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惠州市文广新局、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举办了“弘扬‘岭东雄郡’雄武气魄,为建设一流城市提供精神动力”研讨会,笔者应邀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发言,分别对维护惠州早期的历史定论和准确界定惠州历史定位、“岭东雄郡”建制的发源传承和打好这一品牌为建设一流城市服务等问题,发表了个人的观点,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维护定论
所谓“岭东雄郡”,原指的就是成立于南朝的梁化郡。笔者认为,它为人所熟知,主要是源自于明代万历年间,建立于惠州城的刻有“梁化旧邦、岭东雄郡”八个字的大牌坊,“岭东雄郡”是与“梁化旧邦”一起出现,相伴而立,为人所认识的。它与此前在梁化建立的傅罗县、博罗县,是一脉相承、互为因果的。由此,可以说,梁化这个地方,笔者用三句话来概括,就是惠州乃至周边地区的“建制发展之源、置县立州之基、人文历史之祖”。然而,“岭东雄郡”的产生,有着境内早期建制的基础。换言之,它是在秦代境内置县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是与早先置县历史连贯相通。
惠州是一个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史可查的建制从秦代就开始,历史纵贯古今。据大量的志书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略定陆梁地后,在梁化置南海郡属傅罗县,县治在梁化屯;三国吴末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傅罗县改名博罗县,县治在梁化屯;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南海郡东部划出新置东官郡,随后在博罗县(治所在梁化屯)属地析置欣乐、安怀县;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置梁化郡(又说东官郡改为梁化郡),郡治在梁化屯,辖今惠州市惠城、惠阳、惠东全境及河源、宝安、汕尾部分地方。梁化置郡后,原在梁化的博罗县治所始迁至浮碇岗西麓(即今博罗罗阳镇东侧葫芦岭)。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梁化郡置循州(惠州),设立总管府,成为惠州府治的开始。可以看出,秦代傅罗县是惠州境内第一个建制县,南朝的梁化郡是惠州境内的第一个建制郡,隋初的循州是惠州境内的第一个建制州。笔者初步统计一下,在现今惠州境内的梁化,从秦代至隋初,设置县郡共804年,其中设县718年(傅罗县480年,后改称博罗县238年);设梁化郡86年(有说东官郡先徙治梁化6年,时间未计在内)。
梁化县、郡的设置变化到迁徙废弃,《惠州府志》《博罗县志》《归善县志》《惠州市志》《惠东县志》均有明确的记录,宝安、河源等周边县区的史志也有同样的记载, 甚至也包括《惠州年鉴》《惠城年鉴》《惠东年鉴》等各种史料丛书,对梁化的“置县建郡”都如出一辙,毋容置疑。其中明代编修的《博罗县志》(崇祯本)中,有明代进士、惠州明朝著名三尚书之一的韩日缵撰写的《序》(韩系明代著名史志大家,崇祯皇帝也赞过他的“实学、史识”),现援引其中的一段文字:“最古置县自秦始皇三十三年,与龙川并隶于南海郡,龙川令尉佗保有岭表,而博罗县令姓名不著,岂才不佗若耶!县治梁化,在迤东百余里,后析县地为归善海丰,置梁化郡,徙治浮碇岗西,自梁武帝天监元年,今仍之,数千余年......”序文末署:“崇祯庚午 邑人韩日缵”。这是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韩日缵为《博罗县志》《序》中写的一段文字。《博罗县志》(崇祯本)现也作为博罗县历代经典文化丛书之一而重新整理印发。
从古今绝大多数的的各种志书史料记载,惠州早期的建制发展都较明晰和统一,尤其是梁化建郡及其以后建州,更是高度一致。但在早期的置县这个历史节点上,存有争议。有的甚至仅凭古书的个几则记录,把傅罗在梁化的秦置县年代(秦始皇三十三年即公元前214年),推后至汉置县(汉武帝元鼎五年即公元前111年),罔顾古今绝大多数志书已成定论的记载。试问:明代朝廷尚书、杰出史志大家韩日缵,现代著名文史专家、时任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的张友仁,就没看过那一二则记录的古书而贸然认定“秦置县”?可以想象,学富五车的韩尚书、张馆长撰志,在史海浩瀚中,定是博览群书,择其绝大多数史书都认定且证据充分的定论表述而为之。
