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解放前惠州的行规习俗(二)
作者:廖伯腾 张焕棠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2-05-30 10:30:19

 

解放前惠州泥水(建筑)行奉鲁班为祖师,泥水老板叫承行。1942年惠州泥水行业计有:陈南记,张如记,张达记,杨亚元,李古,颜盛,李苟仔,刘喜,郭师,李锡光等。他们没有组织公司或商号,也没有固定工人,承接了工程才去雇用临时工人。较有技术为大工,小工属散工(其工作是搓灰浆,传递砖瓦等);主要建造家居和店铺。政府机关较大工程多是公开招标开投。

承行招徕生意,主要在其住所挂“某某承接建造”的招牌,也有凑集几个较有技术的人合伙承接。行规规定:凡开工后任何人不得再承领,否则属触犯行规。工程开始时主家必须在工地贴上“兴工大吉”“姜公在此”“百无禁忌”等红纸条,以示吉利。承行和工人都是自包伙食,主家七日闹工一次(即慰劳工人),煲糖水煮汤丸或炒粉,蒸萝卜糕、芋头糕、腊味糯米饭等各类点心做午餐,工程完竣后,主家要摆宴以示谢工。

建房期间,逢兴工、开渠、上樑、钉和合桷、打炉安灶等环节,主家需奉上利是(红包),安装大门包梢则奉大利是。行内流传有顺口溜:安门包梢,利是三吊(三元钱),若然无吊,七傲八翘歪曲不正。因此主家多会给足。

其时泥水行中互相争夺生意非常激烈,行内有个郭师(花名傻哥李),是郊区江北人,他承接工程手段狡猾,造价有意比别人便宜,但施工中途却借故※价,主家不加钱就不开工。按行规主家又不能另雇他人,唯求工程早日完工也只得忍痛加价。故此当时行内流传着顺口溜:傻哥李“无平无‘城’,无※ 无‘甑’”(城、甑均方言谐音:城,达成承接;甑,建造完工)

理发行业亦奉鲁班为祖师,定每月初二、十六做牙祭,店主加菜请店中员工吃一顿丰盛的晚餐。老板雇用工人要包食住,工人工资按理发收入四六分成(老板六成工人四成)

理发从业人员多来自客家人。收用学徒,规定三年,学艺期间老板包食住和理发抽烟;没有工资,年终给一套衫和一点钱回家过年。学徒在学艺外还要负责煲茶、扫地、磨剃刀发剪等一切杂务。学师期满如果技术熟练,老板留用。一些学徒如未掌握整套理发技术,则离店自行购置一套理发工具装在藤咭内,回乡串村过巷为老人或小孩理发,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掌握好全套理发技术,重返城内受雇为正式理发工人。

惠州理发店老板多数来自陈江、甲子埗、镇隆一带,本市人很少。当时经营档次大致分三种,上等店多处于繁华街道,店内外装修比较华丽,内设磨盘椅(旋转式),雇用工人较多,收费也较高。1946年比较有名的有丽都老板黄汉忠、安然老板陈岳、皇后老板曹金、南半岛老板黎洪,尤其是黄汉忠的电发技术较好,很多女士光顾电发、洗头、吹波,经常要排队等候。中等店多在横街小巷,店租比上等店便宜很多,设备也较简陋,多用特做的理发木椅,一般是中下阶层人光顾。在县城有华捷、瑞隆、炎记、何富记等。府城有丽的、又新、生记、新利华等。下等店全是单干户,一个人操作,无铺面无招牌,多数在市场旁边露天摆档,摆一张旧式红大椅,前面挂个大玻璃镜,朝出暮归,收价最廉,适合进城买卖的农民和城内较贫困的居民。

旅业行规:老板雇用工人没有固定工资,工种计有掌柜、管房、厨房、担水工等。员工收入大体有三项:(1)老板房租收入(营业额)和工人四六分成,老板得六成,员工占四成。月终由员工自行分配。(2)妓女(暗娼)在店卖淫得到嫖客钱抽出两成(即20%),归全店员工收入。(3)旅客打赏钱,管房人对旅客接待殷勤,服务周到,有些还到车站或轮船码头接客,很多旅客退房离去时,多会给打赏钱(即下栏钱),均属管房人个人所得。旅店老板很少参加店中实际工作,掌柜管财理帐,店务繁重,老板在年终会多给他一些花红钱(奖金)

