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市民协会员曾平的钢笔画《水东街》在本站首发后,被网友转载,引来许多跟帖,以下为《南方都市报》的跟踪报道。 曾平的钢笔画作品
网友夏至同角度拍摄的照片
南都记者吴润凯 实习生余植玲:水东街依然熙攘,但它的一半已经拆迁重建,另一半也在静待现代化改建。近日有网友在本地论坛上贴出本地画家曾平的钢笔画《老街古韵》,画上的水东街街景触发了网友的集体怀旧潮。网友夏至也发了一张拍摄于2008年的水东街照片,拍摄角度与钢笔画取景角度大同小异,围观网友纷纷惊叹是“太巧了”。 《老街古韵》的作者曾平,河源市人,22年前来到惠州,现在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钢笔画联盟会员、市美协会员、市中外散文诗学会会长。尽管钢笔画在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但几经兴衰,目前画的人并不多,在惠州据说仅有三人。曾平介绍,这幅画取景的地方其实有很多现代的房子,在创作时进行了适当的艺术加工,把现代房子改成老瓦砖房,保留古色古香的味道。他说,《老街古韵》去年入选了全国第五届钢笔画大展。 ○微访谈 关于钢笔画 南都惠州:为什么会选择学钢笔画呢? 曾平:其实我画画有祖传因素,我小时候还不会写字就已经会画画了,而钢笔画也是无师自通。选择钢笔画是觉得现在真正画钢笔画的人少,少的东西更需要人去继承传扬。 南都惠州:创作过程中有哪些苦与乐呢? 曾平:我是自学钢笔画的,所以刚开始在线条、块面、比例、透视上的处理经常遇到麻烦,有时候一幅画光绘画就要花上一个多月。钢笔画画错了很麻烦,修改后弄花版面,凹凸不平,很影响美观,又加大了绘画过程的难度,所以下笔要慎之又慎。最开心的事呢,就是有一次一个朋友看到我挂在办公室的钢笔画,开玩笑说要出价2000元买下。自己的画得到别人的认可,还是挺高兴的。 关于水东街 南都惠州:请说说《老街古韵》是怎么画出来的? 曾平:去年初,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张关于水东街的照片,觉得角度拍得不错,画成钢笔画肯定很有感觉。当时立马就拿起相机跑去水东街,照着机位拍,前前后后大概花了一个月,跑了10多次,从不同角度拍了100多张照片。以水东街为模板,加上艺术加工,然后花了20多天才绘制完成。我将三幅钢笔画从网上发去参赛,组委会相中这幅《老街古韵》。 南都惠州:为什么觉得水东街有感觉? 曾平:小时候听人家说起惠州,最熟悉的字眼就是水东街。水东街保存完好的旧居风貌是对惠州历史最好的阐述。后来听到水东街拆迁重修的消息,感到既高兴又可惜,毕竟它也是继西湖之后惠州的第二张名片。画下来,也是一种怀念和记忆吧。 ○微言 ヤヤ圈圈:对于在那里长大的我,觉得这眼前的画面实在太熟悉了,转眼就是几年几年地过去,现在回到街上,依稀可以见到百货店的老板还是原来的,样子没什么变,就是老了点。以前街上也没这么多的小车停靠两边,道路显得特别的大。 一棵真实的大白菜:还是比较喜欢以前那条有人情味的水东街。但历史的脚步跟时代一起不断进步,过去的始终会过去,还好记忆会留在心中。只是希望以后的人还能有机会通过其他途径了解过去的水东街吧。 VITASOY-SONG:记得小学时期每天都在这条街穿梭,和小伙伴在江边玩耍,等妈妈下班,去医院看病,去吃猪脚粉,去买生草药,去大市场买菜,去吃“阿麻叫”,还有去吃“玲玲”,还有很多!
(南都记者吴润凯,原载2012-07-12 南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