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惠东客家
作者:林丽华(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2-06-11 10:13:01

 

一、惠东客家分布及来源

惠东县总人口783482人(2007年统计数字),其中讲客家话人口543476人,占人口的69%

惠东客家方言分布在山区、沿江、沿海。其中北部山区的高潭、宝口、安墩、白盆珠、多祝的204112人口中99.9%讲客家话,可以视为纯客家方言区;沿江片的白花、梁化、大岭、平山的331824人口中,梁化、白花90%讲客家话,大岭80%讲客家话,平山镇60%讲客家话;吉隆80%讲客家话,稔山、巽寮60%讲客家话。其余人口均讲粘米话、福佬话(闽南话)、平海军声、本地话、平婆话、畲话等。

在惠东的七、八种方言中,客家方言最具影响力,属强势方言。因为一是惠东讲客家方言人口占69%;二是长期以来客家方言是各级行政机关进行交流和交际的“官方语言”或“工作语言”,因此在惠东无论是山区还是沿江、沿海,大部分使用客家方言,非客家方言居民都会讲客家话,但讲客家话的人不一定会讲福佬话、军话或粘米话。

据史料记载,清初,朝廷实行迁海政策,后来又下令复界。鉴于沿海各地受倭寇、海盗袭扰和台风危害,造成沿海各地人口减少,清政府于是鼓励内陆人士前往开垦,凡登记为客籍者均有津贴。赣南、闽西、粤东等地客家人便响应号召大举移民,首选地就是归善县。居住在山区的客家人辗转由西向东或由北向南迁入惠东,因此客家方言与紫金、兴宁、梅县的客家话音大同小异。

 

二、资源物产

惠东客家人大部分居住地属山区,山地广阔,资源丰富,全县山地约2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七成以上,是广东省43个山区县之一。山区有大山峰1596座,其中海拔千米以上高峰11座,最高莲花山1337.3,最矮青蛙石1009.2。河流有珠江水系的宝溪水、左华水(小沥河)、安墩河、楼下河、碧山河、白花河、梁化河,还有粤东沿海水系的吉隆河、白云河等。山区客家经济多以林木、林产品、药材经济为主。林木经济主要有木材采集、木材运输、木材加工和林副产品如松脂、紫胶、木柴、木炭、茶叶、茶油、桐油、樟脑、蜂蜜、计脑、茯苓、淮山等。从1965年建县至1995年已为国家提供木材88.24万立方米、松香5.97万吨、紫胶141吨、计脑0.94吨。高潭、宝口、马山、新庵、安墩、松坑等镇利用丰富的水力资源,大办小水电站,到1995年,全县山区已有水电站28个,装机容量16705千瓦,年发电量5748万度,年产值2284万元。

宝口镇马山的转石或石鼓遍布山垠河沟,著名的黄蜡石曾作过贡品;花岗岩石材“惠东红”经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察中心广东总队勘查,分布面积48平方公里。此石材性能好,常年开采生产石料1.2万立方米,年出口1立方米,产品销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总产值300多万元。

惠东客家特产有高潭明姜、高潭米酒、梁化梅菜、多祝仙婆果、大洲芒果、安墩春田桔、三黄胡须鸡、仙人茶、白水茶等。其中大洲芒果、白水寨茶于1967年作为革命礼物,被送到北京献给毛主席。

惠东旅游资源丰富,风情万种。客家人居住地山美水美十分诱人。可供人们旅游的地方有九龙峰祖庙、西来古刹、白盆珠国家级水利生态风景区、吉隆石庵、南天观、南山龙岩寺、御景峰国家森林公园、永记生态园、梁化梅园、古田保护区等,还有“东江红都”中洞、百丘田红色旅游区、安墩红色旅游区等。古民居旅游有多祝皇思扬、田坑古城、白花苏茅茏四角楼等。此外,还有美丽的巽寮湾、平海湾、海龟湾、双月湾等地,也是40—60%的客家人在居住。