笔者估算一下,其他史书不计,从古代明朝韩日缵的《博罗县志》及后来的《归善县志》、《惠州府志》,到现代的《惠州市志》、《博罗县志》(重修)、《惠东县志》等市县志书及《陈江镇志》、《平山镇志》等一大批乡镇和部门的志书,再到《海丰县志》等外地志书,均众口一词,众“志”一调,一致认定“秦置县”而记载其中,形成惠州早期历史的主流定论。因此,笔者认为,对“秦置县”的主流认定所形成的正确、科学定论的记载,凝聚着古今史志专家和现代广大方志专业工作者、文史工作者的智慧和共识,务必倍加坚守和维护!诚然,对“汉置县”的说法,虽也能找到一些另类的依据,但只能作一般的参考和探讨。探讨归探讨,但绝对不能取代“秦置县”的主流定论。史者擅为,更应谨慎,也不应该。同时,对个别误用错用“汉置县”的载体,应采取否定之否定方法予以纠正,恢复主流正确的定论,以求惠州古代早期建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准确定位
首先,是准确定位历史。正如韩尚书定论的“最古置县自秦始皇三十三年,与龙川并隶于南海郡”那样,梁化的傅罗县亦与龙川县、番禺县(南海郡治)并列,成为广东境内最早的古县之一(同期置县于公元前214年)。梁化建县与龙川、番禺同期,建郡(梁化郡)稍后,但其县郡同诞生在一个地方,省内少见。建邦(邦国部落的缚娄国)那就更早了。可以说,梁化(惠州)历史久远在广东位于前列,其比省内大多数市、县的建制历史起源都要早,具有厚重的早期历史底蕴。遗憾的是,惠州这一历史定位赋予的珍贵品牌,历来被忽视,导致人们“只识北宋东坡谪惠,未知秦梁建县郡”。就早期历史地位而言,有悖于惠州悠久厚实的历史底蕴。笔者认为这块短板必须补上,为早期惠州的历史给予准确的定位。
纵观惠州建制历史,其中有几个历史节点,尤为重要,亮点也很突出:一是秦在梁化置傅罗县,奠定惠州建制的最早起点;二是南朝建梁化郡,建制升级,陆梁境域扩大;三是隋初撤郡迁建循州,从此在循州(惠州的前身)形成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四是北宋天禧年间,由原循州改名的祯州,最后改名为惠州,从此诞生“惠州”之名,并在北宋年间,出现了苏轼谪惠4年带来的大放异彩的历史亮点;五是明清时期,惠州历史文化承上启下,州府所在地的惠州城区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建筑物,境内平海古城拔地而起,出现了明代著名三尚书叶梦熊、韩日缵、杨起元等;民国时期的战争年代,诞生了全国有名的“东江红都”,孕育了东纵、江南支队、边纵、惠紫边区、粤赣湘边区等人民武装组织和红色区域,涌现了叶挺、邓演达、廖仲恺、廖承志、罗仲霍等一批叱咤时代风云的著名人物。可以说,惠州境内不但底蕴深厚,历史悠久,而且物华天宝,人文渊薮,素有“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之誉, 无愧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其次,是准确标注“岭东雄郡”这张名片。广东境内,潮州享有“岭海名郡”美誉,源于建在海阳县(今潮州市)的义安郡;韶关拥有“岭南名郡”称号,源于建在曲江县的始兴郡。而我们惠州享有的就是“岭东雄郡”,源于建在梁化(今惠东县属)的梁化郡。但是,过去我们惠州打出的是“岭南名郡”、“粤东重镇”等称号。这既定位不准,也不规范,还与人家重复运用。所以,惠州应统一使用“岭东雄郡”称号,这不但符合历史和地理的定位,而且已有明代“梁化旧邦”“岭东雄郡”牌匾的印证。
三、打响品牌
(一)树立标识。梁化的“邦、县、郡”历史是早期岭东“陆梁归化”和客家化嬗变历史,同时也代表了惠州早期的发展历史。“梁化旧邦”“岭东雄郡”牌坊,印征了梁化从古邦(春秋战国南蛮古国)到古县(秦时在梁化屯建傅罗县,南朝从梁化迁至浮碇岗即现博罗境内),再到古郡(南朝梁化郡)的悠久历史,为当时惠州府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为了更好地把惠州(梁化)历史发展连成一体,共铸品牌,凸显惠州固有的最早的文明历史地位,加重现代文明惠州的历史份量,有必要尽快重建“梁化旧邦”“岭东雄郡”大牌楼,使其成为一座最重要的惠州历史标志性建筑物。重修古郡牌坊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和原貌,牌坊两面的“梁化旧邦”“岭东雄郡”八个大字,蕴意深远,互为照应,缺一不可。同时还应讲究排列位置,“梁化旧邦”为正面,“岭东雄郡”为另一面。