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两江千秋润鹅城
作者:刘荣华、张燕华(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7-05-12 15:38:38

 

惠州,位于东江中下游。东江,是广东三大水系之一,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山的寻邬水,全长562公里。它自北向南流入我省龙川县的合河坝村,自合河坝接纳一级支流贝岭水(江西定南水)后始称东江。东江从龙川流经东源县进入惠州市博罗县的观音阁镇,在惠城区东新桥附近与发源于紫金县乌禽嶂竹凹顶的西枝江成V形汇流,往东莞狮子洋奔流,汇入大海。

东江、西枝江江面开阔,水流平缓,古时是南来北往的重要航道;优良的水质与沙质河床成了水产动物的温床,当代盛产鳅科、鲤科等17科约62种鱼类和河蚬。从惠州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可看出,河蚬是惠州古人的金饭碗,光是东江河蚬的贝丘遗址就占了5处。两江沿岸的丘陵及平原地带土地肥沃,成就了惠州的鱼米之乡。

与两江为邻的山,西接西湖,北通北门直街,是古惠州的风水宝地。自隋开皇九年(589)循州总管府设址山后,直至清代,山均是惠州州、府治所。明万历年初,惠州府衙前立的“岭东雄郡梁化旧邦”牌坊,昭示了惠州在岭南的重要地位。文化底蕴深厚的山,建有中山公园和中山纪念堂,至今仍有隋井、隋唐生活遗迹、望野亭、山书院旧址、仲恺纪念碑、国民革命军攻克惠州后周恩来演讲处等文化遗存。

位于东江南岸的宋代广东四大著名书院之一的丰湖书院,800余年来先哲名儒云集,培育的一代代学子蜚声岭南,成为东江流域的人才摇篮。

东江、西枝江环绕惠州古城不竭地奔流,与西湖组成了天然的护城河。沿江、湖修建的高大城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的惠州府城旧有七座固若金汤的城门,其中北门(朝京门)是联接城内外的重要通道,举足轻重,兵家必争。192510月,为消灭盘踞在惠州的陈炯明叛军,蒋介石、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东征惠州,强攻北门,137位黄埔军校师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铜墙铁壁般的朝京门最终被攻破。19303月,一座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矗立在朝京门对面的五眼桥北侧,滔滔江水与英姿挺拔的红棉树陪伴着烈士不泯的英魂,永表崇敬。

朝京门重建于2005年,它配合东江南岸防洪大堤按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标准修建,与建于宋代的五眼桥成为汛期排涝、防洪的重要关卡;仿古设计的人字形城门是旱闸,平时敞开作为交通通道,汛期关闭用于防洪。

朝京门不远处的合江楼是广东六大名楼之一,宋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抵惠的第一个住处就是此楼。身处逆境的苏翁,曾激情满怀地写下“海山葱茏气佳哉,两江合处朱楼开。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的名篇。192510月,合江楼在拆城热潮中彻底湮灭。2006年,合江楼易址重建:九层重檐攒尖顶,花岗岩主墙,红柱青台,彩画斗拱梁枋。东江边上这一门一楼、一碑一城墙,与北门公园构成了现代新景观。

如果将江水比作云髻,沿江的三塔七桥就像云髻上的珠花,用各自的精彩点缀着日新月异的惠州。到了夜晚,五颜六色的景观灯如眨眼的星辰,把东江两岸的楼宇勾勒得美仑美奂,如同琼宫玉殿。

合江楼旁的文笔塔、下角的文星塔与西湖泗洲塔,合称惠州三塔。文笔塔建于清末,传说它是古人奋发图强的精神标杆,惠州入清后人文沉寂,为振兴文运而建此塔。文星塔与泗洲塔外形相似,相传出自明代师徒两人之手,一东一西,遥相呼应,与无数振翅飞翔的鹳雀形成奇观,是为东江一景。

