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素菜,可能有人想的是吃斋念佛。当年花和尚就说过,三个月没吃肉,嘴里淡出个鸟来。实际上,斋菜和素菜,虽是一奶同胞,却各为其主。而现代新素派,是美食与健康的完美结晶,让人吃得更丰富更营养。
这次大姐回来,我带着她们去了东平老街,吃“美素馆”。
好吧,我承认。自从今年元月开业后,我那颗吃货的心啊,就时时刻刻想不停。一有机会,就撺起朋友去吃素。极尽所能地把4楼观景台,描绘成艳遇的天堂——喝点小酒,江风一吹,仙女帅哥遍地抓——如果没有艳遇,那也只能说明你酒喝得不到位啊。歌里都有唱—如果那天你不知道我喝了多少酒,你就不会明白你究竟有多美。
撺了很多次,只有这次,阴谋终于得逞了。
7个人6道菜。爆浆豆腐、芙蓉羹、香辣干锅、白菜卷、香酥鲍菇、黄金瓜。红红绿绿,五颜六色。大家争先恐后,拿出手机例行“消毒”。发完朋友圈,一边看别人的眼红,一边大快朵颐。味道确实不错,每样菜都保持着最原始的清香。在鸡精香精一滴香横行霸道的当今,这些连味精都不放的私房菜,让人想起不施脂粉的虢国夫人。天生丽质,素面朝天。像一朵朵鲜花,盛开在我们的舌尖上。
正吃得摇头晃脑,老板笑吟吟地走来了。
89年出生的惠州帅哥,法律科班生,却笑称“文坛高峰”。一副好口才,一手锦绣文,偏偏是个地道吃货。大学期间每一个假期,跑遍祖国大好河山,只为能与美食共舞。但最具杀伤力的还是他的颜值。面如满月,耳朵肥大。大姐一看,立即想起弥勒佛。欢喜得不行,却勒令我必须连夜写一篇吃后感,以飨今晚的美食。
唯一让我庆幸的是,大姐没有说:5千字以上,少一个字你来买单。
跟他儒雅的外表一样,文峰非常诚实忠厚。没等我严刑逼供,就一五一十地娓娓交待起来:素菜可不是吃素的,都是清心养胃的大内高手。芙蓉羹,是铁棍淮山和胡罗卜的粉状。金沙南瓜条,是在南瓜外面裹一层咸蛋黄,油炸成外酥里松。爆浆豆腐,用我们手工磨出的豆浆,裹上蛋浆油炸。每一口,都会爆出嫩滑的豆浆。香辣干锅,就是鲍菇、香菇、素火腿、蟹味菇、青红椒等菜的大荟萃。特别是我们家的风味比萨,揉面的功夫就不说了。单说上面的酱料,全是我们亲自调配,独家配方。无任何添加剂,你们尽管放心地吃。
我咬着温柔敦厚的披萨,含含糊糊地说:“半斤面粉只做2个饼底?”。同时,下意识地瞥了一眼过道上的“杨贵妃”。那是文峰在上塘街古玩店淘到的仿古仕女陶俑,浑圆丰盈,娇态可掬。我情不自禁伸手作势,在她胖嘟嘟的脸颊上掐了一下。
水东街,“一街挑两城”,惠州唯一保存完好的骑楼长廊街,是惠州一道历久弥新的风情风景线。而美素馆就在水东街背后的上塘街,藏身于一栋民国时期的3层洋楼里。一楼是一位美女经营的“滴爱珠宝”店,二楼以上,才是餐厅。
木地板,白粉墙,精致典雅。常绿叶,干鲜花,浪漫温馨。文房四宝,古玩珍藏,书香盈室。桔黄的吊灯,宽大的桌椅,精致的屏风。就算同时来60人休憩、会友、小聚,也显得宽敞安宁。当然,最令人动容的,是窗外的东江风光。夜幕降临,江风徐来的时候。波光潋滟的东江水哟,就随着窗檐下的风铃声“叮叮当当”,荡漾在食客依窗闲话的笑靥里。
再一次去补拍照片时,文峰极力推荐他们的最新出品——28元的套餐。嗬,简直是“七星伴月”嘛。意式焗豆腐,咖喱秋葵,素牛肉丁,蔬菜沙拉,炸薯角。外加蔬菜汤,波菜挞。整整7样啊,只为了那一碗白米饭。
文峰说,治大国者如烹小鲜,我则不停地搅动蔬菜汤。白菜、玉米、南瓜,轮番飘香。文峰说,我们的素食不仅仅好吃可口,绿色健康,色、香、味、鲜也是我们的追求。我风卷残云,实践了光盘行动。拈起那朵紫色的蝴蝶兰,告诉他,还讲究“型”。文峰说,我们有30多个菜肴饮品,欢迎大家来品尝。我就在想,我得经常来,早日把美食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