牌坊重修的地点,笔者建议,第一选地最好在惠州建制发展之源的郡治所在地,时为全郡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的梁化,这是最名正言顺,更合规合理。而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古牌楼,是惠州府为了纪念惠地原早隶属于梁化旧邦和梁化郡的历史,慎终追远,数典记祖,而就地在州府治所建起来的,这是可以理喻且有必要。因而重修牌楼时可以作第二选地考虑,在老牌楼原址复建。如若选在梁化,可在梁化镇入圩口处设立(或惠东平山往梁化入口处的白泥坳坳下的梁化屯或惠州往梁化入口处的七娘坛)。笔者认为,重修旧邦、雄郡牌楼,树起的是惠州历史标识,修补的是惠州早期的历史空白,凸显的是惠州厚重的历史底蕴,是丰富惠州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一大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顺带一提的是,关于“岭东雄郡”这个名片使用问题。从前面所述的梁化建制发展可以看出,笔者认为,原属梁化郡管辖的地方都可以打,而最有权利打的就是“岭东雄郡”的发源地梁化。理由有三条:
一是梁化郡建在梁化,它是在梁化“秦治县”发展七八百年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惠州全境及周边地方古代的“置县立州”的建制发展之源和人文历史之祖。时梁化郡管辖岭东一大片地区,但郡治所在地和政治文化中心在梁化,这只是点和面的关系。
二是“岭东雄郡”指的就是岭东的“梁化郡”,更准确一点说,就是梁化郡治所在地的梁化这块古老的陆梁之地。梁化建县200多年后至东汉时,现在的惠州城及周边当时还是“虎狼宅之”;到南朝梁化由县“升格”为梁化郡时,惠州城区也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而且一直都在梁化(县郡)的管辖之下。隋初起,州郡一级政治文化中心才迁至惠州城,因此“雄郡”之名,姓“郡”而不姓“州”,假若是特指惠州的话,那就可称“岭东雄州”了。
三是“岭东雄郡”是与“梁化旧邦”一起出现,两者结合,紧密相连,而且刻在牌坊上,“梁化旧邦”还处在正面的位置上。
诚然,惠州虽不是“岭东雄郡”的“始作俑者”,但原来梁化郡辖区大部分后来已成惠州属地了,郡治也外迁,惠州成为新的老大,从外延辖地、历史延续和现今档次地位的考量,由地市级的惠州来使用“岭东雄郡”这个名片较为合适,而且有利。但不可否定现今梁化对“岭东雄郡”的“最有使用权”的地位,否则就成为“数典忘祖”了。当然,原梁化郡辖区即现在的惠东、惠城、博罗、惠阳、海丰、河源、紫金、宝安等县一级建制单位,也可以一定的方式使用这个名片。正如“东江红都”,这称号惠州、惠东可以用之,但它特指的是高潭,更准确地说是高潭的中洞,中洞是点,惠州是面,最有权利使用的当然是高潭中洞。然而,由惠州使用“东江红都”这个名片,也许就更好更有利。
(二)重视抓点。笔者说的点就是历经古代八百多年县郡治所,岭东雄郡的发源地——梁化。换言之,抓点就是抓基础建设,抓品牌建设。梁化早期的历史就是岭东的县郡历史,代表了惠州早期的发展历史。没有梁化,就没有“岭东雄郡”,关注梁化,就是关注“岭东雄郡”品牌。笔者认为,目前要进一步加大对古郡梁化建设的关注度和支持都。重点抓两条:
一是继续抓考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梁化花树下(梁化屯东南约5公里处)建设水库时,出土了一批早期的珍贵文物。之后又陆续在梁化屯等处发现一些残存的古代遗迹和文物。在出土的古代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戈、石锛、石镞、石铲等,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鼎、陶碗、陶罐等,还有隋唐时期的“崑山片玉”石磨等。这些珍贵文物分别收藏于省、市、县博物馆,有的为全国仅有,有的分别成为省、市、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84年,县文物普查组又在梁化发现有东汉时期的墓砖和春秋至秦汉时期的云雷纹、米字纹、方格纹、水波纹等多种几何纹饰的陶片。2014年3月,还在梁化屯发现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小石锛、周朝时期陶器、唐宋古钱以及一些明清时期的瓷块等。相信今后还将会不断有更多、更重要的新发现。因此,有必要重新制定出科学的考古计划,组织专家和考古工作者深入调查,重点挖掘,科学鉴定,更多地掌握梁化古县郡的考古材料,不断丰富“岭东雄郡”的内涵。
