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河南岸街道:广东省李家拳之乡
作者:河南岸街道文化站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3-03-12 11:34:57
 

 

一、李家拳简介

李家拳是广东客家名拳。据《惠州志》记载,发源于清归善县鹅埔角(今惠城区河南岸街道湖山村委会米地村民小组),创立于清乾隆年间,创始人是河南岸火地村人李义拳师,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李家拳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和传播,影响遍及惠州、河源、花都、新会、佛山、深圳、东莞、香港、澳门、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澳洲等地,海内外弟子近10万人。

李家拳的内容分为三大类:拳、器械、对练。(1)拳的主要套路有:八卦拳、四星拳、三门拳、石尊、小十字、大十字、赤练拳、独脚连环拳、五形散手拳等。(2)器械的主要套路有:单头棍、单双夹棍、长龙棍、南双刀、单刀、双铁尺、头、鲁针、沙刀、春秋大刀、缨枪、双匕首、散手扇、三节鞭、条凳等。(3)对练的主要套路有:铁尺对鲁针、头对单刀藤、樱枪对铁尺鞭、鲁针对铁尺藤、拳对练、棍对练、空手夺双刀、条凳对双头棍等。

李家拳集南派功夫之扎实硬朗,融合北派功夫之快捷利落,拳路气势磅礴,刚柔相济。其拳术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单肩侧身、虚步、吊脚为主,讲究攻防、活动线路广阔拳法刚劲,掌法多变,多跳跃、擅腿法,动作活泼矫健,以灵活多变著称。李家拳有以下歌诀:习武者,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能刚能柔,能密能疏,能动能静,能弱能强,能行能踏,识天时,懂地利合人和,进如闪电,退如鸿毛,攻如脱兔,守如处女,刚如利剑,柔如琴音,疏可跑马,密难插针,动不露形,静能藏势;弱似风鹤上翠竹,强如猛虎下山林,行浮踏水影,天地人和掌懂地,走遍天涯唱太平。李家拳的发音有“的、益、域、唤、也”五声,发音与动作统一配合,可助拳势,威猛雄壮。

200多年来李家拳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在中国武术界有较高的地位,对于研究广东、乃至中国武术的流传、发展以及其在国外的发展、传播历史等都有很高的价值。李家拳发展至今能成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体系完整的拳种,是历代先师在授艺过程中吸取各派之精华,更是结合自身实践体会而凝成的心血结晶。

 

二、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李家拳起源于广东省惠州市河南岸街道湖山村米地小组。

河南岸街道位于惠州市区南郊城乡结合部,地处北纬22°、东经114°,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36平方公里,下辖6个社区居委会和6个村,户籍人口6.3万多人,外来流动人口10多万人。河南岸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惠澳大道、惠南大道、金山大道、三环路、演达大道、惠澳铁路以及规划建设中的四环路皆在区内通过,是惠州市区最富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河南岸街道办事处依山傍水,腹地开阔、平坦,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湖山村委会米地村民小组位于河南岸街道办事处东南部,坐落美丽的西枝江畔,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小半岛”上。常住人口近200多人,民风纯朴善良、热情好客。

 

三、项目说明

1.分布区域

李家拳主要分布在惠州河南岸湖山村米地村小组,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和传播,影响遍及惠州、河源、花都、新会、佛山、深圳、东莞、香港、澳门、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澳洲等地均设有李家拳馆、协会,海内外弟子近10万人。

2.历史渊源

广东土生土长的拳术,广东客家名拳—李家拳,就发源于惠州市郊河南岸米地村。

根据《惠州志》记载,李家拳发源于清归善县鹅埔角(今惠城区河南岸街道湖山村委会米地村民小组),创立于清乾隆年间,由河南岸火地村人李义拳师独创,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曾经辉煌一时,名震八方。

