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曾四次侵占惠州。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惠州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此段历史。
据回忆,日军四次侵占惠州的具体时间是:
第一次:1938年10月15日;
第二次:1941年5月3日;
第三次:1942年1月3日;
第四次:1945年8月14日。
1938年10月15日,日本第一次进犯惠州时,给惠州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日本飞机投弹炸毁了东新桥,使惠州府县两城交通中断。水东街、塘下鱼街等各铺户遭焚烧或劫掠,损失数千万元以上。1938年10月17日,日军暂时退出惠州。25日,我们全家回到文兴街壹号廖佩鎏本宅。当时,家中屋盖被烧,家中仙人画像、各种珍贵字画及藏书被焚毁,碎纸满地,令人触目伤心。惠州名人廖佩珣(晚清进士)在高营房廖屋,廖计伯(廖青主之父)在朱紫巷廖屋,亦遭到如此厄运。
这期间,为逃避日机轰炸,惠州百姓避往郊区佛祖坳、竹园阁、今市中心人民医院及公共汽车站一带,日夜不得安宁,生活处在艰难困苦之中。不少人被迫卖儿卖女,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有一次,我母亲和姐姐因躲避不及,被日军追上,遭到毒打。日军拔出金光闪闪的东洋大刀,架在母亲和姐姐脖子上,恶狠狠地吆喝着,作出要杀的姿势,母亲和姐姐被吓得直发抖,跪地求饶,幸未遭杀害。我家避居望江梁村,后因躲避日军追杀迁居岗头尹村。母亲带着两女一子逃到乡下,无依无靠,极度艰难。由于生活无着,大姐廖巽媱很小就出嫁了,二姐廖巽足被卖往乡下给人当童养媳。剩下我们母子两人,相依为命。我们依靠母亲从乡下挑番薯、芋仔进城卖,或替人钉纽扣、绣花苞,替店铺担水,替医生拿药箱等微薄收入糊口。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我们返回惠州金带街廖家祠。我们帮族人看管祠堂,不用交房租,经常吃野菜杂粮,有时到昌明小学排队领取饥民粥。因饥民太多,进门时极度拥挤,将我推跌地下,别人从身上踩过,还有豆腐乳水溅入眼内,十分难忍。母亲见状,心痛不已,不再让我再去讨饥民粥了。我只好到茶楼饭店买些剩饭菜煮来充饥。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牢记那段屈辱的历史,警醒国人,保卫国土,寸土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