二是抓配套的基础建设。点的建设影响面的雄武。务必高度重视“雄郡”诞生地的建设,要像抓古代东坡先生谪惠和现代红色“东江红都”的遗址遗迹及其他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样,抓好“老祖宗”基地的配套建设。包括展示古县郡的遗迹、文物、牌楼和展览馆的建设,以及交通、水电、环境等配套设施建设等。建议最好在梁化屯兴建一个古县郡纪念园地和展览馆(室),并首选在梁化屯复建一座“梁化旧邦”“岭东雄郡”牌楼,打造代表惠州早期历史的古色品牌。并使之与梁化已有的古村落、古建筑、梁化梅园、梁化梅菜、梁化美食等梁化元素有机组合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亮点。
(三)用好名片。“岭东雄郡”是一张名片,也是一个品牌。说起品牌,央视在播出的各省城市旅游宣传广告语,也是其中的一个形象宣传品牌。例如湖北是“荆楚大地,灵秀湖北”,山东的曲阜是“孔子故里,东方圣城”,临沂是“书圣故里 中国临沂”,河北的邯郸是“名城邯郸,古赵文化”,我省的中山是“伟人故里,锦绣中山”等,就蕴含历史文化的精粹。我们惠州在央视播的是“中国惠州,惠民之州”,也很好。但笔者认为,如改为“岭东雄郡,惠民之州”或“东江红都,山海惠州”“罗浮奇秀,美丽惠州”,那就更有历史文化内涵。
品牌之重要,不言而喻。当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岭东雄郡”,一下子声名鹊起,可以看出“岭东雄郡”品牌之分量。为此,我们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究其源,护其根,正其名,深挖其内涵,拓展其外延,铸造好品牌。在此基础上,理直气壮地亮出名片,打响品牌,用好品牌。扬其威,壮其雄,利其用。以我们陆梁的坚毅、古郡的雄武,结合南海的广博、罗浮的隽永、西湖的精湛、南昆的深邃,融汇“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新时代惠州精神,奋力开拓,砥砺前行,建设美丽的惠州,打造一流的城市,再创惠州的辉煌!
附:其他援引
◎惠阳县建制沿革一览表
历代年号 |
公元 |
隶属 |
建制名称 |
县城所在地 |
虞夏 |
扬州 |
|
|
|
周 |
越 |
|
|
|
周显王 |
楚 |
|
|
|
秦始皇三十三年 |
前214 |
南海郡(引者补注:傅罗县) |
|
梁化屯(今惠东) |
汉高祖元年 |
前206 |
南越国 |
|
梁化屯(今惠东) |
汉武帝元鼎六年 |
前111 |
南海郡博罗县 |
|
梁化屯(今惠东) |
汉献帝建安八年 |
203 |
交州南海郡博罗县 |
|
梁化屯(今惠东) |
东吴永安七年 |
264 |
广州南海郡博罗县 |
|
梁化屯(今惠东) |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 |
331 |
广州东官郡 广州南海郡 |
欣乐 酉平 |
|
南宋武帝永初元年 |
420 |
广州东官郡(治东莞大朗) 广州南海郡 |
欣乐、安怀 酉平 |
|
南齐建武四年 |
497 |
广州东官郡 广州南海郡 |
欣乐、怀安(治梁化)? 酉平 |
|
南朝梁天监四年 |
505 |
广州梁化郡(析南海置) |
欣乐、怀安 |
|
◎《惠州史稿》:“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平百越,置南海、桂林、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傅罗、中宿等县”。
◎民国《博罗县志》:“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平陆梁地,置南海等三郡,统番禺、傅罗、揭阳等县”(与明崇祯本《博罗县志》记录一致)。
又《博罗县志》:“梁武帝天监四年(505)析南海郡置梁化郡,即博罗旧治,徙博罗于浮碇岗之西,即今县城。”
《惠州乡镇》(惠州地方史志丛书 1995年1月出版)对博罗“罗阳”的记述:“罗阳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它是广东省内历史最悠久最稳定的县治之一。在503年(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博罗县治从梁化迁至浮碇岗(俗称葫芦岭)之西后,因当时城内外大榕树很多,又有榕城之称。”
◎海丰县历史沿革:
