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指尖上的清明浸润青春校园
作者:周觅、金伟    来源:    日期:2018-04-09 12:23:58

 

image001.jpg 

▲学生在棉布上完成植物拓染工序。

 

image001.jpg 

▲民间文艺家教大学生制作纸花。

 

用剪刀剪出菊花、游人踏青等图案,用泥塑制作“清明长生花”,在陶瓷上雕刻清明景象……清明节寄托哀思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制作一系列清明传统手工制品,过个不一样的清明节。

日前,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10多位优秀民间文艺家走进惠州学院,给学生们带去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活动。该传统文化活动结合清明这一主题,学生们现场跟着民间文艺家学习制作各种与清明节有关的传统手工艺品。

 

 

“长生花”纸菊花里寄哀思

“轻轻地捏成花瓣的形状,然后拼接在一起……”惠州市民间艺术大师庄敏正在用彩泥制作“清明长生花”,不同颜色的彩泥,经过揉、堆、雕、捏等工序,一盆漂亮的泥塑长生花就做成了。

“做法很简单,小孩子也能学着做,不仅环保,还能长久保存。”庄敏告诉记者,泥塑艺术是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状的手工艺品。经过不断演变,如今用配置好的彩泥来制作各种东西更简单方便。原材料虽然简单易得,但重点还是让大家掌握在做泥塑过程中的捏、粘、卷、揉、搓等技巧。

除了用彩泥做的长生花,清明节期间还可以制作纸菊花寄托哀思。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老师们现场展示制作技巧,用黄色皱纹纸作花瓣,红色纸作花蕊,一朵朵造型各异的纸花便在巧手中诞生。有的像雏菊,有的像波斯菊,经过简单的裁剪和拼接,就制作出了五六种不同的菊花。

 

 

制作手工艺品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用这颗石子不停地敲,便可以将植物的颜色和形状拓染出来。”惠州学院大一学生梁玉娜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张晓的指导下,在棉布上完成了植物拓染工序。等到配上艾叶,再缝制起来,一个美丽的艾草香囊便完工了。清明节后蚊子增多,挂一个手制的艾草香囊既好看又实用。

“草木染色的历史可追溯到周朝,当时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张晓告诉记者,利用大自然中的花、草、茎叶等植物进行拓染,有别于其它化学染料,是最天然、材料最易得、操作比较简单的一种染布方式。

“在敲打过程中,随着这片叶子的形状和颜色逐渐在棉布上形成,我感觉正在将植物的生命一点点延续下去。”梁玉娜开心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作品。她说,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既了解了许多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动手制作与清明节相关的物品,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原载201847日《惠州日报》)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