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灰瓦,前有矮门或木趟栊门,后有铜、铁环拉手的厚重木门,麻石街……这是以前常见的惠州古民居风情画,置身其中,你会被历史与文化造就的氛围所感动:那建于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虽比不上大都市民居的宽阔高大,也没有殿宇的恢宏,却也厅堂参差,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民居群中偶露小店、祠堂、私塾、寺庙……人们安静而祥和,古老的小街横巷,总似有股沁凉的清风吹拂!即使现在,某些古民居保存得较多较好的小巷,仍然是历史与现实的相互交错、令人思绪纷杂之地,仿佛时光的书打开又合上……
明清古民居
鹅城的古民居,以明代至清代末期的单栋多进院落的建筑风格最富代表性,又因其现存数量少而弥足珍贵。它们多数是均衡对称、平面呈长方形的砖屋,为府第式、围龙式、四合院演化而来的综合结构;屋顶采用的是悬山式与硬山式;墙基嵌花岗岩块,墙体用料以青砖为主,砌墙的胶粘物用过滤后的纯石灰浆,硬山顶、山墙、檐壁均有灰雕。规模庞大,布局讲究,用料精良。面积由三百平方米左右至一千多平方米,小的分前厅后房、厢房、天井,大的则有前门、门房、大厅、厢房、天井、祖先灵堂、后厅、暗道及花园。甚至未见厅门,会先睹如篮球场般大小、气势不凡的演武厅──三面围以青砖高墙,其中一面有出入之仪门,来客要穿仪门过演武厅才可到高耸的居室大门。
大的院落皆青砖铺墁,天井与花园皆设天心石──多由白花岗石或青石构设。并有围以井栏的水井,井里的水不仅可供家人饮用,还有很好的调节气温的作用。
这些院落的建筑全部是砖木结构,讲求古朴典雅与和谐。有趣的是,绝大多数院落无论内外,以木、砖、石为材料的形式多样的浮雕、立体雕随处可见,建筑装饰的艺术韵味特强,其中不乏传神之作。一些古屋门外尚有上马石与两条比人还高的条石并列,还有中有圆孔的拴马桩──这些屋主自然不是等闲之辈,非大官即富商。古屋门头有些建有门楼坊,或嵌刻大石匾,或悬题木匾。有题金字“登科”“文魁”“武魁”“进士第”等,亦有红蓝底题金或红字的“孝第”“明经富德”“吉祥居”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些斗拱托起飞檐木、石门楼牌坊,赫然题刻“圣旨”二字。其中佼佼者莫如桥东原市场尾的江屋:高耸欲飞的重檐下,高悬四周雕有云龙立体图案的竖匾,孔雀蓝底上突出两个阳刻大字:圣旨。图案与字皆贴真金,历经二百年风雨,仍金光闪烁,被人誉为惠州门楼“璀璨的金珠”。
截至1955年,惠城区保存下来最大的明清古民居,当数桥西中山西路的裘屋(1956年拆掉,在原址建西湖百货大楼等多幢商业楼)。主家是姓裘的中医师,屋由明末裘家一位进士始建,至清代中期略有扩建装饰。此屋建筑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屋前是一个大型演武场,临街一堵墙墙壁高耸,墙之东侧角有主入口──仪门,其额枋、斗拱、门楼脊等部位分别以浮雕、透雕等手法刻仙鹤、流云;檐下、檀坊等处雕各种花纹图案。
进仪门过青石砖铺就的演武场可达大客厅,厅前台柱雕狮子滚绣球、荷叶、荷花、莲蓬等。檐板透雕龙凤、云彩及天官、仙童、跃狮,厅前石阶多是3米长的大青石板铺就,进入大厅可见精彩的木雕屏风,屋梁处展示着工匠精巧的技艺。
此屋三进,每进都有大厅、天井、长廊。大厅有相对的四间长房,三个天井两旁设盖瓦竖柱雕花板的遮雨长廊,这些长廊似彩带把三进院落连成整体,宽大的青石条或红石条铺就的天井中,有形状不同,装饰各异的大瓷缸种植荷花,有两个天井凿有水井,墙角分别种桂花、金银花等,金秋时节,满院暗香浮动。
这三进院落,数进屋第一大客厅最宽阔,装饰也豪华,挂有对联、木匾,而第三进的长房,是全屋最高大典雅的建筑,东边耸立一座二层高楼,通雕云纹、花鸟的红木屏风又把它分隔成高雅的会客厅、古色古香的书房与供拜祭用的观音楼;西边独具一格的望湖楼高过城墙,可远眺西湖美景。由此两座高大的古建筑下来,便可到面积近二百平方米,点缀着假山、金鱼池、水井、花圃、曲径、古亭的后花园,园旁有以蕉叶金鱼为题材塑的月亮门,出园门可到由所巷。
从现存的古民居中,可以看出其布局特点:
(一)城内比较古老的街巷,古民居较大较多。例如中山西、中山南、中山东、都市巷、金带街、北门街、后所街、惠新东街、惠新西街、和平直街、铁炉湖等,古民居占全城古民居总数约三分之二。
(二)两座较宽大的古民居中间没有面积狭小的民居,但一座大型民居两旁则有面积小的民居并排而列,可能是大屋中间的原存的狭小民居后来被大屋主收购,改为小巷通空气或扩建之用。
(三)惠城古民居与北方民居截然不同,一般门大墙高,因南方燠热,为纳风挡阳之故。这从铁炉湖陈屋可得佐证,建造年代较早的陈屋(南宋陈鹏飞贬惠时的旧居,现铁炉湖4号)与其后人建的陈屋(铁炉湖10号)大不相同,前者建筑高度比后者矮一米多,体现屋主人受北方古民居建筑特点影响──北方风沙大,屋矮可减少风沙入屋;且没有多进多开间,没有天井两旁对称式长房分布的南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