李义生于1747年,其父李玖是福建少林寺俗家弟子。李义从小就跟父亲习武,九岁起随父闯荡江湖。一天,在博罗罗浮山偶遇其师叔——王龙禅师,便邀来火地村(现改为米地村)。禅师见此村位于西枝江畔,三面环水,竹林浓绿成荫,掩蔽着整个村庄,不易为外界发觉,且人口不多,村民团结,就欣然定居下来。后在李义父子再三恳求下,禅师将李义收为关门弟子,悉心指导李义攻练福建少林正宗拳法。经过严格教练,李义的武功进步很快,年纪轻轻就达上乘境界。

数年后,清廷加紧对各地反清组织的镇压,因王龙禅师是“天地会”中的要人,而被划入捕杀之列,火地村终于难逃劫难,王龙禅师和李义的父亲,死于清兵的乱箭之下,全村付诸一炬(火地村之名由此而得)。而李义在这场劫难中身受重伤,逃走他乡,在路上幸遇北方拳师陈苟息搭救,才免遭于难。陈苟息是北派拳的著名拳师,李义感其恩典,慕其侠名,遂拜陈为师。后随师避走江西,并潜心钻研,尽将陈师傅北派拳术之精华学到手。这时,有陈苟息的故友凤阳头人与女儿路过此地,拜候师傅。陈因年老欲回家园,便请凤阳头人将李义招为女婿。凤阳头人见李义相貌堂堂,且与其女感情融洽,便随口答应。从此,李义在凤阳府潜心学艺达七八年之久,经过刻苦磨练,已尽将凤阳头人的真传功夫吸吮消化。这时,李义的技艺已达炉火纯青境界,深为头人赞誉。而李义思乡心切,亦想为村民办一番好事,便拜别师傅,与妻同回故里。一天,李义在村中竹园练功,偶见鹤蛇相争于竹林之中,形态特异,便从中得到启迪,遂取南北拳派之精华,扬长避短,使功夫更富特色。他集南派扎实硬朗、北派快捷利落的特点,溶南北于一炉,并根据本村人丁弱,要使村民体壮丁旺,就要学习武的道理,创出了自成一格,独树一帜的李家拳。李义由此而成为一代宗师,并扬名海外,为广东武术大放异彩。

在李义的倡导下,火地村的村民农时耕作,闲时习武,村民身体强健,习武之风得以流传。只有100多人的火地村,有30多位拳师在外面设馆传授武艺,以武为生。

解放后,李家拳一度迅速发展,其代表人物,第五代传人李发、李带参加省、市武术比赛,多次获奖;第六代传人之一严景山担任广东省武术协会常委,中国武术国家一级裁判,惠城区武术协会主席,惠州李家拳武术馆馆长,收学徒近2000人。

1988224,在省、市体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特别得到一帮热心朋友和社会有识人士大力帮助下,创办惠州李家拳武术馆,馆址设在城区灯光球场内。同年4月正式开班教学,共举办了儿童、少年、成人训练班22期,学员1950人。他们大多为在校中小学和社会青年,也有一些中老年人,分别来自惠州、河源、汕头、梅县、佛山、深圳乃至山东、湖南、四川、浙江、福建、香港等地,很多学员参加省、市武术比赛,取得优异的成绩。

李家拳武术馆的开办,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广东省体委和武术协委的领导多次来馆视察指导,对本馆的工作成绩给予较高评价。香港许多武术爱好者纷纷组团前来参观,对李家拳武术表示十分的赞赏。惠州李家拳武术馆的事迹连载在惠州晚报、惠州日报、东江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报刊发表、记载。可以说惠州李家拳发展到了在辉煌的年代,后来,由于灯光球场的拆建,没有了馆址和训练场地,被迫停办,多年的心血白费了,训练器材全部流失。从此惠州李家拳武术馆走向低谷,和面临失传的边缘。

2006年,在惠州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李家拳馆得以重新组建,李家拳的各项业务活动正常开展,队伍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大,2010年,在河南岸街道开展了李家拳进校园教学和治安队伍李家拳培训活动,发展了一大批新生队员。

