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自然地想起了大象,想起大象的敦厚、忠诚和不改初衷的生命。你沉默决不是愚顽,你貌似丑陋却又美得自然。在古老的传说中,你就是一头大象的化身。 象头山是离惠州市最近最大的森林公园,当旅游、户外活动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象头山给我们的不再是一种印象,而是一种热爱和享受了。象头山是广东省五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物种和珍稀野生动植物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这是上天的恩赐,这是惠州乃至珠三角人的福份。 天造山水,地生灵境。九褰沟以其水色、山色取胜,这色来自钙化地质,水本无色,因其树木而变,亦幻亦奇。象头山之美在于其形、其色、其石。象头山是喜马拉雅地壳运动造成,由于天长日久,风雨的鬼斧神工,虽不如九寨神奇五彩,妩媚纯清,但其造型逼真,恢宏伟岸,也让人倾倒、深思,而后遐想翩翩。还有300多座山峰,7座水库,106平方公里的南亚热带阔叶林带,那是怎样一幅让你着迷的巨大画卷? 象头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000多公顷,森林复盖率94.4%,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着1627种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3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动物2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2种。在这样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动植物的世界里,我们会想些什么?我们会发现一些什么?这里有太多人类还没有解开的谜团,又是一笔人类用之不尽的财富。袁隆平从一种植物中提取遗传基因,培养出水稻良种,成了“水稻之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说不定哪一天我们的科学家又在某种动植物中,发现一种遗传基因,让人类长寿慢老;说不定哪一天你的案台上会出现一种你从来没见过的、清香无比的鲜花……这不是天方夜谭。 有个哲学家说过:“只要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一般的人都能生存,但一般的人都不会感到这种需要就满足了。只有这样,人类才会发展。(马斯洛。美)”当我们能生存的时候,我们的不满足又是什么呢?当然是活得更好。怎样才能活得更好?保护自然,爱护自然,这可能是很多人都还没有想到的。在这个问题上,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人走了一条很长的弯路。解放初期,由于经济落后,开始了大量砍代木材,经济缓和了,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也消失了。是北方的沙尘暴吹醒了我们,防护林、全民造林运动开始了,同时也由于大自然的一次次警告,所以,自然保护区出现了。 1998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象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7月,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进入象头山自然保护区1号界碑不远处,有一块很醒目的警示牌,上面写着;“当今地球上最可怕的灾难是什么?可能不是能源耗尽,不是经济崩溃,不是有限的核战争和国家的侵略,这些人类的创伤可以用几代人的努力去治愈,二十世纪的今天,人类对野生生物的摧残和破坏,导致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基因的丢失,将是用百万年时间也无法弥补之事,不知后代如何宽恕我们。(爱德华。威尔逊)”这是科学家的忠告,也是保护区人员的远见卓识。记住这个忠告,人类才能发展,无视这个忠告,我们的后代就不能宽恕我们。是的,唐山大地震、长江大水灾、印度洋的大海啸、碧利斯强热带风暴,还有最近的泰国大水灾,无一不和自然有关,无一不在教诫我们。 象头山在博罗县的中部,在惠州市区的东北面,就象一个永远忠心耿耿的卫士呵护着惠州的子民,调节气候,清新空气,保障水源,而这些都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走进象头山就像走进一个回归自然的精神家园。 象头山东到泰美,西至梅花,北抵平安,南临汤泉,有道是“高不过罗浮,大不过象头”这是实话。俗话说,有山必有路,象头山大,却象一个慈祥的母亲敞开胸怀,无论你从哪个方向,哪条路径都可以走进她的怀抱。