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人类颂歌——浅析龙门县永汉镇古宅“上灯”
作者:何富声(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5-01-07 23:27:06

 

广东惠州龙门县永汉镇将“上灯”这一民俗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春节期间,凡是哪家上年添了男孩的,都要在祠堂里吊一盏大花灯,谓“添丁”。“添丁”与“添灯”谐音,“添灯”便具有了特别的寓意与祝福。上灯活动十分隆重,同宗祠的村民,集中在宗族祠堂,接花灯、上灯火、祭祖先、请舞狮队助威助阵,悬挂花灯祈福。生了男孩家的户主抱着男婴先向列祖列宗参拜,接着参拜长辈,长辈给“利是”表示祝贺,完毕全族人开怀大饮。吃过灯酒,男婴就算正式加入宗族行列,将名字注入族谱。

花灯,称得上是典型的民俗工艺美术作品;扎灯、观灯、,因灯而举行各种仪式、,将上灯寓意“添丁”,是我国很多地方的习俗,且古已有之。说起花灯的意味之古拙,上灯、点灯、祭祀、庆贺等一系列仪式之繁复之完整之讲究,当属广东惠州龙门县永汉镇鹤湖村虎头村小组。在广东省首届花灯文化节暨2012第三届洪梅花灯节上,龙门永汉镇鹤湖村虎头传统花灯传承人何廖福的参赛作品获金奖。传统的龙门永汉镇鹤湖村虎头传统花灯已有300多年历史,它做工考究,且为全手工制作。我们看到了获金奖的那盏花灯,五颜六色,乡土气息,巧手天然,古风翩翩。

 

一、继承传统,热爱做灯

花灯的意义深远,源远流长,主要用于每年村民儿子出生后在自己的祖祠吊灯(丁),称添丁。在岭南方言中,“添丁”与“添灯”谐音,“添灯”便具有了特别的寓意与祝福,家里添了男丁,过年时就要点花灯为孩子祈福,希望家族百子千孙,人丁兴旺。“添灯”也就演变为浓郁的传统习俗了。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地方点花灯的习俗逐渐淡化,而四面环山中间盆地的永汉镇将这一民俗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春节期间,凡是哪家上年添了男丁的,都要在祠堂里吊一盏大花灯。上灯活动十分隆重,要举行“上灯”、“暖灯”等仪式,其间抱男婴向列祖列宗参拜的仪式最为隆重,户主抱着去年出生的男婴先向列祖列宗参拜,接着参拜长辈,长辈给“利是”表示祝愿,完毕后全族人开怀大饮。吃过灯酒,男婴就算正式加入宗族行列,将名字注入族谱。

因了这个习俗,成就了一批手艺人。金奖得主之一何廖福说,得奖的这盏灯只是从村子里制作的100多盏花灯中随意提出来的,没想到就获奖了。随意拿一盏花灯就能获奖,看来村民们手艺不俗。村民们很多人家祖祖辈辈都做花灯。永汉的花灯约有3种类型:一种是被当地村民称为本地灯的圆形花灯,一种是被称为客家灯的方形花灯,还有一种被称为伯公灯的小花灯。圆形花灯最大,全部组合好的圆形花灯,高约5米、宽约1.2米;方形灯高约2米、宽约1米;伯公灯最小巧,高约30厘米。

扎灯的细节颇有技术含量。如开篾,一定要开到两毫米厚,减一分易折,多一分易崩;裱糊花灯周身的图案,就更讲究,先用模子雕出观音送子、状元郎等图案,然后用上好的颜料油印出来。什么样的灯才算检验过关?灯扎好后,制灯人将其抛到高空,掉下来不散架,这才算合格产品。

手工扎花灯,费时费力,工序复杂,过年时才有市场,需要扎灯人耗得起时间和精力,因此,很多地方的这门手艺渐行渐远,几乎没有年轻人原意学它了。但永汉镇的村民们乐意做这个手工活,反正自家山里有的是老竹子,手艺也是现成的,、烂熟的,大家聚在一起做花灯,说说笑笑间,手头的活就出来了。

因为这里的花灯很出名,每年都有不少外地或本地的村民来订做花灯。

 

二、古宅上灯,一脉相承

龙门县永汉镇的上灯仪式,一般都在古宅进行,这就更加障显古风民俗的淳厚酽浓,源远流长。

广东省“古村落”官田王屋村上灯就在古建筑群之一的文王公祠,四进四合院式布局,堂正中挂一块木匾“世德堂”。祠堂旁有文笔塔,上刻“钟奇毓秀”、“经纬乾坤”。官田王屋村2012年添了8个男丁,2013年正月十三上午十点那天,8 户人家抱着男宝宝,背着祭祀的礼品,有鸡以及一些吉祥造型的油煎食品。上灯的队伍一路要在各个不同的地方致礼。首先他们祭祀的地方便是文笔塔,文笔塔供奉的是土地神、文武帝和文曲星。除了土地神、文武帝和文曲星,还有观音娘娘和列祖列宗以及古院落里的功名石碑。每到一处,必点灯芯、腊烛、烧纸、鸣炮,全套程序下来得四五个小时。