七桥中,东新桥资格最老。当年西枝江口的东岸为归善县城,西岸为惠州府城,苏东坡见两岸民众渡舟往来不便,便上书地方官修成铁链锁舟的东新浮桥。自此府县两城通畅,桥头的圩市、码头客商云集。天晴,“歌呼杂闾巷,鼓角闻枕席”,熙攘繁荣;雨后,“群鲸贯铁索,背负横空霓”,奇景可观。虽然岁月沧桑,东新桥几经兴废,如今长虹卧波,依然是两江汇合处的标志性景观。

东江大桥和惠州大桥则建于20世纪80年代。东江大桥是广汕公路桥,传统的石拱桥造型,弧形的桥洞如七弯新月悬挂于桥底,柔和娴静。惠州大桥南端的引桥像一只硕大的螺壳盘旋而下,疏导着如潮的车流。

合生大桥最年轻,建成于2008年,全长2100米,横跨东江,是惠州首座具现代风格的斜拉索桥,通车能力每日5万辆次。桥上两座白色的拉索塔高达121米,人字形双柱无风撑型塔像两只天鹅冲天而飞,寓意腾飞中的惠州。

还有新开河大桥,中信大桥,火车专用的东江铁路桥,飞架两岸,迎来滔滔财富,装点温馨家园。

一座座水泥钢筋浇铸的桥梁,逐步取代了昔日的水上航运,谱写着时代的新篇章。虽然航运功能不再,但今天的两江仍旧造福着民众。东江与西枝江以其丰富的源流,发挥水利建设的最佳效能:20世纪中叶开始,陆续筑建的枫树坝、新丰江、白盆珠三个水库,有效调节了东江中下游的水利资源,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恬静的库区,水美景恬,广阔清幽,“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2007年竣工的惠州东江水利枢纽,下闸蓄水后,在市区形成了1.16亿立方米的大河床水库、28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积,相当于增加了20个惠州西湖,完全淹没东江、西枝江内裸露的河床,美化了惠州城市景观。

世间最美之物莫过于水。怡人于景,育人于生,滋润万物,恩泽生灵——东江与西枝江用它丰盈的乳汁,哺育了河源、惠州、东莞、深圳与香港等地3000多万居民。

20世纪90年代始,市政府美化两江四岸,改造西枝江旧河道,沿江建滨江公园、东江沙公园、东江公园、北门公园、文星公园和红楼滩公园,众多江畔公园在“东江出平湖”的基础上打造出新的“苎萝西子”。

2010年,一条修长的景观长廊——绿道在东江边悄然出现,极目所至,树木成林,芳草竞美;亭台楼阁时隐时现,步移景换;打球、骑行、散步、跳舞、放风筝……演绎着东江人家富足幸福的生活场景。

为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母亲河,近年来惠州多次举办横渡东江活动,让市民感受江河律动的脉博,引发人们对环境的爱惜之情。“五月节,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20166月中旬,中华龙舟大赛(广东惠州站)暨第五届惠州龙舟邀请赛在西枝江举行,来自国内外66支队伍。奔腾不息的江河承载着竞渡龙舟,划向世界。

东江与西枝江,如晶莹玉带绕揽鹅城,与秀美湖山、缤纷花树滋润着一座宜居城市,涵养着一座悠久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美丽东江   张小明摄影.jpg

美丽东江(张小明摄影)

 

东江、西枝江两岸   陈烈摄影.jpg

东江、西枝江两岸(陈烈摄影)

 

东江、西枝江两岸   陈烈摄影 (2).jpg

东江、西枝江两岸(陈烈摄影)

 

朝京门  陈烈摄影.jpg

朝京门(陈烈摄影)

 

合江楼·东新桥   张小明摄影.jpg

合江楼·东新桥(张小明摄影)

 

东新桥   张小明摄影.jpg

东新桥(张小明摄影)

 

惠州大桥   钟国辉摄影.jpg

惠州大桥(钟国辉摄影)

 

合生大桥   吕继全摄影.jpg

合生大桥(吕继全摄影)

 

惠州之夜  钟国辉摄影.jpg

惠州之夜(钟国辉摄影)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