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关于梁永泰生平史料的若干补正
作者:廖辅叔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2-07-24 10:13:12

 

在我动笔写关于梁永泰的文章之前,我曾经托我在广州的老明友杨重华找梁氏遗属提供材料。由干想要的材料迟迟不来,我只好裁戎记忆所及写成短文《记木刻家梁永泰》。到了杨重华转来梁永泰遗孀老慕端从美国写来的材料的对候,拙文早己忖印了,当然不可能改写。不过老氏的材料有些地方是可以补充拙文的疏漏以至纠正我的讹误的,实在应该摘录出来以补拙文的不足。

梁永泰的母亲是一个剪纸艺人,能剪各种花鸟虫鱼,又能刺绣花鞋花帽。就凭这套手艺,地挣到一些钱维持她寡母孤儿的生活。永的的艺术才能无疑也得自他母亲的遗传与熏陶。

老文说永泰1937年在国民党政府筝七战匡政治邵从事抗日宣传工怍。那是她记错了的。第七战区政治部1941年才成立。永泰1938年春天参加工作的机关是第四路军(第十二集团军)政训处。七月,第四战区政治部成立,他调到那里工作,分配到第三组,开始与黄新波共事。当时他们都很年轻,所以大家都管他们叫波仔和泰仔。

1942年秋至1943年春他在粤汉铁路艺术教育队工作。他计划创作一套《铁的动脉》作为他在第七战区政治部创作的抗战画集《血的动脉》的姊妹篇。1944年完稿,交赣南一家印刷厂印刷。不幸日本侵略军进攻赣南,全书原板丧失。现在只存有当初拓印留底的十余幅,这是非常可惜的。

老文说永泰1943年夏到韶关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版画。这可能是1942年之误。因为他去艺专上课,还没有一个像样的文件夹装他的材料,要我的一个皮包借给他用。我那时刚从昆明回到韶关。那是1942春天。在此之前,他还照着我两个哥哥的面貌描画我父亲的遗像,准备在追悼会上悬挂。我父亲是在日本侵略军第三次攻陷惠州的时候被日军放火烧死的。1943年夏天我已经离开韶关到桂林去了。

梁永泰工作过的机关除上述各处外,还曾在重庆法国新闻处担任美术编辑(1944至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离开重庆,担任香港《星岛日报》、《星岛晚报》以及英文《虎报》美术编辑。1952年从香港返广州定居,在中华书局编辑室任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他是协会会员,并任美协广州分会常务理事。1952年广州苏联展览馆建立,1955年武汉苏联展览馆建立,他都曾经协助苏联美术专家沃伦佐夫进行展览馆的美术设计。

1955年永泰在武汉长江大桥工地体验生活,计划创作一套《长江大桥》组画。已经写好了创作计划及每幅版画的标题,而且动手刻了一幅《管柱代替了沉箱》,介绍造桥先进技术的新作。这套组画已经与《长江文艺》编辑部签订了出版稿约。可悲的是一场意外的变故破坏了整个计划,连作者本人也从此永远离开了人世。

这场悲惨的事故是他与柯华抵达小伶仃岛之后发生的。当时一队巡逻兵以为他们俩人是国民党特务,立刻向他们二人开枪射击。柯华当场中弹身亡,永泰是重伤之后急救无效,第二天,即1952年11月18日不幸逝世。我文章里面说他当场身亡,明显是传闻之误。

他的作品《从前没有人到过的地方》,1954年参加全国美展,自后全国各地有数十种报刊选它作为封面、封底或扉页。《苏联画报》及《文萝报》都在显著地位刊载。1980年前后这幅版画与其他一些名作一起送到英国、法国及东欧展览,而且已经被北京军事博物馆及南京博物馆收藏,又与他的其他佳作《小渔港》及《从莫斯科送来的》(指两只北极熊)收入《新中国十年美术画集》及《广东美术十年画集》。

他的作品《铁的动脉》在重庆得到一个美国人的赏识,那个美国人回美国之后曾出版一本版画集,名为《黑与白的中国》。图片之处,还有解说,《铁的动脉》的部份版画即在其中。

梁永泰经历过童年穷苦的生活,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他在粤汉铁路艺术教育队工作的时候,居住的条件十分恶劣,经常是在邮车上甚至在运货火车的铁皮卡上过夜。要刻画,连一张合适的桌椅都没有。照明只有煤油灯甚至于桐油灯盏。冬天下雪,火炉是没有的。手脚冰冷,只好烧一个手提炭炉,放在身边,手冻僵了,烤一会,然后再动刀。经常这样工作到深夜。

以上是永泰遗孀的材料对拙文的补充和纠正。此外我最近在《中国现代版画史》里面看到的有关泰仔的一些材料也值得摘录出来,以补前文所未述。

1940年夏天,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广东分会成立,永泰是负责人之一。这个时期还发表了他的组画《游击队夜袭张八岭》,共分八幅,描写游击队夜袭津浦铁路张八岭车站,击毙敌军三百余人,炸毁了敌军军用车八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

1942年中国木刻研究会挑选了一百零九幅作品送往美国展览。但是历时半年,总听不到展出的消息。直到1943年“七·七”抗日六周年纪念,美国《时代》杂志为纪念中国民族解放战争,才刊出《中国木刻之页》,七幅作品,其中就有梁水泰的一幅。看来美国出版的《战时中华》也收入梁永泰的作品。

1944年梁永泰与荒烟、吴宗翰将福建举行的“中外版画展”移到江西赣州展览,同时又增加了梁水泰与荒烟收藏的外国作品二百余幅,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公认打破了历次展览的纪录。

1946年元旦,延安举行木刻展览会,展出作品一百八十多幅,参加展出的有重庆木刻家作品九十四幅,其中也有梁永泰的作品。不久,永泰去了香港,与张光字、廖冰兄、黄新波、陆无涯等组织“人间画会”。五月初,举行了一次展览会。名为“风雨中华”,共展出一百六十多幅作品。这些作品分别发表在《华商报》、《群众》及英文版的《中国文摘》。其中一部分作品还由史沫特莱的好友,美国进步女画家格莲荷特选送到美国展出,扩大了这些作品的国际影响。

《中国现代版画史》插图邵分收有永泰的一幅作品《上水》,是描写铁路工人的劳动生活的,画面的中心是火车头停在那里,几个工人分别承担灌水和传送的任务。图下注明作于1944年,事实上是1942至1943年在粤汉铁路艺术教育队工作期间的产物。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的《新木刻运动》词条里面,说到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根据会员分布情况设立许多分会,其中广东分会由刘光、梁小泰主持。这个“梁小泰”的“小”字也许是“永”字之误。因为《中国现代版画史》提到那段历史,说是由刘仑、梁永泰、蔡迪支主持会务。还有大百科全书里面所说的刘光,是否即为版画史里面所说的刘仑?如果是刘仑,那可又是惠州的另一位美术家哩。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求》里面叙述到国统区木刻作品的时候,其中有一种称为“梁和泰的《铁的动脉》”,是不是不同的作者制作了一套与梁永泰的创作同名的作品。我不是木刻界中人,不了解具体情况,是不敢妄下断语的。

1993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为庆祝建馆三十周年,举行馆藏精品的展览。我去看了,赫然又见梁永泰的杰作《从前没有人到过的地方》。我们泰仔的遗作已经属于代表国家水平的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精品。欣慰之余,更不能不为他的早逝感到无限的痛惜。

 

(作者是惠州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