惠州旅业经营规模可分为三个档次,高档的称大酒店:三十年代县城咸鱼街(即现东新南路)有南元、唐唐大酒店,楼高四五层,装修华贵,面临西枝江河畔,空气清新。多接待高官富商、华侨等上层人士。抗战前夕,惠州知名人士张友仁、周醒南、翟雨亭和几个港商合股投资创建了西湖大酒店(即现惠州宾馆望湖楼地址),建设西化,装修豪华,地处西湖风景区,环境幽美,专门接待省港各地来惠度假游览西湖的上层人士。中档的称旅店:府城大东门(中山东)有同乐和、大成行、光粤等旅店。建筑多是二三层楼,也处于热闹地带,客人多是来往客商的中层人士。低档的称客栈,府城市场附近有四海、大安、嘉宾、平湖等;县城有锦昌、金华、南昌、姓华等。建筑较为简陋,有些是平房,多设在小街僻巷,收价较廉,多接待各地贩卖猪、鸡、牛者和小行商。

抗战后,大酒店和旅店多遭日寇烧毁,无法复业,有些富裕之家房屋建筑较大,幸未遭日军破坏,就利用居所改为旅店,如县城翟雨亭的“东湖大旅店”,任寿康的“东园旅店”,叶芝东的“大东旅店”;府城骆凤翔的“西城旅店”,江仁杰的“大公旅店”。这些人利用旧居经营旅店,投资较少,容易获利。

经历了八年抗战磨难,惠州各行商店大部分资金耗尽,原来独资经营的多数转变为合伙经营。各行的批发商,为了鼓励店员提高经营积极性,重新订立行规,如布疋、百货、药材、海味、纸行等每单批发生意,加收百分之二佣金。佣金分配方案为:商店占一半,员工占一半(包括在职资方)。员工部分再按其职位高低、贡献大小分配。一般是司理(经理)、掌柜(会计)、行江(采购)、卖手(主办业务)、打杂、伙头(炊事员)等,不同岗位分别计:两份、一份半、一份、半份等,每月终结算进行分配。生意较好的商店,往往每月佣金比工资高。

金行的行规:黄金做的首饰,买卖都收佣金,卖出加百分之二,买入九八扣。各式金饰,如戒指、金链、手镯、耳环等另算加工费。金店生意,营业额大,毛利少,主要靠黄金一买一卖收取佣金和收入加工费盈利。资金大的金行除经营首饰外,以金条(又称金砖)、金钱的买卖比较大宗。金店将黄金熔成金条(五两庄)、金钱(一两庄),不另收加工费,以利于炒黄金买卖的人和行商买卖人携带,同时也利于一些怕纸币贬值,以储存金条为保险的有钱人。

解放前各行商店招牌取名有其一定的含义。如五金业和铁器手工业,所经营的商品多数是利器,例如:菜刀、猪刀、剪刀、镰刀、凿子、斧头等都要锋利,所以五金行业八家:全利、财利、发利、天利、吉利、德利、生利、永利和铁器手工业的如利、兴利、顺利、意利、荣利、万利等,都有个“利”宇,同时也取其大吉大利的好意义。牛皮店多取个“聚”字,县城西门口马路下一带计有远聚、仁聚、义聚、益聚、和聚、有聚等六家,因投资人全部来自南海罗村,加上为了使制牛皮技术不外传,均从罗村雇用工人。所以店名“聚”,取资劳双方均来惠州聚集营生,技术不外传之意。还有不少商店有个“记”字。这类多是独资小店、小手工业者,以店主名字加个记字为招牌。例如:万石坊谢荫开的谢荫记小百货,中山北魏昌开的魏昌记生果烟仔店,吴秋开的秋记单车修理店,水东街张亚平开的平记甜品店,廖发开的廖发记药店,西门口陈亚献开的献记茶居,东江河(沿江路)邓稳、范亚健开的邓稳记、健记木店等。

此外,还有一些商号因生意不景或股东不和而改组,重组后,他们不愿放弃原较有威望的招牌,宁可在招牌后再加上一个记宇,如远聚牛皮店后改为远聚成记,太白茶楼改为太白隆记,合昌平码行改为合昌兴记。以示该店与原股东无关。

 

本文根据市房产局住宅公司技术员黄奕全、东园旅店退休职工利敏尧和安然理发店老板陈岳等老人提供部分资料写成。

 

(原载《惠城文史资料》第13辑,邹永祥主编,惠城区政协文史委员会1996年编印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