广东省“古村落”鹤湖围的村民上灯在鹤湖围古村进行。鹤湖围始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是龙门县现存建筑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祠堂三进,中堂正厅上悬挂木匾“树槐堂”楷体字。据《宋史》记载,鹤湖王氏先祖王佑为勉励子孙立志求进,以槐树象征渊博的学问和崇高的地位,在庭院中手植三株槐树。树槐即树人,“树槐堂”三字,寄寓了祖先对后代成材的殷切期望,也反映了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鹤湖围,不仅雄浑壮丽,更蕴含厚重的文化,尽显岁月的沧桑。迁徙,漂泊,流离,拓荒,定居……上灯仪式,就在鹤湖围的传奇中进行,在一曲吟唱了一百多年的老歌中进行。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是鹤湖村小组的“上灯节”,为村里新出生的小孩摆酒庆贺,同宗祠的村民,集中在宗族祠堂,接花灯、上灯火、祭祖先、请舞狮队助威助阵,悬挂花灯祈福,阵容十分热闹非凡,民俗氛围浓浓的。

 

三、盼丁添丁,世代传承

上灯用的圆形花灯,是由3个大小不同的花灯构成,花灯的竹篾间还要贴上圆形的纸片。大小不一连成串的圆形花灯,寓意着父带子,子带孙,子子孙孙传承下去。

龙门县永汉镇当地的风俗,一般是当年生了男孩的人家才到祠堂挂花灯。本地灯或客家灯一般挂在祠堂里,伯公灯就由村民随意挂在村子里的伯公庙或村子里的大榕树下。因为只有生了男孩的人家才能挂灯,有些暂时没生男孩或想生男孩的人家,就想方设法去“偷灯”。挂放在祠堂里的花灯不敢“偷”,就去“偷”挂在伯公庙或大榕树下的伯公灯,并将“偷”来的伯公灯挂在家里,祈求来年能生个男孩。

求子是传宗接代的需要,这种方式虽是有违科学,但它的确能使一些人得到一点心理满足。客家人重视讲彩头,作为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反映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与欲求。

现今为家里添灯亦有期盼寓意“添丁”的美意。家人朋友结婚或有新生儿,亲朋或会选择花灯相赠,寓意新婚早日添丁。

 

四、生命交响,琴瑟和谐

在我国,很多地方或民族,不重视生育女孩,而把生育男孩当作头等大事,无男嗣的家庭被认为“无根根”的不幸家庭,只会生育女孩的妇女备受家庭和社会的歧视责难而终身忧愁,生下男孩的妇女才会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尊敬关怀。

“上灯”,与女孩子无关,自古以来,男人经由女子的子宫孕育,经由女子的产道爬出,女子却不能算作“丁”,女子也没有资格在族谱里占一席之地。

有人问,这个传统习俗可不可以打破一下呀?人家现在女孩都很宝贝呢。是啊,时代在进步,习俗也在翻新,现在无论生男孩还是生女孩,为了尊重家中长辈与传统习俗,家里通常都会挂花灯,举行该仪式。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民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如婚俗、葬俗等等,近现代与古代相差已经很大。说回这个上灯的习俗,尽管现在只有男丁才有资格这点还没变化,但随着人的男女平等意识观念不断增强,以及长年计划生育带来的冲击,女丁上灯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蔡元培很早就提倡移风易俗,改造社会风气。他曾提倡:女子不缠足,须识字,男子不娶妾,男死后,女可再嫁,如不相合,可离婚……这些都打破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伦理观念和习俗桎梏,如漫漫长夜的一线光明。

男尊女卑,确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一些苦果。当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女性真正开始成为女人。当今时代,信息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就其自然本性而言的男性、女性,都不再具有天生的优势,男性和女性开始享有真正平等竞争的机会。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男女两性才有可能形成真正和谐的互补关系。

花灯是以象征和比喻的技艺,通过民俗文化的的传承,向年轻的一辈传递有关生殖和生命的信息,一次次地演奏着丰富多彩的生命交响曲,而最华美的乐章便是男女的结合,琴瑟和谐,生殖出新的生命。上灯,是对人类的生殖与生命的热烈歌颂和礼赞!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