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的气息是带着丝丝凉气的潮湿。 大亚湾的气息不仅弥漫在宽广辽阔的海面上,也浸润在蓝天、沙滩、白帆、岛屿及喧嚣的游乐场、高大的吊塔、新建的厂房。而那别样的风情,全被笼罩在海岸边、渔村里。阳光、树影、老人、孩子还有海岸上集市、大排档的嘈杂、狭窄岸边成排的游客车辆,摩托车飞奔过的突突声,街边大海吞吐潮汐的哗哗声,组成了一幅浓郁的天然生活画卷…… 水,就像空气一样,环抱着大亚湾 水,就像空气一样,环抱着大亚湾,百个千姿百态的岛屿星罗棋布。 如果一到大亚湾就直奔游乐场,未免有点太直接了。我们的旅行就少了几分随意而为的完美。我带着女儿和女画家小邱早上8点从惠州出发,才半个多小时就到大亚湾。 开车巡游大亚湾 两棵龙眼树、一棵细叶榕,见证了大亚湾的沧桑巨变和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发展历程。登上“三棵树”观景台放眼看去,一座世界级石化基地令人激情奔涌、热血沸腾。 石化城的轮廓,有点像画家勾勒的素描,如一个崭新的798,国际知名的北京798艺术区,是前民主德国援助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废弃的厂房。建筑的艺术,将个性元素和人文元素这样的感性符号注入到工业中,让人感受到大工业区的气势和风范,也被设计者的别具匠心深深震撼!画家余立新就曾用画笔勾勒出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动工建设的整个过程。原先去大亚湾时,曾见过晚上的石化城,璀璨灯火中的石化城流光溢彩,仿如一个超时空的魔幻世界,玄妙的3D科幻空间,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霞涌北面 几个月的小BB睁着好奇的眼睛,随着大人在风浪里颠簸 中午时分,我们赶去东升渔村。大亚湾旅游局局长杨世亮和副局长徐东海亲作导游,外加一个办公室专门派来拍照的飞哥。我们开玩笑说,旅游级别高啊。 坐着汽艇,从澳头港出发,犁一路白浪。聆听远方海面的波涛随风层层叠叠地袭来,从头到脚的清凉,头发和沙巾飘起来,心也随小艇漂浮起来。我没有拍照。只是随风飘荡融于其中,就如一只鸟,一条鱼。一个浪头打来,滚滚水花升腾,再从空倾泻而下,船上的人几声惊呼,东倒西歪。远处有一排排白色的浮漂,掌舵人水哥说那一片是水产养殖区。喔,聪明的渔家人已不无止境地向大海索取了。 水哥稳立船头,背着光影像个巨大的黑塔,我老是看不清他的面孔。水哥的小女儿阿玲坐我旁边,她告诉我她嫁到了香港,今天回娘家,刚才出街回来,姐姐阿霞帮她背着孩子。阿霞正将襁褓中的孩子慈爱地搂在怀中,躲避着风浪的冲击。几个月的小BB睁着好奇的眼睛,随着大人在风浪里颠簸。小船承载着渔家人的生活,也承载着生生不息的生命繁衍。原始的生命初美,真可慰贴都市人浮躁的心灵,我感动得眼眶湿润。 经过10分钟的海上旅行,便到了东升渔村。0.5平方公里的岛上郁郁葱葱。一排排粉白色的小洋楼,家家户户门口晒着鱼干。 光着脚丫的阿婆盘结插簪头戴缀着黑边的凉帽,聚在门口的坐台上聊天、补网。有个正在补网的阿伯戴一条粗粗的金项链,特别打眼,细细看时,才发现阿婆们大多戴着金戒指呢。房间里家电设施一应俱全,既是渔民的住所,又是迎接游客的家庭宾馆。船与岸,人与海,传统与现代,演释着渔民富裕起来的幸福生活。 水哥说,岛上的200多户人家是多年前从潮汕南迁来的渔民,苏、徐两家是是其中的大姓。水哥自称第一个开办渔家乐旅馆的人。他说:当初,看到农民开办了农家乐,水哥想,渔民也可以开办渔家乐啊。感谢旅游局,电线空调都是他们给的。杨局解释,当时主要扶持水哥做一个样版,带动其它渔民致富,现在村里100多户全做这个。问到每月的收入,水哥不好意思地笑笑,伸出两个手指:“保守说啦,两三万都没用的”。两三万水哥都看不上眼?有了钱水哥也出去长点见识:人家到我这来旅游,我也出去旅游,澳大利亚、法国、英国都去过了。 水哥他们的渔家乐就是让游客食宿渔家。茶余饭后,驾船和客人一起出海,指导游客撒网捕鱼,午夜回港,围炉烧烤,把酒迎风。水哥说最具有渔村风情习俗的莫过于渔民的婚礼和“大王爷节”。 东升渔村的日常生活丰富而细碎,人对物件的感知也变得敏感起来。我相信多年以后这里的情景我还会记忆犹新。 每一道海鲜都有其靓丽的外表,真有点舍不得动筷呢 我们入住的千帆阁酒店是省运女子足球和帆板运动员的下塌处,豪华海景房两室一厅呢。精致的原木家具,纹饰精美的大理石装饰,房间客厅精致的中西饮具,每一处细节都洋溢着尊贵和优雅。迫不及待地拉开窗帘。一汪碧海涌入眼帘,足不出户赏海景,对面就是霞涌塔,有点镇定心神的味道。 在这里面用餐,既可品尝独具特色的海鲜美食、冷饮和小食,又可观赏万顷碧波和那些若隐若现的美丽岛屿。 千帆阁酒店总经理康莉左右张罗,大青斑、芝麻斑、硕大的濑尿虾,青衣,青蟹、血蚶、蚝和龙虾等也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还有平时很少吃的海胆,精致的瓷碟端上来,每上一道菜,主人都会介绍一番。