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圆芝认真创作刺绣作品。
这幅作品看似画其实是陈圆芝刺绣而成的。
8月23日,我市女刺绣工艺师陈圆芝的“圆芝绣坊”在市区东湖花园二区挂牌。一幅幅优美的刺绣作品吸引了很多市民,特别是女市民驻足参观。陈圆芝希望非营利性的“圆芝绣坊”能成为大家学习、交流刺绣的平台,让更多的人爱上刺绣这门艺术。 刺绣4个字用了3个月 当天,一走进圆芝绣坊,记者就被墙上悬挂的各种刺绣作品所吸引,有人物、有花鸟,有10年前的旧作、也有最近完成的新作,这些作品见证着作者陈圆芝的进步和成长。 有些刺绣作品很有时代特色,其中一幅《奥运鸟巢》是2008年完成的,这件绣有国花牡丹、奥运鸟巢以及奥运会会徽的刺绣虽然不大,却花费了陈圆芝半年多心血,一针一线都凝聚了她对北京奥运会的衷心祝福和迎接奥运的喜悦心情。挂在墙上的另一幅作品更是突出,是她当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创作的,当时还在惠州博物馆展览,获得了广泛好评。 在绣坊中有一幅作品,内容是“圆芝绣坊”,是市书协主席蓝广浩题写的。当记者在赞赏书法的俊朗飘逸时,一旁的陈圆芝笑着说,这不是书法,而是刺绣,是她根据蓝广浩的题词绣出来的。很多人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刺绣不仅保留了原书法作品的笔墨浓淡、起承转合,还多了一分刺绣独有的魅力。不过虽然看上去只有简单的4个字,陈圆芝却用了3个月时间完成。她说,刺绣是综合艺术,对绘画和书法都要有所了解,所以绣书法作品,不仅要懂得刺绣艺术,还要专研书法艺术,才能不改变原来书法的意境,用刺绣进行重新表达。 学习众家之长,希望自成一派 说起为什么选在8月23日挂牌,陈圆芝说:“8月23日是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传说织女要出来和牛郎相会,所以这天挂牌很有纪念意义。”陈圆芝自比“织女”,是希望自己能有织女一样的巧手。 陈圆芝拿起一幅正在绣的人物作品,这是她根据明代大画家杜堇的作品创作的。因为以往陈圆芝的刺绣作品都是由画家丈夫为其勾勒线条,记者便问绣布上勾勒出来的图案是不是她丈夫代劳的。陈圆芝立即笑着否认说:“图案是我自己画的,我现在正在学习画画。”原来陈圆芝总觉得,如果不是自己从头到尾进行设计构图和刺绣,有了他人的痕迹,作品就不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了。如今她努力学习画画,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刺绣的勾勒也完全独自完成。 如今,随着刺绣作品增多,陈圆芝有了远大的理想,那就是吸收结合潮绣、苏绣、湘绣等流派的特点,创立新的“惠绣”。因为在她看来,惠州是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很多人到了这里,都会有到家的感觉,她希望刺绣创作也能呈现出一种对各种流派风格兼收并蓄的大气格调,为惠州这座文明城市增光。 希望挑选出精品举办刺绣展 过去,几乎每个女人都要学习刺绣,现在会刺绣的人可谓凤毛麟角。陈圆芝小时候就跟着母亲学习刺绣,掌握了刺绣技艺。婚后小孩出生后,陈圆芝辞去工作在家带儿子,闲暇时就在家描花刺绣。如今,刺绣已成为她生活的重要部分,每天都要花四五个小时刺绣,每年也能绣三四幅作品,作品完成之后,都会进行精心装裱。 刺绣需要耐力和精力,更需要认真的精神。有一次,为了寻找颜色齐全的丝线和绒线,陈圆芝专门回汕头挑选。刺绣和画画不同,一针一线都很费时费神,为了突出一片叶子的层次,要使用6种颜色的丝线和绒线,常常一天才绣3片叶子,如果绣错了,就要拆除重来。为了提升刺绣水平,她还到广州番禺向刺绣大师陈少芬请教,并专门拜潮绣大师林智成为师。林智成已经90多岁,他希望陈圆芝能够勇往直前,将中国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坚持了这么多年,创作了不少的刺绣作品,陈圆芝也有很多“粉丝”。很多人想收藏她的刺绣,可是每一幅刺绣,都是她心血的结晶,都不舍得卖,因为她希望能够有足够的作品,从中选出一些精品,举办一场刺绣展。陈圆芝希望能多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刺绣,一起探讨刺绣这门艺术。 (原载2012年8月25日《惠州日报》. 陈圆芝是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