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铁涌镇地方艺术小史
作者:彭芝楷(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5-07-31 23:33:57

 

惠东县铁涌镇群众素来喜欢看传统戏曲,民国时期,每逢年节或社庙祭日,总是要热热闹闹地请剧团演出,请外地的有海陆丰的白字剧,潮汕的潮剧,广州的粤剧,五华的山歌剧和木偶剧等;本地的有好招楼、田洋、小屯等几个正字剧团。常演的剧目有《秦香莲》、《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高文举》、《林招德卖水》、《张郎丢妻》等。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文化事业,号召各村建立文化站,成立文艺宣传队。比较有名气的还是好招楼、田洋、小屯村的正字剧团,其次是石桥村和光明村的粤剧团,赤岸、黄坑、油麻地、溪美,也有自己的剧团。当时各村的文化生活很活跃,结合当时土地改革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演出现代戏剧,如《白毛女》、《血泪仇》、《赤叶河》等。1966年,在麻石路还建有一幢可容纳800多名观众的“铁冲电影院”。从公社化至20世纪90年代末,此电影院还经常为群众放映电影和供文艺团体公演节目,本镇(公社)也经常在此召开全镇“三级”干部会议,后来,该电影院停止使用。

“文革”期间,各村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主要演出八个样板戏,如《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沙家浜》、《龙江颂》等。

改革开放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铁涌的群众文化娱乐有了新的变化。年轻人热衷于轻音乐、卡拉OK和摇滚音乐,为此酒店休闲场所的歌厅、舞厅应运而生。乡村办红白事也觉得请西洋乐队来凑热闹讲气派,原来各村成立的文艺队相继解散,而小屯、好招楼成立的西洋乐队却大有市场。现在看传统戏曲的观众大多是中老年人。为了让群众都能参与,每逢年节或神生节日,各村除了上演传统戏曲外,还增加一场演唱会,使节日的气氛更加热烈。如铁涌老街的紫竹庵,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至清明节,请来湖北、安徽、江西等外省的黄梅戏剧团或本省潮剧团、粤剧团演出节目,大张旗鼓地连续演出十几天,同时还放映电影,紫竹庵也由此成了铁涌圩镇群众文化活动最热闹的场所。

铁涌还有一班民乐队,民乐队由乐手自由组合,搭班。这些乐手平时各自有自己的职业,业余时间或晚间练习。

先前,民乐队只演奏广东音乐、潮州音乐之类,后在黄石生和杨成斌(他俩原是部队文工团的乐手)的带动下,群众学民乐的积极性甚高,特别是拉二胡,有6080人,1994年参加惠东县首届文艺汇演就有铁涌的二胡齐奏《奔驰在千里草原》并获奖。近年,退休教师、中国大众音协会员、惠州市诗联学会会员、市音乐家协会会员黄水泉创作的有地方特色的歌曲也很受乐队喜欢,其作品《中华好汉》(石顺义词)、《望月亮》、《咱老百姓过日子》(赵先政词)、《铁涌是个好地方》、《桃源浪暖》(黄峭山词)、《木棉红》、《美丽惠州我的家》(贾慧敏词)等十三首作品在《中华之春中国民族歌曲选粹》发表,并在全国演创大奖赛中获得十大金曲金奖、精品金奖、银奖、铜奖等多个奖项。其中《美丽惠州我的家》被录制成CD和MTV在全国宣传,参加全国十大音乐城市的评选。《铁涌是个好地方》在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成立100周年的晚会上演出,气氛热烈。得到镇委、镇政府领导的好评,时任镇委书记冯育峰当即表态要给一笔经费把铁涌的民乐队办好,使在场的民乐队员受到很大鼓舞。

铁涌的舞蹈队成立较晚,改革开放前几乎空白,随着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铁涌群众从欣赏到喜欢。真正成规模的要数铁涌新政府大楼落成以后,每晚在通往镇府的大道上,有陈兰兴等青年舞蹈队和董秋蓉、陈红娟等中老年健身队的身影,引来很多围观的群众。音乐声响彻云霄,热闹非凡,为铁涌圩镇添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