3. 基本内容

据史料记载,李家拳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拳、器械、对练。(1)拳的主要套路有:八卦拳、四星拳、三门拳、石尊、小十字、大十字、赤练拳、独脚连环拳、五形散手拳等。(2)器械的主要套路有:单头棍、单双夹棍、长龙棍、南双刀、单刀、双铁尺、头、鲁针、沙刀、春秋大刀、缨枪、双匕首、散手扇、三节鞭、条凳等。(3)对练的主要套路有:铁尺对鲁针、头对单刀藤、樱枪对铁尺鞭、鲁针对铁尺藤、拳对练、棍对练、空手夺双刀、条凳对双头棍等。

4. 相关器械及其制品

至今保存尚好的李家拳器械有:

1、大刀(1件):铁制品,约1.7长,时间长度:100年;

2、耙头(1件):铁制品,约1.8长,时间长度:80年;

3、鲁针(1件):铁制品,约1.6长,时间长度:100年;

4、软鞭(1件):铁制品,约1.1长,时间长度:120年;

5、麒麟狮头(1件):竹纸制作,中号,时间长度:80年;

另有:锣、鼓、钹各1

5. 传承谱系

第一代:李义(1744年—1828年);

第二代:李隆1794年—1884年;

第三代:李国辉(1831年—1921年)

李国山(1841年—1924年);

第四代:李素民(1878年—1936年);

李观寿(1884年—1935年);

李潭锦(1874年—1956年);

李兆坤(1876年—1952年);

何道清(别名何八,生卒年不详);

第五代:李带(1904年—1990年);

李发(1906年—1989年);

第六代:李炳南(1938年—2005年);

严景山(1945--       );

李容光(1957---      );

第七代:吕文德(1954--      );

李子兴(1963--      );

陈惠聪(1973--      );

第八代:李燕丽(1996--      );

李宝莹(1997--      );

李源深(1997--      )。

6.代表性传承人

严景山,李家拳第六代传人之一,惠州市惠城区人,广东省蔡李佛拳总会副会长,中国武术国家一级裁判,惠州市惠城区武术协会主席,惠州李家拳武术馆长。从小喜爱武术,10岁起学习李家拳,1960年跟随惠州李家拳第五代传人李发、李带二位师傅学习李家拳,19882月,创办了惠州市李家拳武术馆,收徒1950人;1985年参加全省传统武优秀拳械电视录像表演,获贡献奖;1988年代表广东省民间武术队参加全省首届民间欢乐武术节大型演出;1991年在其带领下李家拳入选广东参加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大会,获金奖;1994年获广东省武林百杰称号,入选中国武术家名典,并经常参加全国散打、全省武术及醒狮比赛裁判工作;20056月,到福建漳州市竹林文武学校教习醒狮,荣获狮王大奖。

李容光,李家拳第六代传人之一,河南岸米地村人。12岁随父李带学武,精通李家拳跌打医术,现为米地村李家拳的一名“教头”,每周五、六、日都回火地村无偿辅导李家拳小队员练拳。虽然年过5旬,但李容光打起拳来动作灵活,虎虎生威。

吕文德,李家拳第七代传人之一,广东省惠州市武术国家一级裁判,在惠州市从事体育教育工作10多年。曾带领李家拳队参加惠州市各大武术团表演深受好评;1985—1991年期间担任李家拳馆教练,传授群众与教学武术收徒600多名;曾带领李家拳队参加省各项大型比赛活动并获奖。

李子兴,李家拳第七代传人之一,河南岸米地村人。1982年—1985年任惠州马安良井学校武术教练;1988年—1990年任李家拳馆武术教练;2010年组织李家拳队参加广东省第十三届省运会开幕式演出。

 