海丰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东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种植,生息繁衍。《禹贡》有九州之说,时海丰属九州中的扬州南境;《周礼•夏官•职方》称为藩服之地;春秋战国属南越;战国入楚称百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岭南地区设立三个郡: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象郡(治所在今广西凭祥市)。南海郡下设四个县:龙川县、傅罗县、番禺县、四会县,龙川县东境又设揭阳戍(在今丰顺),以推行“和辑汉越”的政策。海丰全境属南海郡傅罗县。至秦末,诸侯纷纷叛秦,前204年,新任南海郡尉赵佗为防北方动乱波及岭南,于是割据岭南三郡,自立为王,国号南越。西汉建立以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西汉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南越国的管辖权,封名织者为南武侯,在南越国境内建立小诸侯国名南海,其国境在秦龙川县东境,相当于揭阳戍管辖的范围。南海国却因联合闽越与西汉政府对抗,而被南越国收复,南越国更因胜战,将都城以南武侯之名号定名海丰何时置县,史存二说。一说汉置,一说东晋咸和六年,析博罗置。据[唐]杜佑《通典》和[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皆记海丰为“汉旧县”。晋成帝六年析南海之东为东官郡,海丰县改隶东官。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闽越王郢出兵攻南越,南越请求内附。南越平定后,建为汉十三州之一的交州,又增设了两个县揭阳县(今潮汕梅榕一带)、中宿县(今清远一带)。在汉代,海丰全境属交州南海郡傅罗县。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析南海郡东部置东官郡。咸和六年(331)年,从博罗县析出宝安县、海丰县、安怀县(今东莞市);同年,原揭阳县拆为海阳县、潮阳县、绥安县(今福建省云霄县)、海宁县等四县。海丰县,隶属东官郡,辖地包括现海丰全境及惠来、普宁、揭西之部分地区。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并梁化郡、东官郡和南海郡一部分置循州。
◎河源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河源属南越。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河源属南海郡。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地置河源县,属南海郡。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属梁化郡(治归善县,今惠州市区东北)。隋唐属循州(治归善县,今惠州市区东北)。
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分置祯州(治归善县,今惠州市区东北)、循州(迁至雷乡县,今龙川佗城),河源地区属循州。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
◎永安(紫金)建置沿革:
永安地域,战国属楚,秦代起属南海郡博罗、龙川两县地,隋唐为归善、兴宁两县地,宋元为归善(今惠阳)、长乐(今五华)两县地。明隆庆三年(1569年)置永安县,属惠州府。
◎据《惠州府志》记载:“岭东雄郡”“梁化旧邦”牌坊立于明万历初年,匾额为木刻,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由何伟改为石刻。牌坊一直到建国初期才被拆除。
◎林涵(50年代惠阳横沥高中教导主任)为志书赠稿:(梁化)郡治迁归善后,为了纪念曾在梁化设过县治、郡治的历史,在惠紫今中山纪念堂前中山路口处建起一座花岗岩大石块砌成的大牌楼,牌楼上正面的石横匾刻着“梁化旧邦”四个大字,另一面则刻有“岭东雄郡”四个大字。牌楼横跨马路,雄伟壮观。相传“梁化旧邦”名称是由此而来的。(林涵来稿整理)
◎创作于1946年的《梁化中学校歌》,歌词开头部分为“鸡笼雄峙耸云表,俯瞰众山绕。故郡声名垂表芳,校名依旧邦”,亦是对“梁化旧邦”“岭东雄郡”的印证。另《惠东县教育志》记载:“1946年创办的私立梁化中学,是惠东自己创办的第一所中学”“当年的梁化中学,曾被东江一带有识之士誉为‘古郡新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