 

三、客家民居

在惠东客家人居住的地方,有不少著名的古民居或古围屋,其中有多祝皇思扬古民居、白花田洋村的“原田新居”围垅屋、田坑古城、白花苏茅笼古民居、吉隆平政村四角楼等。其中田坑古城位于南山脚下的田坑村,是一个有明显客家特色的建筑群体,占地1.2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末,建成于清初,内有20多座四合院式民宅和众多房屋组成的“城”,整座城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全城仅在东面设一大门出入,四周用青砖或三合土筑起高大坚固的城墙,上有七个高大的角楼组成“七星伴月”,城里有400多个房厅,能住100多户700多人。

 

四、民俗风情

惠东客家人仍然沿袭上辈人的风俗习惯,一日三餐,饭桌上摆的多是咸菜杠菜,红烧肉或白煮肉是稀罕菜,白切鸡敬来客者,叫“无鸡不排场”。孩子生日让他(她)记农历(阴历)而不记新历(公历)。感冒时不喜欢看医生,而用挟痧(刮痧)或在山上摘中草药煮水冲凉或用其热水气闷半小时,病即退去。客家人迁居如手头不宽裕或没时间请客,就“借住”,先搬进去住下来后再请客,举行落新屋仪式。喜欢说“四句”,如“带来子孙千千万,带来银钱万万千”类似的吉利话。女孩子从幼年时习惯凑在一起学唱“行嫁歌(出嫁)”,行嫁时越会哭,妹家就越兴旺,这是客家人“嫁妹子”的习俗。客家人有句俗话经常挂在嘴里,即“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意警告那些不孝子孙,让他们要孝敬父母。

朴素勤劳的惠东客家人,用唱山歌来消除劳动疲劳,山歌内容有爱情山歌和劳动山歌,建国后还有歌颂共产党的山歌。有句俗话说:平山亚妹好插花、多祝亚妹好挟痧。平山亚妹爱漂亮,发髻上经常插着鲜菊花、米碎兰、玉兰花、玫瑰花、茉莉花、鸡爪兰等,而多祝亚妹有病没病也在鼻梁上、脖子上挟上一条条红色痧印,显得其妩媚娇嗲,喜欢平山亚妹的唱赞扬歌,喜欢多祝亚妹的唱怜爱歌。此外,还有比喻歌、逗乐歌,如逗乐歌:“想妹想到发癫狂,神龛捞过(以为)妹眠床,揽等(抱住)观音斟下嘬(亲一下嘴),一厅佛祖笑断肠。”

惠东客家人最大的节日是春节,年二十四是入年架,年三十晚(除夕)要吃一餐丰盛、讲究的年夜饭,要有鱼,要吃剩饭留“明年吃”。吃年夜饭前,喜欢用桂叶烧煮水冲凉,称洗大吉水。吃完年夜饭为已经换上新衣的孩子发红包,称压岁钱。午夜12时燃放鞭炮弃旧迎新。年初一叫“日王”,一天管一年,万事要小心,开口要讲好话。年初一一般吃斋,现在有食一餐斋、一餐荤的,也还有食两餐斋的。正月初二为开年日,饭桌上摆的荤菜有鸡、鸭、鱼蛋、猪肉、汤,还有在年三十晚就已经煮好的客家传统菜“冻”(用猪脚、鸡爪、菜脯、醋煮成的贴水菜,由于天气寒冷,贴水到年初二已经冷冻,撒上胡椒粉非常好吃)。初三“送穷鬼”,把几天积存的垃圾全部倒掉,祈望来年发财。年初四走亲访友,在春节期间,所有的亲戚都要走访完,否则被视为不孝、不敬之意。正月十五元宵节,是舞龙、赏灯(添男孩家)之日。从正月十二开始,舞龙活动逐渐展开。舞龙形式多样,有布龙、有秆龙。惠东吉隆的平政、吉联等客家村和高潭镇都习惯舞传统的秆龙,叫“舞稻草龙”,吉隆墟内每年正月十五都舞龙,2009年被省评为“舞龙之乡”。高潭镇的舞龙是逢瑞星岩庙会才举行。舞龙时,舞龙队伍气势磅礴,热闹非凡。