然而,每一条道她都会给你不同的感受。 象头山的东面是泰美,泰美有个雷公村,人们没有想到的是,雷公村不出名,却因雷公峡漂流而出名了。漂流对新一代的年青人来说,是一个很熟悉的名词了,雷公峡漂流真的是那样的快乐?刺激?狂野么?真的能让你有一种男人所具有的征服的快感么?可惜我们没有去漂流,只是溯流而上,或是想探寻快乐剌激的原因,或是想寻找象头山的另一种情趣。 这是一条绕着山脚依势而筑的水泥路,不大,但汽车可以通行,弯曲,却自然宽畅,两边绿树成荫,各种阔叶林象是穿着不同颜色的衣裙的少女,在列队恭候我们,那一阵阵凉爽的风,就象是一种不是言语胜似言语的诱惑。在城市里有公园,有小区花园,也有各种树木、花草、假山,给你的是一种腻腻的感觉,总有一种人工着意的斧凿的痕迹,有种摆设、作秀的味道。但是,这山野间的树木花草随意得很,大有一种“我就是我”的飘逸自在,所以她的色彩多姿,造型各异,万种风情,让你心仪不己。这就是自然的本真,它不为别人左右,不在意别人的好恶,,这才是自然的本义。走着走着,不知不觉间你也被自然融化了,时而雀跃,时而高歌,有时你会翘首企望对面那半山翠竹,有时你会仰视那笔直的杉树,有时你会侧耳聆听雷公峡那轰响的水声,有时你会俯首去拈花惹草,这时的你,也许早就忘了今夕何夕了。 这条水泥路的尽头就是下嶂林场。六十年代又是一个有100多人的知青场,那三排长长的横屋,虽然苍老了,但还硬朗,从那宽阔的广场和墙壁上的留痕,可以想象出当年也曾一度辉煌。老一辈的林场员工和一代知青,在保护象头山的自然资源上是有功劳的,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洒下的汗水,已经长出了树木,长出了翠竹。象头山自然保护区的诞生,也完了他们最美好的愿望。这一点,座落在半山中的那座珠明禅寺可以作证。 惠州人是有远识的,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在象头山范围内办起了象头山、白芒、梅花、汤泉四个大型国有林场。1972年时任博罗县委书记何春志发动全民造林,有上万人集中到象头山造林三年,这些举措,为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的厚实的基础。 在象头山的北面是柏塘镇的平安,从这里登山,那又另一种情趣。从广梅国道拐进 当我们在这条密林中的小径穿越的时候,那稠密的阔叶林,墨绿相抹,彩叶流金,那是明显的挑逗,每当我们亲近她时,或是稍稍离开时,我们总会有些怀念,总会有些思想,我们和自然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一个伴我们同行,毕业于林业学院的人说得好,我们和自然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关系,一荣俱荣,一衰俱衰。人类最聪明的一点就是利用自然,当然最聪明的人利用总是有度的,那就是和谐。作为自然的一切动植物,也深明此理,只是它的表达,不是语言,它的表达方式也是科学家们一直研究的课题。其实,和谐自然,保护生态,它们早就在告诉我们了。 各种公园很多,象象头山这样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多,象头山于外貌于内涵,都是值得一看的。自然保护区资源丰富,动植物品种繁多,珍稀动植物也多,为科研的开展、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就像一个还没完全打开的百宝箱,让你目不暇接,顿生贪念和好奇。象头山自然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22.2度,有史记载,极端最高温度38.9度,极端最低温度-1.9度。这样的气候条件,自然就成了各种植物的世界,动物的天堂,各种珍稀动植物可想而知。远看,群山起伏,气势恢宏,由于喜马拉雅地壳运动,让它怪石嶙峋,其形各异,有蟹眼,有仙桃,有阿公髻,有阿婆髻,有百丈崖……各种各样的花岗岩石触目可见,由于大小300多座山峰,自然形成溪谷众多,那溪流,静则为湖,动则为瀑,蔚为壮观。植物和水源总是相依相存,苍山林海下面有着多少山泉,多少溪流,多少湖泊?它们的包容、和谐,让象头山更具灵气和活力。由于受山地小气候和海洋季风性气候影响,象头山常为云雾所笼罩,云飞雾来,云蒸霞蔚,大有峰在云间立,人在雾中游的感慨。“象岭飞云”是惠州最早的八景之一。若是秋高气爽,那蓝天白云,群山起伏,层次分明,那石头的形,那黛绿的色,那是一幅值得让你永久珍藏的画卷。于是,众多的游人总是春季踏青,夏日溯溪,秋观枫叶,冬赏梅花,这样,你的人生也就有了各式各样的颜色了。 当我们真正走进象头山,了解象头山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里的动植物,甚至石头都是有生命的,象头山以其沉默彰显生命的姿态,以其豁达的胸怀呵护着惠州人民,造福于惠州人民。岁月流逝,朝代更迭,象头山,你目睹了多少刀光剑影,听过了多少鼓角争鸣,而你的承诺万万年不变,象头山,你才是一个最忠诚的卫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