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行业是个“毫末技术,头上功夫”,它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服务性行业,任何朝代,任何时期,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无论男女老少,到了一定的时间,均得理发打扮,因而也离不了理发匠这些美容师。但在往昔的旧社会里,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认为理发是个下等职业,对于土生土长的惠州城里年轻男人来说,宁可做出卖体力劳动的重活或者到商铺去做勤杂工,听人差使,亦不愿从事理发行业。至于女青年更是不在话下,敬而远之。所以在旧社会从事理发行业人员,多数来自县城附近的陈江、镇隆,鸭仔埗、永湖、良井、三栋一带农村,惠州本地人甚少。由于受封建礼教“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在抗战胜利以前的年代里,惠州城内的女士们(含老、中、青三代),对日常剪发、梳头、洗头、剃面等事项,一般均习惯自己动手,亲力亲为,或者请其他女伴互相帮忙料理,比较舒适。若到理发店去,一来增加经济负担,浪费钱财,而更主要的,普遍认为自己是个女人,到理发店去让男理发匠挠头摸面,羞人答答,有失尊严,感到吃亏。因此,在那个年代,女士们是很少光顾理发店的,而理发店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面向男士大众。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特别是解放以后,惠州城内不少女青年亦从事理发行业,社会风气改变,过去女士们那种偏见逐渐消失,加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妇女们光顾理发店亦习以为常。
民国时期,惠州城内的理发行业,大致分为上、中、下三个档次。所谓上等发廊,大多处于当年比较繁荣热闹的街道上,如府城的万石坊(现中山南路)、四牌楼(现中山北路)、横廊坊(现中山西路)、大东门(现中山东路)及县城平一坊(现水东西路),店内装饰比较堂皇华丽,有醒目的金字店名招牌,门前竖立起一个色彩缤纷理发行业专用灯饰滚筒,光芒四射。店内设有理发专用可以旋转的磨盘椅,电风扇,每个座位前面墙上有个大圆镜。其服务项目包括理发(剪发)、洗头、电发、吹风、吹波,加头腊,喷香水等等,洗头时顾客不用走来走去,理发匠把磨盘椅摇低,顾客躺在椅上便可完成全过程,非常舒适。理完发后,用干净毛巾帮顾客擦洗面部和颈部,并用双手在顾客肩部轻轻按摩片刻,服务非常周到,甚得顾客好评。这类上等发廊,雇用工人较多,特别是对电发、恤发技术要求较高,支付工资亦高,店租较贵,成本重,故其对顾客收费比较昂贵。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经济较富裕的上层人士。当年比较有名气、规模较大的发廊有丽都、安然、皇后、南半岛、良友等几间,虽然其收费较贵,但经过理(电)发后,男女顾客感到“刹那容颜换,瞬时面目新”,青春焕发,心情舒畅,物有所值,以后便经常光顾。
其次是中等理发店。这类店多设在靠近居民住宅区,地点稍为背角的横街小巷内,其店租比较便宜,店内设备相对简陋,墙壁简单粉刷,一般只有两三个理发匠,其中一个是店主兼任,一边摆着一张长约三米的长枱,枱面上摆放着三个长方形大镜,三张木制理发椅,店里面的墙角处设有一个洗头用的陶瓷盆。店内另一边摆放着一张长竹床,顾客多时可坐在那里休息等候。店中没有电风扇,店内上空有的还特地装上一把用木板钉上几层厚布制成的布质大风扇,按上两个木质滑轮,串上绳索用手拉动,吊扇便前后摆动生风,每逢夏季天气炎热时,店主便会临时雇请一名中年妇女或学徒负责拉风扇,有顾客时便要拉起风扇,较为凉快。其店铺面积一般约12平方米左右。其经营项目只有理发(剪发)、洗头、加腊、小修(指剃面、刮胡子、剪发脚),不设电发、恤发、吹波、吹干等项目。有的理发匠为了招来顾客,还免费附设“取耳”(用一把小尖刀轻轻地剃耳毛、挖耳屎,非常舒适)项目,其收费价格比较经济实惠。在抗战期间,理发兼洗头收费2角,光是理发收费1.5角,剃光头收1角,单是洗头收1角,小孩理发收8分。其服务对象一般都是中下层人士为主。这些理发店,店主有的还招收男性学徒工,按行规学徒期间为三年,在学艺期间老板负责其食宿,不发工资,也没有零用钱,每年负责做一套新衣服和两套底衫裤,学徒工是外地来的,做到年三十晚老板才给点零用钱让其回原籍家中过年,如工作表现好,手脚勤快听从使唤的,老板感到满意者,亦会额外发个利是红包;如无心学艺,表现较差的,老板随时可以辞退。学徒工头一两年主要负责扫地、清洁、煲茶水、学磨剪刀、剃刀及拉手摇风扇等杂活,并在旁边留心观察师傅剪发技术操作等,待至第三年开始,老板认可后才让其参与实际操作,先跟少年儿童学剪发,老板在旁边指教,待逐渐熟练后才让其帮成年人理发,三年学艺期满后,如技术熟练过关,老板便可留用为正式工人,按件计酬。如整套理发技术尚未过关的,他亦会自动离去返回农村自行购置整套理发工具走村串户廉价为一些老人、小孩理发,通过不断的实践后,熟能生巧,掌握好全面理发技术后,才到回城内应聘为正式理发匠。
最后一种是大众化的理发档,它是个人操作的单干户,没有招牌和铺面,大多设在肉菜市场附近的街头巷尾,在屋檐下或大树底下露天摆档,在墙上或树上刻挂着一个小方镜,前面摆放着一张木凳或古旧的红大椅,用个热水瓶装满一壶开水(刮胡子用),用个小藤匣装上整套理发用具,每天早出晚归,露天营业,遇到大雨天时,不能开档时,则转入串街过巷,上门到户,专门为一些行走不大方便的老人,小孩或残疾人员理发。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内比较贫苦的居民群众及近郊农村进城买卖赶集市的村民。这种理发档收费最为低廉,只负责理发刮胡子,没有洗头,一般收费8分钱左右,小孩减半。如手脚勤快,一天下来亦可赚到两三元钱,足可以维持一家三口的平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