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蓝田瑶族‘舞火狗’习俗是岭南瑶族文化发展的活化石,这一原生态的民俗活动也保留着中原地区远古文化的遗韵。”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霞说,民俗文化是一种仪式感极强的文化形式,这种仪式感在“舞火狗”仪式中,体现在大量的祭拜礼仪上,动画片如何把这种庄严而神圣的仪式感体现出来,剧情与对白的设计非常重要,如何表现这一文化和习俗,引发人们的同感和认可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需要专业人士的集体创作。 ◆故事情节 地域文化元素不可或缺 “拍摄龙门农民画动画片《舞火狗》要注意载体和内容之间的关系,题材和形式之间的关系,用动画的语境和语言去表现特有的文化现象。避免以往剧本注重说教和教育意义的毛病。”王海霞提出,要做到故事性与趣味性、知识性结合,人性化地展现故事情节。民族性地域性的题材往往受到传播和接受的限制,但若处理得好,反而会起到强化故事背景和突出特色的作用。如香港的《麦兜故事》中标志性的尖东、山顶、茶餐厅、许留山和张保仔洞,时刻提示着观众,这是香港,这些元素和语境成为了解香港的新途径。 她还说,龙门农民画动画片《舞火狗》还要塑造鲜明的个性化形象,这是剧本和影片的灵魂。日本的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米老鼠和唐老鸭》(山姆大叔性格的载体),国产片《大闹天宫》(孙悟空)、《哪吒闹海》(哪吒)、《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等等。 ◆动画形式 农民画艺术形式与动画形式要素十分契合 王海霞指出,农民画是充满乡土气息和民俗色彩的民间绘画形式,造型稚拙夸张,充满张力;色彩鲜明,主观性强,风格上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龙门的农民画其特色是在一般的农民画特点之外,还具有突出以线造型的特殊性,线条完整、连续。农民画和动画在形式感和精神特质上十分契合。这些,都为二维动画的形象创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龙门农民画动画片《舞火狗》是一个大胆和具有创意的构思。美术形象的创作,根据农民画风格进行形象提炼和整合,可以更加凸显舞火狗的地域文化特色,对于宣传和保护活态文化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她说,拍摄过程中可以借鉴的动画片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九色鹿》(1981年),该片采用敦煌壁画的形式;《阿凡提的故事》(1979年),它采用了木偶形象来塑造阿凡提这一传奇人物,深受欢迎。 王海霞建议,动画片拍摄出来后,可以利用市场运作,上世纪90年代拍摄的国产第一部市场化运作的《宝莲灯》动画片,彻底改变传统,该片邀请了张信哲、李玟、刘欢三名大歌星为影片献唱,还请来陈佩斯、宁静、徐帆、姜文等影视明星为动画配音,这是建国后第一部市场化运作的原创动画电影,当时2400多万元的票房。市场运作过程中还可以衍生动漫形象注册的商标使用权等产品链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