四、项目论证

1. 主要特征

李家拳的特点是:以单肩侧身、虚步、吊脚为主,讲究攻防、活动线路广阔拳法刚劲,掌法多变,多跳跃、擅腿法,动作活泼矫健,以灵活多变著称。李家拳有以下歌诀:习武者,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能刚能柔,能密能疏,能动能静,能弱能强,能行能踏,识天时,懂地利合人和,进如闪电,退如鸿毛,攻如脱兔,守如处女,刚如利剑,柔如琴音,疏可跑马,密难插针,动不露形,静能藏势;弱似风鹤上翠竹,强如猛虎下山林,行浮踏水影,天地人和掌懂地,走遍天涯唱太平。李家拳的发音有“的、益、域、唤、也”五声,发音与动作统一配合,可助拳势,威猛雄壮。

2. 重要价值

李家拳,拳法变化莫测,刚柔并重,出神入化。两百多年来,李家拳已发展成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体系较为完整的广东五大名拳之一。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武德价值

李家拳有着严格的门规,着重于修文德、尚武功,在学练武艺的过程中,始终将培养高尚品德放在第一位,强调德技双修,强身健体,不争强好胜,对于提高习武者自身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意义。

(二)武技价值

李家拳是岭南独有的南拳拳种,善养“形”、“神”、“精”、“气”,锻造“健、力、美”,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其表演极具观赏性,为广大群众喜乐见闻,对于研究东江一带民众的民俗文化和武技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身体素质

李家拳是自卫强身的武术运动。对强身健骨,促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自卫能力大有作用。

(四)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系统长期练习李家拳,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顽强的意志品德。对于培养青少年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勇敢无畏的意志和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五)“武医”价值

长期的习武中,李家拳先师在与其他门派拳师交流搏击受伤后,根据祖传医术独家秘制出自我疗伤的跌打草药秘方。如各类风湿跌打药膏、跌打药酒、李氏跌打丸等,其独门跌打医药和医术,对于研究中国“武医”学和民间医学,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六)社会影响力

李家拳是惠州乃至整个广东独有的传统文化,其弟子遍布世界各地,海内外喜爱者众多。加大对李家拳的宣传、推广,不仅能扩大对外民间交流、增进友谊,而且对于研究广东、乃至中国武术史,扩大惠州、广东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濒危状况

武术运动发展至今,多以体育运动的形式出现,由于工业化、全球化及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李家拳的发展和传承面临困境,其文化内涵逐渐消亡,原有的许多拳路面临失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现代城乡人民都忙于各种经营,无暇练习李家拳,更没有机会欣赏李家拳表演,有“自行消亡”的危险。

2、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李家拳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传统竞技运动已很难引起年轻一代的兴趣,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李家拳将面临失传。

3、李家拳武术精神内涵,未得到发展,升华,其生存空间逐渐狭小。

4、“文革”期间,由于国家不允许进行武派活动,依赖武术基础的李家拳训练及其授教活动被迫中断了十多年;随着老一辈艺人的相继去世,如今会打李家拳的人已屈指可数,李家拳的传承有“自行消亡”的危险。

5、受经费和场地等问题制约,虽然各种套路还在代代相传,但是器械陈旧与减少,会的人也不多了。

 

五、项目管理

为了加大对李家拳的保护力度,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街道办事处制订了一系列计划,保护内容如下:

一、静态保护

1、对李家拳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收集、记录、分类、编目,对其历史沿革、分布区域、传承谱系、拳术套路等进行确认,建立科学、系统的档案。

2、对李家拳的成果进行整理,分类出版有关李家拳的书籍或文字、图片资料文集。

二、动态保护

1、拟成立惠州李家拳保护基金会。

2、对李家拳传承人实行保护、鼓励建立传承机制。

3、加强场馆设施建设,建立一个规模较大,设施配套齐全的李家拳馆和李家拳训练基地。

4、继续开展李家拳进校园教学和辖区治安队伍李家拳培训活动,进一步壮大李家拳队伍,培养更多弟子。

5、广泛发动海内外李家拳爱好者、机构,开展李家拳文化研究,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进一步推进李家拳的繁荣发展。

6、举办李家拳邀请赛,李家拳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将其融入惠州文化、体育、旅游、经济等各项事业

7、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8、力争将李家拳打造成地方特色文化产业。

9、成立惠州市李家拳协会。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