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学时代就开始熟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词句的我,理所当然算得上是一个“苏粉”。中国自古就有“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故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然“尚友”于今人是何其难也!同理我们在品读苏东坡的大量精品,流芳千古之作时,我们难免想更多了解作者,更有对其创作时间和背景了解的欲望。我辈乃无名凡夫俗子尚有此想,况其他高人和大家难免不会有此种想法。所以此愿可谓念念于心。不想,近期陈雪老师的《东坡寓惠诗文选注》一出,即可让读者和“苏粉”了此心愿。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惠州人或者寓惠的新惠州人,乃至所有喜欢苏东坡诗文的朋友们更是一种福音。
初捧此书,顿觉份量极重,翻开书页,顿时让我们仿佛回到了千年前惠州的那个东坡时代。所以我认为说这本书是对“东坡寓惠时代的重构”一点也不为过。作者按其创作时间先后,以“诗词”“文赋”“文论”和“铭诔”四大类编排,并附简注和简析。尽管我们也读过不少各种古代文学作品选集、集注等,然以先贤苏东坡之一地所创作作品,做时间、人名、地名、引典如此详细考证之书实为少见。实为我辈学习之楷模,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完全以东坡寓惠的时间、地点来展开他的诗文。由于时间年代久远,有些尚不足完全证明某时某日,所以作者又不完全拘于格式完全雷同作注,而是给予空间,尊重事实。如在对《朝云诗》的简析中直注:“此诗宋绍兴元年十一月作于嘉祐寺。苏东坡十月二日抵惠,十八日迁往嘉祐寺。”这实际是给读者指明了具体时间的,如推理自然在十月十八日到十一月初之间。这实际是给予了读者思索和推理空间。而作者在为《寓居合江楼》做简析时,除了开头说“此诗作于宋绍兴元年十月。合江楼是苏东坡抵惠入住的第一间寓所。”外,还在最后引用了《苏文忠公诗注集成总案》有记,“合江楼在三司衙门之中,为三司按临所居。公到日,有司待以殊礼,暂请居之。”实际上在补充说明指明,该作品有可能是当日到惠州而写,当然有可能是往后几天,由于无法考究到具体那一天,便只有留给后人遐想和考据了。而《咏汤泉》则直接说:“此诗作于宋绍兴元年十二月十二日,”。《右军斫脍图》也是直接说明“宋绍兴二年正月十二日作品。”可见作者治学的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其二是对东坡诗文当时背景予以详细解说让人如临其境。如在《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的简析中说:“江上的晨雾如云如纱,寂静无声地打湿了桂花,海边的毛毛细雨如羽毛般轻巧,挟带着一股清凉滋润着荔园。”《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中简析:“作此诗时苏东坡已居住在松风亭下的嘉祐寺,松风亭在嘉祐寺的后山颠,山路蜿蜒,怪石嶙峋,山上有梅花,山顶有古松数十棵,松下有亭.....”再如《残腊独出》其一解析说“......是作者沿着江边城墙,顺着弯弯曲曲的小径漫步,一直走到栖禅寺所看到的情景,令人遐想绵绵”。等等,让人如临其境,仿佛和诗人在斯时斯地对语,享受斯时美景。
三是对东坡诗文的某些典故不拘泥于前人的注解,而是加以旁征博引,让人在阅读文豪作品的同时,更多深入到文化内核深处,触摸到诗文本身的灵魂。如《和陶咏二疏》对“免冠谢陋举”中的“陋举”简注、《天华宫》对“天华宫”的简注都予以精雕细琢,考究再三。在《东坡酒经》中对“瓮按而井泓”不仅采纳了《说文》对“泓”的解释,同时还详细用《北山酒经•曝酒法》的说明。又如《记游松风亭》采纳《舆地纪胜》记载,同时揣摩到“文章流露出诗人游览时轻松愉悦心情,显示了其对待贬谪的旷达态度.....”实际是在旁征博引的同时,直达原文作者的心里。
四是作者不是直接引用古文,而是更多地采用现代语言来解说,缩短了当代读者与古文的阅读距离。几乎可以说,作者在全书的所有《简注》和《简析》都用了现代文,如《题白水山》中简析中所说“当地父老对苏东坡说,等荔枝成熟可食时,你要带酒来.....”活脱脱的现代文,而且生动活泼。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这样无疑缩短了当代读者与古文阅读的距离,让本书更为可读。
花一段时间读罢全书,一组数据更是让我辈为之更加敬佩。想想其中选取诗词一百首、文赋三十三篇、书论五十篇、铭诔十八篇。整个书达455页之多,不耗费些脑细胞,显然是不足以成书的。由于几年前多次向陈雪老师讨教的机缘,我也陆续有机会得以拜读初稿,成为这本书的早期读者之一。也正是这样,得以多次见陈雪老师伏案书写或校对此书稿件。吾辈对其严谨治学,精勤不倦的文学情怀油然起敬!了解陈雪老师的同行更是知道的,其实这本书从构想到定稿,几乎花了十年之久,其参考和校对书目又何止万言?案牍之苦,执笔之艰辛自然可知。拜读到新书,更感觉到书的厚重,印刷之精美,治学之严谨。则拥有此书自然是怡然自乐也!而读完本书,也就更能感受到陈雪老师对大文豪东坡诗文的理解,更深层次地说,其实本书是对那个时代的重构。让读者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穿越到千年前,仿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和你我之间——在一个初春烟柳花开的时节,一位由天上贬谪到人间的东坡或停步于西湖,或行走于汤泉,或吟诗于屋檐,或作画于案牍,而你我就在东坡旁边或聆听,或临摹,或唱和……
作为这本书的忠实读者,无疑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