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看到梨花,想到白发,发出悲悲戚戚的伤感——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而我在惠州“戏曲沙龙”首演晚会上,看满场白发老人的精彩表演,陡然想起“人间四月芳菲尽,戏曲梨花始胜开”
5月26日下午3点,惠州市文化馆。外面骄阳似火,里面清凉舒适。正得意着,没想到一踏进多功能厅,心里却涌起滚滚热浪。40多位演员,平均年龄60+吧。化妆的,练唱的,配乐的,走台步的……热闹得让窗外的阳光黯然失色。
我无聊地端着相机,看看这个涂粉,望望那个描眉。突然,人群中有一个俊朗挺拔的身影。只一晃,就牢牢地吸引了我的眼光。好吧,我承认,是我的眼光像八爪鱼似的牢牢盯住了他。
后来才知道,他是跟黄绿红搭档唱潮剧的小生——曾炜迪。广东惠来人,1982年出生。15岁就读汕头戏曲学校,21岁进入广东省潮剧院。怪不得,器宇轩昂的,一看就知道是有童子功的。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他才把粉色的油彩涂上脸,演员们就纷纷惊叹:哇,果然是专业的,涂得特别匀称。我在旁边添油加醋,说,他的油彩加了红色,你们咋都是雪白的?旁边有人告诉说,他是潮剧,我们汉剧,她们是京剧,每一个剧种化妆要求是不一样的。
说话的是刘英老师,曾是惠州汉剧团专业演员,独自对镜对花黄的模样,颇有大老倌的范。听她说得头头是道,这才想起看节目单。不看不知道,节目好丰富啊。黄梅戏、秦腔、粤剧折子戏、豫剧、花鼓戏……近20个节目,扎扎实实表演了2个小时。
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这个“功”还包括化妆术。下午6点,演员们个个玉面如粉,眉似山黛。可,可,可照例应该有的“樱桃红唇,浅浅笑靥”呢?
她们闻言都笑了,口红最后才擦,我们还没吃晚饭呢。晚饭,吃的是快餐。
回家的路上,看着几位大姐谈笑风生的背影,想起张潮的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只要跟艺术沾上了边,青春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