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七星冈与龙门
作者:钟超宏(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6-02-22 20:56:41

 

七星冈位于龙门县城内,分别名曰:枢精冈(西门廖屋围后山)、璇冈(机关幼儿园左侧山)、冈(袁屋围后山)、权星冈(又名虎尾山,县粮食加工厂后山)、衡冈(旧坳围后山)、阳冈(又名军佬山,上梁围后山)、摇光冈(郑屋围后山)。因七星冈的存在,古时龙门城内有“七星映斗”的景观,故龙门又称为“星城”。

清咸丰元年(1851年)《龙门县志》记载:“七星冈在城内平原突起,大小相连若天之七星…珠联不断,故云七星。…其地在崇山峻中寒冽易生,四时闲清,温多而炎燥少,风候与广州诸县稍殊,则又灵气之聚也。”龙门县城周边多山,犹如楼台屏障。古人将县城周边的群山比之大树的枝干,而将七星冈比之为大树的果实,可见昔日七星冈景观之奇特瑰丽。

明弘治九年(1496年),龙门置县初,官方筹划设立县署,议建筑城墙于狮岭(今龙秀山)山下平地。时上龙门巡检司负责绘图并呈上官。上官忧虑当地四面多山,建造难度较大,命增城县丞李钿前往察看究竟。当时,七星冈山下附近皆田畴,甚少村落。实地考察后,李钿回来禀报上官,谈及七星冈位于龙门堡的要害位置,极力主张将城墙筑于七星冈山下。上官从之。后来,县署、学宫、城隍庙等皆建于七星冈地带。自此,七星冈地带就逐渐成为龙门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的发展,七星冈周边的古建筑逐渐破败或被改建,现时七星冈的面貌已与昔日景象大相径庭。我们只能通过古籍、通过先人的诗词去想象它的绚烂。龙门人、清代岁贡开闰训导戴桓英,有七律诗咏《七星映斗景》:“七星分列灿银河,谪下凡间共结窝。累累珠连同拱立,双双璧合自森罗。天开地轴成形巧,地映天文毓秀多。错落江干环雉垛,龙门胜概有谁过。”

 

图片1.jpg 

清咸丰元年《龙门县志》七星冈位置图

 

图片2.jpg 

卫星图上的七星冈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