,转外家睇大戏”;福佬话中也不乏客家话,甚至还有讲外省方言的打工夫妻;我身边的外地打工者也跟着台上的张文勇演唱中《鸿雁》的节拍:“天苍茫,云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应声哼唱起来。
继全、小明、陈文等摄影专业的会员,不失时机地将这一幅幅精彩的生动花絮定格于瞬间。
一场古戏台上的平凡演出,被炮竹、烟花、红灯、彩旗以及浓得化不开的乡情点缀成一幅醉人的甘醇。它使我感受到这次“送戏下乡”也是一次“换脑筋”的学习体验。跟乡村群众零距离接触,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当代村民内心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和日常娱乐的渴望。民间表演艺术家们只有读得懂,品得出民众需要什么,才能端正心态,把真情实感融入到每个节目的演出当中。父老乡亲,需要的是接地气的文化娱乐。民间文艺家们受到的礼遇,无疑增强了创作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只有深入民众、深入生活,才能发现亮点,表现热点,才能创作和表演出符合艺术要求的作品。
感人的作品,往往来自灵魂的迸发!每位民协会员胸前佩载的会徽中醒目的“民”字提醒着着我们:民俗多么可敬,民众多么可亲。作为民间文艺家协会一分子,民间才是我们的“家”,乡土文艺就是我们的本,我们应当将两者对等看待,并有所作为,方可与胸前佩载的会徽相衬,才能对得起惠州父老所给予的亲人般的热情和游子般的厚爱。乡亲们的期盼,就是民间文艺家们的使命,这应当成为民协服务基层的的信念。
不忘初心,矢志进取!
强化为民理念,端正服务意识,提高文艺技能,树立文化品牌始终是民协的宗旨和目标。
30分钟间隔有续的礼花烟火燃放,上百万头鞭炮的助兴,夜空中近百个巨型气球的点缀,场内外高高悬挂着数十条彩带和左右两旁大红灯笼的彩装扮靓,乃至场上几千名乡亲的捧场,让我久久地回味无穷。
光阴茬苒,村舍空明;麒麟相迎,礼花相送。动情之处心潮涌,李白名诗表寸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春光送我情。”
欢乐今宵,共祝美好!
今晚,春光村无疑是惠州最美的乡村。而我们民协的文艺家们,也为这旧貌新颜的宁静乡村添染出梦一般的祥和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