三月清明节,惠东大多数客家人都有祭拜祖先的习惯,到了八月十五,客家人也有祭拜祖先的,称“捡金”或“晒骨头”,高潭一带、吉隆一带称这些祭祖活动为“春秋两祭”。“四月八桃仔乱散咬”(随便咬),有的家庭这天要买葵扇,曰“泼小人”。四月初八这天,种果的农民视这天的天气来断水果是否丰收,如下很大的雨,水果收获也不多了。五月端阳节,大多数客家人要裹粽仔,高潭及部分山区习惯用铜盆或其它盆蒸粄,称碱水粄,蒸好后想吃多少切多少,沾蜂蜜或白糖吃,家里还要买些如石昌符、艾叶、茅根、桃叶、旺草等插在门上,买几条蚊香挂在门边上。七月十四鬼节,八月十五中秋节,食月饼赏月光,山区人还喜欢唱山歌。九九重阳十月朝,“十月朝,糍粑碌碌烧”,新糯开镰做糍粑慰劳自己及家人。十一月的冬至节也称过冬,客家人历来有“冬大过年”之说,农村人和城镇居民都习惯备办祭品祭拜祖先,有的还做糯米粄、糯米汤圆,用鸡汤煮萝卜粄称“包冬”。

惠东客家故事,历史长留的有谭公爷传说,胡亚乙败家精和廖坤玉的传说等,谭公祖庙就在九龙峰。九龙峰,客家人爱称“尖笔庵”。谭公仙圣原名谭德,生于1337年,是大岭镇纯客家村大布村人,他13岁时在尖笔峰山下的得道亭得道成仙后,他机智勇敢的故事至今还在传说,如“番缸、烧脚骨、稔叶变鱼、甘茶救人、伏虎训蛇”等家喻户晓。谭公得道后,龙峰祖庙600多年来香火不衰,谭公神像在泰国、新加坡、香港到处供摆。每年的年三十晚,香客从香港、珠海、深圳等地赶来谭公祖庙上“头柱香”。九龙峰祖传习俗每四年举行一次庙会(俗称打醮),方圆八百里信男善女、海外华侨都前来赴会。其活动有朝拜、放生、唱戏,连续七天七夜,如2001年的谭公庙会就接待香客游人35万人之多,现在,九龙峰庙会已被评定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革命传统

惠东地处东江腹地,革命历史源远流长。自鸦片战争以来,惠东以客家为主的革命者高举反帝反封建旗帜,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有着不屈不挠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从康梁变法,到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到土地革命、八年抗战、国内革命战争等,惠东客家人在历次革命斗争中,三千余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惠东县志》、《惠东人物》、《惠东英烈》、《高潭星火》、《粤赣湘边纵队在惠东》等书中,详细记录了客家人的革命轨迹,他们有罗仲翟、陈经、曾捷夫、曾其光、林海山、黄星南、罗炽卿、戴焕其、黄四(女)、江梅(女)、罗克明、谢光、邓金、罗特、江宏波等等。

革命的烈火,首先在客家镇、村点燃。1922年彭湃首先在高潭点燃革命烈火。1923年高潭的24个乡、村成立了农会,同年,平山镇的纯客家话村百丘田又成立了农会,农会会长朱观喜曾被国民党悬赏100个大洋抓捕。1927年,在纯客家镇高潭成立了全国首个区级苏维埃政府。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高潭的农会干部、赤卫队员、农民等被杀害就达2800多人,全家遭杀害的达400多户,其中黄泥桥、二天肚两个小村子的83个村民只剩下3人,高潭人民为革命真正作出了巨大牺牲。据《惠东英烈》介绍,全家烈士不计其数,其中有江招一家四烈士,钟祥一家七烈士,黄三婆一家八烈士,此类无数客家家庭,真是感天动地。

