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所房子,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这是多少人向往的生活啊。在惠东县黄埠镇盐洲,就有一个三面环山、面向大海的风水宝地——杨屋村,它是一座有400年历史,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的古围村。占地面积25000多平方米,属明清时期的古围村落建筑群。整个村落的建筑都是面向大海而建。
当民协采风团50多个文艺家出现在杨屋村村口时,先被眼前一片摇曳生辉的荷塘所吸引,团团如扇的圆叶,甜甜地伏在碧水中,柔柔地随风晃动。远处优雅的白鹭像一片片白色的精灵,在600亩的荷塘上空翩翩飞舞,忽上忽下,美丽的身姿像仙女舞动的水袖,让喜好摄影的会员们一路小跑地追逐而去。每年6、7月份是荷花竞放的时节,不知是我们来早了?还是荷花开迟了?没能赶上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景象。或许是这片有灵性的荷塘在试探我们的诚意,千呼万唤始出来。这里是惠东县的莲藕生产种植基地,荷塘里的莲藕质地优良,远近闻名;藕肥丝不断,既脆又香甜,很多人慕名前来品鲜。它已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一大来源。
在被翠绿色山峦掩映的古围屋上空,天出奇的蓝,朵朵洁白的云团悠闲地飘在蓝天青山之间。古村落坐西朝东,每一条巷道都笔直有序。在黄埠镇文化站站长李深的介绍中得知:杨屋村背靠响水岭和南门嶂水库,南倚平海古灶、咸水湖、双月湾;北枕观音山、响罗岭;东朝大海。年平均气温21~25摄氏度,冬暖夏凉,四季如春。一条长约两公里的山溪水,清澈见底,从观音山到响水岭,一路奔腾至村边。溪水清甜甘冽,常年不断,水质极佳,长期以来村民们称之为观音液。
这座被村民们称作“杨屋城”的古村,面阔70米,纵深77米。以山石筑起高约4米,厚约1米的围墙,坚固、敦实。当文艺家们行走在笔直的青石板小巷里时,恍如走进一个远离现实的世外桃源。静谧、安恬,没有一丝喧闹和浮躁,像一个沉睡在甜甜的梦境中的婴孩。古围村的安静被我们在青石板上发出的哒哒哒的脚步声打破、唤醒。
当天惠州市气温高达摄氏35度。文艺家们似乎忘记了高温酷暑,兴奋地举起手中的相机、手机,对着这座恍如隔世的古村狂拍起来。村中建筑排列整齐,规范,门基本一致向东北方向。整个围村分前村和后围。前村建筑为六纵八横,后围为六纵六横。我们中有人说:吆,看看人家的房子,一半是青砖啊。的确,前村房屋多为简式三合院,墙有夯筑的,也有砖墙,还有下部为石条,上部是青砖清水墙,墙皮多处已脱落。放眼望去,一片灰瓦、青砖,这在惠州其它古村落中并不多见。山墙有镬耳和人字;屋脊有平脊和龙船脊。雕梁翘檐,古朴沉静。大家沿着中轴线上干净的石板小径走走停停、欣赏古村建筑的魅力。
在杨屋村左后角,我们来到一座长方形的清代中后期的建筑外,李站长介绍,这里一直是村里小学所在地,到上个世纪80年代废止。学校由外院、内院和堂屋三部分构成。外院大门开在围墙的西北向,穿过方形的石条门,开阔的外院已显荒芜,一侧的墙上爬满了藤状植物,地上的砖缝里也长出许多不知名的杂草,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热闹。里院的门开在隔墙的偏左处,东北朝向,内外斗。走进内门看见不少桌椅、小凳,感觉仍有人在此使用它们,没有一点废弃凋敝之感,很是让人奇怪。一会员四处张望,随手按下了墙上的开关,灯,竟不可思议地亮了。废弃十余年不用,电线线路还没有故障,保持畅通,也算是一绝。
杨屋村东靠红海湾,与大亚湾隔海相望,是真正面向大海、春暖开花的村庄。它冬暖夏凉,属亚热带海洋气候。难怪我们行走于烈日之下,没感觉到太热呢。离村庄东北2公里外就是大家翘首以盼的大海,一片开阔、白净的沙滩充满了诱惑,湛蓝色的海水与如洗的碧空对应成万般迷人的色彩。文艺家们像一群出巢的鸟儿,扎着翅膀纷纷奔向大海……
(摄影:张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