尝尝新鲜的海胆,配上秘制的酱油,再酌一口酒,是再爽不过的美味。最后来一盘螃蟹炒饭,绿豆、玉米粒、松仁、火腿粒炒饭上,点缀着切成块的螃蟹,与滑嫩的梭鲈陪衬上新鲜的洋蓟和彩椒相映成趣。每一道海鲜都有其靓丽的外表,真有点舍不得动筷呢。 白天,大亚湾的美景由蓝色与清澈主宰,而夜幕降临之后,妩媚和休闲刚悄悄上演。 霞景路是一条临海街道,街道的一边是碧波万里的大海;另一边是鳞次栉比的海鲜排档。夜宵排档里的海鲜总是让人垂涎三尺,每到傍晚时分,海边的霞景路上人声鼎沸,人们呼朋唤友、携妻带子,手挽情侣,穿过小店栉比的热闹小街,在海边的露天餐桌坐下,点几份中意的海鲜,喝点小酒,吹着清凉的海风,微醺地看着往来的路人还能欣赏脚下迷人的大海,别提多惬意了。 在东岸商务酒店,杨局带着一帮朋友正在等我们吃晚饭呢。在座的各位,多是商界人士,石化区的各路精英。除了千帆阁酒店总经理康莉和大亚湾惠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袁闽两个美女外,还有中海油惠州炼油部的马总,大亚湾清源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延伟等十几个人。从他们谈笑风生中,我感受到了大亚湾职业经理人的热诚和他们身上所蕴含的创意和活力。大亚湾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他们功不可没。面对着一大桌丰盛的海鲜美食,来吧,举杯向你们致敬。 饭后已是夜里10点过,我们赶到大亚湾游乐场,这里已没有了白天的喧嚣,海面一片寂静,在黄昏的光晕下濯足沙滩上,光滑细软的沙子挤进脚里,从脚背漫出。躺在海滩上,恣意地享受着水的辽阔和宁静,让身体和眼睛都很放松。海水浓稠、迷朦。放眼望去,远处的海上碧水清幽广阔无垠。每逢海浪打来就有很多小蚬和寄居蟹被冲上来。雄壮与细腻、奔放与安宁、强烈的对比与碰撞,催生别样动人的情怀。 岸边的青山随着黑夜加深而一点点变成细长的黑线,远处一片迷茫。人随着海浪颠簸,不期然幻化出各种如迷思、回忆、欲望、逃避与好奇。所有的烦闷、劳顿便登时天高云散了。直到夜渐渐深了,才肯回酒店睡觉。 清晨的海边是那样的安详,就如同一个刚刚醒来在沐浴的美人 一夜好睡,叩响门扉的是海浪轻轻的呼唤,女儿昨天玩累了,坚持一个人睡隔壁房间的大床,不要我们打扰。对面床上的女画家小邱也睡得正香。 轻轻洗漱溜出门,漫步海边。清晨的海边是那样的安详,就如一个刚刚醒来在沐浴的美人,正舒展着她的身体,把美丽的长发沐浴在海浪里,在黎明朦胧的微光中,淡淡的雾霭好似轻纱一般,笼罩在海面。不一会,太阳慢慢升起来了,把碧蓝的海面染上了一层耀眼的光晕。 三三两两的老人在海边晨练,几个阿婆坐在酒店广场花基上休闲聊天。她们的话,我听得懂大半,而普通话她们几乎听不懂,在海边玩耍的小姑娘张露丹主动给我当翻译。问她们有无参加省运会演出表演唱歌,她们说唱歌的是新港那边讲潮汕话的。果然,大亚湾有着“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点。阿婆姓什么?我问,一个镶着金牙的阿婆抢着说。“两扎柴,一把火”,原来姓林。面对这些布满黄斑和褶皱而笑容满面的脸,不知他们伴着这大海经历过怎么样的人生才有如今的坦然?我按动了快门。 霞景路上,有个海鲜市场,清晨,渔贩们就把新鲜的海产运到了市场,鲳鱼、鳗鲡、牙鲆、乌贼、虾、鱿鱼、墨鱼、元贝摆满了小贩的台面,地上大大小小的盆里也装满,一些没有摊位的渔民,带着自家捕的小虾小鱼,见缝插针,随地摆卖。张露丹说,这时候来买海产的多数是附近餐馆的采购员和本地的居民。到了中午,游客来买海产的才会多起来。市场一侧排着一溜卖早餐的,热腾腾的包点、粽子、糕、肉丸应有尽有,空气中混杂着海鲜和蒸糕的味道,人间烟火,活色生香。我要买早餐犒劳小姑娘,她不好意思地一溜烟蹿进市场就不见了。 今日的石化新城,大亚湾一路历经沧桑,却依然保留着古朴的民风和独特的渔家风俗。穿梭在海岸边、渔村里,你会很踏实地感受到大亚湾人的生活质感。最令人难忘的,除了吃喝玩乐,还有那坐在家门口织网的阿婆、水哥船上的婴儿、还有富有创意和活力的大亚湾职业经理人们,这生生不息的生命,在大亚湾上,又有着怎样的轮回和发展? 旅行的魅力,其实就在于它既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又会有更加多元的视角和感悟。著名音乐人陈小奇写过一首《蓝蓝的大亚湾》,但并未广泛传唱,大亚湾没有在文学作品里被大众铭记;大亚湾本土女作家木子红,一直在谋划一部关于大亚湾的长篇小说,但愿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早修成果。 在大亚湾游玩,它会给你一种情怀:岁月悠长,现世生机勃勃,大亚湾人应有更多的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