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调研名叫王奎良的。因他从上班开始就在调研室,干到现在快40岁了,依然外甥打灯笼,照旧。
有人曾调侃当今社会有“四大闲”,说是老板的太太领导的钱,下岗工人调研员。
王调研听完只是笑,咧嘴的那种。
因为闲,王调研就在办公楼周围侍弄一些花草。他对花草似乎有些研究,特别是物种的搭配与造型,连九洲花木公司搞管理的赵师傅都自叹弗如。
办公楼后院的围墙就是一个例子。这围墙有二十多米长,因没有粉刷,粗糙扎眼的火砖同整个内外装修的大楼相比极不协调。赵师傅原本是想种下一片常春藤来遮拦遮拦,王调研则指使他在陶罐里扦插上青蛙藤、矮牵牛和袋鼠花,并用古紫藤换下了常春藤。
王调研说,花草都有个性,木质藤本科善依附、喜攀比。让一个品种独占一面,会殃掉。多了,才热闹。
到了季节,这些攀爬植物果真如走地蛟龙,沿墙角漫游其上,苍翠欲滴。中间紫藤垂萝,袋鼠膨胀,蛙藤绕茎,此花刚谢,彼花又开。再加之地下种了一层百日草,粗壮直立的茎杆上开着一朵朵桃红、粉红、金黄、白色的花朵,引得蜂虫嗡嗡,香气馥郁。远远望去,简直像一张悬挂起来的绿色国画。
王调研本来也有许多升迁的机会,但不知怎的,每次都如昙花般一现,还没等人明白过来,一切又归于沉寂。
只有一件,让大楼的同事们津津乐道。
那是七月的一天,流火炙烤,坚硬的水泥地面都热得爆出裂缝来透透气。偏偏尚庄的一大群众农民在这个时候为了水塘的纠纷跑到办公楼前静坐。
负责解决此事的领导让农民们派几个代表进办公楼汇报,其余的回去。可农民们倔,一屁股笃在地上就是不起来,有些人受不了,就坐到草坪上。
恰巧王调研骑着单车从郊区回来,静坐的农民有认识他的,就王调研、王调研的喊——
王调研看看天,太阳正冒着火;用带汗的手摸摸地,嗤——,竟能起烟。王调研知道农民的秉性,丢下单车,就向后五楼的会议室慢步小跑去。
不一会,王调研抱来了一摞子方凳。
坐吧,别中暑。听我的话,就先回去!
王调研一趟一趟地跑,大楼里的人们像看把戏一样伸长了脖子。
王调研来来回回跑了十几趟,浑身上下的衣服湿透,像从水里捞上来一样。凳搬够了,他还要跑。
农民们说,干啥?
给你们拿些报纸,遮阳。
有些人低下了头,年纪大的老农一挥手,说声:走!
一会,农民走得净光。
事后,有人问王奎良,干嘛那么 出风头?
王调研咧嘴一笑,哪里,我心疼花草呢。
经此一事,就有人注意到了王奎良,并且去到他家里考察。
王调研的家简直是一个花的世界。中国传统的十大名花如兰花、菊花、茶花、荷花、桂花、水仙等,他这里就占了十之七、八,一盆盆清新隽永,富有诗意。
考察的人看到王奎良阳台上有一盆兰花开了,很是招人喜爱。这朵兰花镶着银边,晶莹剔透,开出来的花朵翠萼翻卷,唇瓣裹着红珠,素中有艳,艳中有素,相映成趣。
考察的人忍不住,用手摸了一摸。
王调研大惊失色,欲阻拦,已来不及了。等考察的人走后,王调研连叫完了完了。
家人问他何故?王调研说,那家伙刚才小便没冲洗,用有尿臊味的脏手去摸兰花,兰花洁身自爱,忠贞崇高,这盆精品兰必死无疑。
果然,没几天,那兰花便恹恹死去。
只是这话不知道怎么传到考察人的耳朵里去了,王调研本来要移动移动位置的事也就泡了汤。
王调研也不在乎,只把花草照顾得更勤了。每天总要骑个单车提前大半个小时上班,又是剪枝浇水,又是灭虫施肥,乐此不疲,完完全全成了一个花匠。
他这种举动让赵师傅的老板曹董事长知道了。曹董事长是美籍华人,与王调研同年,属牛。
曹董事长问:真的爱花草?
王调研说,以前不全是,现在是。骗你属狗!
曹董事长就逼视着王调研,那就来我这干吧。
王调研闭了一会眼睛,猛地再睁开,说,好。
整个大楼的同事对王奎良的走好像没有什么感觉,只是那些花草在一天天枯萎下去。
半年后,大楼的一些同事陪几个考察团到九洲花木公司参观,中午吃饭的时候才见到王奎良。他穿着一身便服,正跟几个服务员一起端茶倒水,忙得不亦乐乎。脸上一层光彩。
同事笑他,不听说你当老总了么,怎么变成了服务员。
王奎良笑,声音爽爽的:一样,一样,都是为客人服务的。
那天客人来得太多,王奎良吩咐手下,用自己的车先把同事送回去。
同事大笑,揶揄王奎良,我们可不会踩单车噢。
等出了门,几个同事怔住了——
一部崭新的白色奔驰停在门口,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