1942年,东江纵队七支队在白花镇纯客家村西山月成立,七支队下辖2个支队1500多人,在惠东开展抗日战争,其中有名的有佛子坳战斗、凌坑伏击战、夜袭涂村日军据点、多祝七斗种伏击战、稔平半岛伏击战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9年2月1日,在惠东纯客家镇的安墩圩(今安墩镇)打酎埔召开粤赣湘边纵队成立大会。成立那天,成千上万的当地群众敲锣打鼓,抬着装上金猪的花箱,挑着礼品从四面八方拥向会场,其中一位80多岁的老翁已几十年没来过安墩,这次让人用交椅抬着赶来参加成立大会。粤赣湘边纵队成立之日起到9月,安墩、新庵、白盆珠、多祝、石塘、宝口、马山、高潭一带的群众踊跃支前,单是1949年9月的不完全统计,安墩筹集支前物资有稻谷1.5万担、花生100多担、黄豆100多担、花生油6000多斤、生猪250头、三鸟一万多只、红糖120担、菜脯200多担、蛋品40多担、木柴2万多担、禾草9000多担,征调小船300多条,民工队5000多人把这些物资日以继夜抢运到平山又转运前线,不久,1010解放多祝,10月12解放平山,10月14解放广州,10月15解放惠州。2004年的一天,一位在省财政厅工作的东纵老队员,回安墩探亲,在经过安墩的一个村子,他下车在路边的一棵大树驻足良久,哽咽着说:1948年,他几个战友的头颅就是被敌人吊在这棵树上……他再也说不下去了。

惠东县有革命老区镇16个,其中纯客家镇有高潭、马山、宝口、新庵、白盆珠、安墩、石塘、松坑、多祝9个,其他是白花、吉隆、稔山、平海、巽寮。惠东红色根据地村庄有71个,分布在高潭镇、马山镇、宝口镇、新庵镇、平山镇、梁化镇、吉隆镇。红色游击区村庄44个,分布在马山镇、新庵镇、安墩镇、多祝镇、白花镇、稔山镇。抗日根据地村庄22个,分布在松坑、大岭、白花、巽寮。抗日游击区村庄58个,分布在松坑镇、多祝镇、梁化镇、大岭镇、白花镇、稔山镇、吉隆镇、巽寮镇、平海镇。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村庄939个,分布在安墩镇(含石塘)、宝口镇(含马山)、白盆珠镇(含新庵)、多祝镇(含增光、松坑)、梁化镇、白花镇、稔山镇、巽寮镇、平海镇、盐洲镇、吉隆镇。

 

六、名士贤达

惠东人杰地灵,祖祖辈辈的惠东客家人更是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士”和“英才”。有江西吴城镇知府、吉隆东坑村人蔡锦青,太平天国奉王古龙贤是安墩人,天地会花旗头目林正扬是白花镇人,广东龙形拳创始人、梁化镇的林合,有“宋猛虎”之称的多祝洋口人宋尚杰,壬辰科武状元第四名的罗家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罗仲霍,博学多才的丘福庵,赖泰陶、吕龙光、刘子修等惠东客家人。

其中古龙贤1826年生于安墩镇葵双村,6岁随父流落广西以打铁为生,1884年参加太平军。1902年升为幼四军两司马,后来又升金四辛,四监军,升四总制后守天京(今南京)太平门,升检点奉王。1863年10月在石隶、太平、旌德三县降清后,携家眷辗转回到家乡安墩老亚布村定居,1875年病故,葬于安墩镇宝安村塘下红珠坳(小地名朱古坑)。

林合是梁化镇人,1831年生,他10岁习武,17岁随福建少林寺避难还俗和尚黄连娇学拳10年,1862年在梁化开馆授徒,曾任惠州府千总,因不满朝廷腐败,弃官上罗浮山拜黄连娇的师兄为师,苦学3年,技艺更加精湛,成为广东龙形拳宗师,他的徒弟有秦程九、林庆云、林耀桂、张礼泉、林焕光、林灿光等人,徒弟林耀桂有“东江老虎”之称,民国13年(1924年)在广州一次大型比赛中击败俄国重量级拳王,让那些外国佬看清“东亚病夫”原来是醒狮。

增光镇人吕龙光,于道光二年(1822年)考取进士第一,历任四川永守、峨眉山知县,在任期间,他兴利除弊,严禁兄死娶嫂之陋俗,捐廉金创置峨眉山书院学金,造桥三座,编《峨山志》,曾为村中醮会撰联:“绿豆初生合掌向天求雨露,禾黄米熟低头伏地谢苍穹。”

罗仲霍是白花镇苏矛垅人,1881年出生,其堂叔祖罗添是太平天国时农民起义军将领。1906年6月,罗仲霍参加孙中山组织建立的同盟会。1910年7月,孙中山先生到南洋,在马来半岛与同盟会干部决定了辛亥年在广州起义计划。1911年1月,罗仲霍与黄兴、赵声等人离开南洋到香港成立广州起义统筹部。不久香港、广州汇集了一批视死如归的南洋爱国志士,他们和罗仲霍一样随时准备为国捐躯。广州起义时,罗仲霍被委任为第十路指挥,负责攻打电讯局,激战中,罗仲霍不幸左足中弹,撤退时又误入旗人街,被清兵捕获,押至南海县署。他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清吏劝降,遭罗仲霍厉声痛斥。临刑前,他慷慨陈词,宣传革命,把刑场变成反清救国讲坛,牺牲时年仅三十岁。广州起义失败后,葬于近郊黄花岗。

在社会各界以及爱国华侨、港澳同胞中,不乏惠东客家人。他们是宝口镇龙坪村人陈百贞,多祝镇人谢佐芝、张潭石,新庵镇人马标,宝口镇人罗云辉,高潭镇人罗百强、罗德胜,安墩镇人吴再生,白花镇人罗福兴、杨荣义等。如多祝镇八围村人谢左艺,生于1914年,小时侯在梌山中学读书,1937年过南洋从事教育工作,后加入新加坡籍,历任新加坡客属总会监察主席、顾问,新加坡惠州会馆总务、顾问,香港崇正总会顾问等职,是新加坡惠州会馆名誉会长、崇文出版社社长,是新加坡客家名流,文化界知名人士、著名客家问题研究专家。曾经出版《马来西亚惠侨总览》、创办《狮报》、与归侨作家张永和合著36万字的《胡文虎传》,曾写《惠州人的精神》、《叶亚来甲必丹》等文章刊登在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会讯》等刊物上。经数年呕心沥血、辛勤奔波而主编的《世界客属人物大全》一书,于1990年7月出版,书中介绍了自唐代以来的惠州名人,提高了惠州在世界的知名度。

杨荣义是白花镇人,1963年10月生,现任深圳市荣超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新万基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荣义事业有成后,为家乡公益事业和教育事业慷慨解囊。他出资捐建小学、中学、卫生院、敬老院等,其中捐款250万元修建白花樟山公路,捐资3000万元修建惠东人民医院荣超大楼。几年来为家乡教育事业和其他事业捐款达4260万元。

1962年出生的曾育文和1963年出生的刘玩强都是安墩镇人,同时是划艇运动员。曾育文1981年参加全国划艇比赛,获四人艇500米铜牌、1000米铜牌、10000米金牌和全能金牌,创10000米全国新记录。刘玩强1981年9月17日参加全国皮划艇锦标赛获10000米四人艇第一名,全能第一名。1983年在上海参加全国运动会划艇比赛第三名,1984年在南京参加全国划艇比赛第一名。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